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金元浦:北京精神——北京城市的灵魂
金元浦:北京精神——北京城市的灵魂2012-02-14提要:报告人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引经据典,深入解读了北京精神中的“包容”、“厚德”。北京精神中有包容,是因为它有着那种宽阔的胸襟、恢弘的气势,和合理念是包容的渊源和理念的根本;厚德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演进,厚德在今天的具体内容是,在核心价值观念下要讲究社会公德,在每个人所具有的操守中要讲究职业道德,在家庭中要主张家庭美德,在个人品质上要讲究修身齐家。一、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从长远角度来讲,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主要内容的北京精神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思考的结果,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现在,北京的常住人口达到三千万人以上。三千万人的城市在世界上是最大型的城市,和墨西哥规模相当。北京已经是一个移民城市,那么多的人从全国各地怀着梦想来到这里。几十年前、一百年前全世界无数的学子怀着梦想去追寻美国梦,而今天全世界有数百万人向往着到中国来创造新的中国梦、北京梦。在北京这个极其忙碌的城市里,每天有750万人在地铁上来来回回运行,这个城市的青春活力和它的发展都给我们带来了激情、梦想和未来。六中全会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第一次”: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全委会的形式、以专题研究的形式来探讨文化发展问题,第一次在我们党的重要会议上以作出决定的方式来推动文化的发展,第一次以必须执行的决定的方式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昭告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又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曾经参加过五年前中宣部组织的文化发展纲要的撰写,作为专家组的成员当时我们就一直想着如何把文化强党、文化立党、文化立国、文化强国这样的内容写到文献里去,当时看到中央也认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可能有特定的安排,最终出台了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那也是在我国的历史上第一次作文化发展的专题的规划。六中全会特别提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集中体现我们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北京精神就是要找到北京三千多万人的共同理念、共同核心,共同秉承这样一种精神特质。一个国家需要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自己的城市精神。我们进入了一个全球城市尤其是世界级大城市之间激烈竞争的时代。上世纪特别明显的是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这样一种形式,那个时候国与国的界限清清楚楚。在经济的全球化乃至文化的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的特质被呈现出来,也就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转化为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全球有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这样一些世界城市或者叫全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竞争。在这里,我们看到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灵魂,这种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是一种道德理念,是一种意志品格,是一种文化特色,同时它是城市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市民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集中体现和高度升华,这种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的底蕴就是文化。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深厚的积淀会变成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变成一种城市文化。这种心理积淀,我们叫做民族文化的心理构成。在当今激烈的世界城市竞争中,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文化是一个城市走向世界的重要的创新点。这个名片、这个重要的创新之源就是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文化的体现,城市的文化可以有它自身的特定的文化结构、文化系统。著名城市理论家、文化理论家怀特把人类文化的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哲学的层次,哲学的层次是更上层的形而上的精神理念的层次。第二个层次是社会学的层次,社会学的层次是中层的层次,与我们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第三个层次是技术的层次,技术的层次是下层的层次,与我们的物质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按照怀特的这种划分,城市的文化结构系统就可以相应划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其中的精神文化就是城市文化结构系统中的最高层次,是城市文化的内核和深层的结构。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体现着它独一无二的卓尔不群的文化精神。作为城市精神,国内外还没有一个一致的定义,但城市精神主要应当看城市的历史文化、城市的建筑风格、城市的形态格局,以及市民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操和精神风貌,它的集中体现。城市精神是植根于城市历史、体现于城市现实、引领着城市走向未来的一种特质。城市精神表明了人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共同理想、共同信仰、共同追求,它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当然也有一定的变异性。还有一种理性的思考,从深刻的理念上来理解城市精神,而不仅仅是从一种口头的套话、从各种方式上来理解它,我们还是从理念到实践,到深入我们的内心、灵魂,到我们未来的行动来理解城市精神。当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浪潮席卷全世界,各个世界城市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努力寻找自己在未来的世界城市格局中的地位。随着意识形态时代的逐步的变化和终结,世界上众多的国家被迫或者是主动地转向自己的历史和传统,寻求自身的文化特色。