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
PowerPointTemplate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我国儿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1991年11月,某县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的暴发流行,55名婴儿发病,23名婴儿死亡。在对感染原因的调查中发现,该院卫生设施条件差,产科消毒、隔离制度不严,在对产房、婴儿室的56件物品进行细菌检测时,发现其中的26件物品,包括婴儿被褥、尿布、奶瓶等都培养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我国儿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1992年9月,某市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C群十三型的暴发流行,致使26名新生儿感染,10名新生儿死亡。携带志贺杆菌产妇接触传染婴儿(感染)交叉污染操作台(配奶、换尿片、打包等)26名婴儿感染、10名死亡交叉感染奶瓶,操作台等检出志贺杆菌监测——我国儿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1.1992年10月北京某妇产医院发生一次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3感染流行,全月发病35例,死亡2例。2.1993年3~4月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婴儿室发生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3感染暴发,14例患儿发病,10例死亡。3.1993年9月19日至10月18日期间,沈阳市某妇婴保健院共接生了244名婴儿,其中49名于生后3至18天先后出现发烧、拒乳、黄疸及心、肝、肾多脏器受损症状,并有15名重患儿死于DIC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最后证实均感染柯萨奇病毒B3。4.2001年,上海某医院儿科心脏术后发生18例肺炎克雷氏杆菌血液感染。5.2004年,在某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共用粉扑导致的克雷伯氏菌感染。6.2005年,某医院由于婴儿室洗手肥皂污染沙门氏菌而造成新生儿的院内感染。2008年9月3日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9名新生儿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于9月5日至15日期间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1名新生儿经医院治疗好转。卫生部和省级专家组调查:该事件为医院感染所致,是一起严重医院感染事件。调查中发现该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医院管理工作松懈,医疗安全意识不强;二是忽视医院感染管理,未尽感染防控职责;三是缺失医院感染监测,瞒报医院感染事件,医院新生儿科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多起感染和死亡病例,医院未予报告,存在瞒报重大医院感染事件事实;四是感染防控工作薄弱,诸多环节存在隐患。处理: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和主管副院长的职务;免去医务部、护理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职务;免去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的职务;交大一附院补偿每位死亡患儿家属18万元,并退已经缴纳的医疗费用。——我国儿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我国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案例惨痛的代价!!!1.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指南。一、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2.基本条件第七条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第九条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第十一条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3.科室管理新生儿病室应当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第二十条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1)自身免疫功能低下(2)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3)医源性交叉感染(4)乳汁吸入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第二十一条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新生儿病室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实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确保医疗安全。第二十二条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第二十三条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第二十四条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是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同时也包括在医院感染而出院后才发病的病人。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他检查和临床医生的判断。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第三十一条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第三十三条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第三十二条新生儿病室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第三十四条特别提醒: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一)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三)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四)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五)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六)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七)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第三十五条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第三十六条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第三十七条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第三十八条注: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按患儿须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三)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第三十九条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第四十条5.检查评估第四十一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委托的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辖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管理的检查与指导,促进新生儿病室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机构开展的检查指导和质量评估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6.附则第四十三条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以及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和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可以设置独立的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科病房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有条件的可设置早产儿病室。辅助区包括清洗消毒间、接待室、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哺乳室。新生儿病房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与管理。第四十四条本指南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四十五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项目类别消毒方法适用范围浓度/温度/湿度作用时间使用时限注意事项含氯消毒剂浸泡法压脉带、网袋、湿化瓶、雾化吸入管道等消毒500mg/L>10min≤24h1.粉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水剂应于阴凉避光、密闭保存。2.稀释液应现配现用。3.配置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4.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做金属器械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干燥后使用。5.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6.使用浸泡法对医疗物品消毒后,用无菌方法取出采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无菌巾擦干后备用。经血液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2000mg/L-5000mg/L>30min擦拭法一般用于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消毒500mg/L>10min2000mg/L-5000mg/L>30min喷洒法一般污染的物品表面消毒400mg/L-700mg/L10-30min对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结核杆菌等污染表面的消毒2000mg/L>60min干粉消毒法对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10000mg/L>2h对医院污水的消毒50mg/L作用2h后排放过氧乙酸消毒液浸泡法一般物体表面消毒0.1%(2000mg/L)30min1.过氧乙酸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远离可燃物质,用前应测定有效含量,原液浓度低于12%时不应使用。对耐腐蚀医疗器械的高水平消毒0.5%(5000mg/L)10min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液使用及注意事项二、新生儿病室消毒知识项目类别消毒方法适用范围浓度/温度/湿度作用时间使用时限注意事项过氧乙酸消毒液擦拭法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消毒0.1%(2000mg/L)30min≤24h2.稀释液应现配现用。3.过氧乙酸对多种金属和织物有较强的腐蚀和漂白作用,金属制品与织物经浸泡消毒后,及时用符合要求的水冲洗净。4.接触过氧乙酸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不慎溅入眼中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5.空气熏蒸消毒时,室内不应有人。6.使用浸泡法对医疗物品消毒后,用无菌方法取出采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无菌巾擦干后备用。0.5%(5000mg/L10min喷洒法环境消毒0.2%-0.4%(2000mg/L-4000mg/L)30-60min喷雾法环境消毒5000mg/L(20ml/m3-30ml/m3)60min熏蒸法室内空气消毒15%过氧乙酸(7ml/m3)加热蒸发/相对湿度60%-80%2h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法适用于不耐热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浸泡消毒与灭菌2%浓度温度:20℃-25℃10h≤14d不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手和皮肤黏膜的消毒。醇类消毒剂擦拭法皮肤消毒70%-80%3min(2遍)在规定有效期内使用1.乙醇易燃,不应有明火。2.醇类过敏者慎用。3.不应用于被血、脓、粪便等有机物污染表面的消毒。4.用后盖紧,密闭,置于阴凉出保存。5.盛放酒精的瓶子,每周2次更换,并进行高压灭菌方可以使用。物体表面的消毒70%-80%3min(2遍)诊疗器具浸泡消毒70%-80%≥30min含碘消毒剂擦拭法外科手消毒原液≥3min在规定有效期内使用1.应置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2.含乙醇的碘制剂消毒液不应用于黏膜和伤口的消毒。3.
本文标题: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基本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77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