纵观当今世界上公认的、真正有魅力的国际性大城市,比方说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巴黎等,不管他们是以突出什么方面来发挥其中心作用,都必定有着高度发达而颇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北京在全球城市的进程中居于什么位置,它应该怎么样把自己的精神、自己的理念、自己的实践提到更高的高度,才能够适应当今世界的文化发展和现实的发展。所以,北京精神是北京文化特色的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提炼过程。从北京在世界城市中的历史地位来看,北京自古就是一个世界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三千多年的建成史,从琉璃河开始。实际上有不同的意见提出北京至少有五千年到八千年的建成史,当然我们最熟悉的是辽金元明清把北京作为中国的中心所发挥的作用。历史上,北京长期以来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北京特殊的文化特色和文化精神。实际上北京是全中国人民的北京,所以北京的精神中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它是一个浓缩、一个结晶,它是首善之区,代表着一个民族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北京这些年作为中央所确定的全国文化发展的中心,最近北京市各方面的人员组成十个团队调研如何发展北京的文化,北京精神的评选也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北京成为独具魅力的世界名都,我们如何总结它,这是我们其中应有之义。国际著名的世界城市都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纽约的精神,概括为高度的融合力、卓越的创造力、强大的竞争力和非凡的应变力。其实上世纪70年代纽约也遇到重大危机,它由原来的一个手工业制造城市成为世界的中心,其实费了一些工夫。纽约后来成为世界创意之都,是上世纪70年代它的一个市长下了大的工夫、做了规划,才成为世界金融之都和创意之都,它非凡的应变力也由此可以显现出来。伦敦有着1500年以上的历史,是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的精神被概括为历史与现实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坚强不屈的精神。巴黎的城市精神被概括为世界的时尚之都、浪漫之都、服饰之都和文化之都。想到巴黎你就想到了这些,所以凡是在巴黎做服饰的,做文化的,做时尚的,就靠着这个城市的这样一种名片,被全世界所理解的这种精神特质,它的经济等各方面应当说享誉不少,获益不少。东京的城市精神用了三个词来解释,这三个词是“干练、优雅、合作”,也是很著名的。对于北京的精神,实际上几十年来尤其是20世纪近现代以来北京的文化名人对北京的特色说过很多。比如朱自清,他不是北京人,但是他在北京生活了那么久,他把北京特色概括为:第一是大,大气贯通,大德照人;第二是深,深厚的底蕴;第三是闲,闲逸、雅致。林语堂也热爱北京,他分析北京个性的时候提了三点:一个是自然。这个自然不是指北京的自然风光,是指人文性格非常自然,叫自然天成,北京人不做作,北京人不装蒜;二是北京人讲艺术。当然北京的艺术和上海的艺术、广东的艺术不一样;三是北京人讲究日常生活,很通俗。老舍先生觉得北京——他的故乡是母亲般的温暖与爱。大家看一看老舍先生写的《想北平》,他说“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他写了很多很多的北京,这个北京在他的心目中就是母亲所在的地方,就是那种一想起来就温暖的不得了的那种北京,他说“我真爱北京。这个爱几乎是要说也说不出来。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的微笑或者是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所以想到北平的时候,是“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是“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头上看水中小蝌蚪或者是苇叶上嫩蜻蜓”的老舍。那是一个怀着特别执着的一种爱的老舍。老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选择跳湖,跳湖的地方就是离他母亲住的地方最近的地方。所以一种对于城市的爱、一种内在的对于城市的情感是因为我们把生命的一部分都留在这里,当我们又见炊烟看到了一个家的那个时候的一种心情,是对于这个城市的一种热爱、一个认同,一个把生命放在这里而不愿意让它消失的地方。我们谈论北京精神,谈论来到北京的三千万人,只要在这里生活过都会对北京怀着一种深深的热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北京精神有着如此之巨大的魅力。关于北京的城市精神其实一些先生已经做过研究,一批文化名人对北京精神也进行了概括,形成了一些代表性的观点。李大钊认为是新旧兼容论,他觉得在北京这个城市中新的东西像他们所提倡的新青年、新的革新、新的科技、德先生和赛先生都是新的东西,但是北京又到处看到它沉稳的、上千年文化的厚重,所以北京是新旧兼容的。我们知道鲁迅虽然是浙江人,但他在北京生活了那么久,他的观点是北京是继古开今,它继承古代又开发了今天的生活。林语堂认为北京的特点概括起来叫做生活和谐论。老舍不一样,他认为北京是母亲一般的温暖,老舍的观点中北京的精神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精神家园。梁思成从建筑的角度看北京精神,他觉得北京精神是一种内在的秩序,你看高低错落,你看中轴线,你看两边的对称,你看北京皇家建筑的那种气派和中轴线一直贯通的这样一种方式,和九个门所体现的那种精神,他叫做内在秩序论。侯润之先生的观点是北京过去是帝王中心,现在是人民主体,这二者能看出来发展变化的是北京精神。杨东平在《城市季风》中把北京精神概括为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化,易中天的观点是大气醇和,李建平在《皇都京韵》里概括为宽容和谐论,王东叫做多元和谐论。还有一些外国学者中代表性的观点叫做东方和谐论。二、如何理解北京的“包容”北京精神具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包容。多元汇一,合合为综,五方杂处,和平安宁,这就叫包容。包容,我们可以说它是以宽阔的胸怀和气度容纳不同的人和事物。...二、如何理解北京的“包容”北京精神具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包容。多元汇一,合合为综,五方杂处,和平安宁,这就叫包容。包容,我们可以说它是以宽阔的胸怀和气度容纳不同的人和事物。从词义上讲,包容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宽容,一个是容纳。从历史上来看,《汉书·五行志下》就说,“言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就是说一个皇帝、一个君王怎么样才能够成功做皇帝呢?必须包容丞相才行。前蜀杜光庭在《皇后修三元大醮词》里说,“气分二象,垂包容覆载之私”,也就是说大气象才有大包容。在我们现代生活中,包容既指对他人的个性甚至是缺点、错误的一种宽容,也包含着对于一个人失败的宽容,也指对于少数弱势群体他的事物甚至他的行为有一种宽容的对待,勇于接纳它。在政治学、心理学、文化学中,包容都有它自己的用法和意义。为什么北京会有包容的特点呢?北京有这么长的历史,这么长的历史中就积累了如此之多不同年代、不同民族甚至不同种族文化在这里留下了一个不同的印记。多元是北京的内在现实,也是中华文化多元统一的历史积淀使然。中国
本文标题:金元浦:北京精神——北京城市的灵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38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