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解读心理健康你心理健康吗?我曾经许多次在讲座中提出过这个问题,然而每次敢于举手的人都不多。如果又接着反问“认为自己心理不健康的人,请举手”,举手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从大家的这种反应中,我感觉到许多人由于不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因而对自己心理是否健康心存疑惑。因此,我主要谈谈到底怎样才是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每个官兵来说都是必要的。曾经海军某部发生过一幕悲剧:士官小张,性格内向,工作时总担心会出差错,因此特别认真负责。因工作业绩突出曾多次受到嘉奖。一次出海执行任务,途中小张的行为让所有人感到意外:他一见到舰长和政委,就跪下来说:“我工作没有做好,我有罪,请您批评我”。……后来小张跳海自杀,酿成悲剧。其实从小张已有精神病的症状表现,如果当时有人懂得有关的心理卫生知识,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一、心理健康水平的分类如果把心理健康状况用一条线段来表示,线段的一端是心理健康,另一端是心理疾病,中间则是心理亚健康(如图所示)。每个人只不过处于线段的不同位置而已,就是在一生不同时期,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都可能不同。二、什么是心理健康就像衡量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存在一个判断标准。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同样如此,尽管不同的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表述有差异,但其内涵大同小异。我国学者曾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八条标准:(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知之明,能接受自己缺点。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不自负,能接受自己的缺点,不自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能与周围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能动地适应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心理健康的人能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和工作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人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总是占优势。(6)人格完整和谐心理健康的人,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动机、兴趣、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人格作为人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协调、和谐地表现出来。(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智力正常是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一般智商低于70分者为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是很难称为心理健康的。(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同年龄多数人所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根据这些标准,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是一种完美的状态,是一个人应该去追求的积极状态。正如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表明那样,完全心理健康人占人口总数的9%。三、什么是心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也称为一般心理问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人群中85%的人都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在坐的人中大多数都属于这种状态,是有心理问题的“正常人”。这种状态是正常人暂时的心理失调,不是心理疾病。一般心理问题往往与个人所遭遇的事件、面临的困境有关,持续时间不长。主要表现为一种消极的情绪,如烦恼、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青年官兵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1)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对军营环境不适应。如有少数战士过去比较自由散漫,来部队后对军营严格的管理方式不适应,感到压力大;②对高强度军事训练不适应。如有的战士因为身体素质较差,跟不上训练的要求,担心自己的成绩影响集体的荣誉,而陷入焦虑之中;③对角色转换不适应。这在入伍、岗位调整、退役时常常出现。例如有位士官,过去军事素质很好,是一名优秀的兵。但当班长后,急于想带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结果因为带兵方法简单粗暴,导致战士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自己也非常苦恼。(2)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例如有些青年官兵工作努力,表现良好,希望自己能留在部队发展,但现实往往不能满足所有人的期望,导致少部分人工作和训练积极性下降,情绪低落。还有一些官兵能力和素质一般,但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高,在现实面前往往容易产生挫折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3)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难以融入集体,缺少知心朋友,与他人交往平淡,感到交往有困难,社交恐惧,不想交往等。其中不良个性是阻碍青年官兵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如性格孤僻、好猜疑、偏执、个人主义等。(4)婚恋问题婚恋问题在士官中较为普遍,因为许多现实的限制,往往他们谈恋爱困难、失恋容易,导致他们易于陷入情感的困扰之中,影响正常的工作和训练。极少数人因为不能正确地对待工作与爱情的矛盾,甚至会引发一些过激的行为。对于一般心理问题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首先它不是病,是一种暂时的失调;其次应该以坦然的态度面对它,以积极的心态调整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调适:①向战友倾诉;②找干部谈心;③心理咨询;④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心理健康调适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杨国愉我们知道,正常人中90%的人在一生中都可能遇到心理问题。可见,我们都是有心理问题的正常人。那么,遇到心理问题应该怎么去调节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数学题,这是一个小学生给我出的题。他问我:“请你告诉我为什么1+1=1,2+1=1,3+4=1,4+9=1,5+7=1,6+18=1呢?”现在我也问一下各位战友,你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当时我真的没答上来。这个小同学随后将答案告诉了我,他说:“很简单嘛,我告诉你,你看,1里加1里是不是等于2里?2里不就是1公里吗?2个月加1个月等于3个月,3个月不就是1个季度吗?3天加4天等于7天,七天不就是一周吗?4点加9点等于13点,13点不就是下午1点吗,5个月加7个月是12个月,12个月就是1年嘛,6小时加18小时等于24小时,也就是一天呀!”大家看看,这小学生说的好吧,不但说的好,而且挺有道理的,使我们深受启发。为什么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得可能了呢?原因在什么地方呢?问题的核心还是认知问题:认知改变,结果改变,生活也在改变。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有很多答案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什么是认知呢?所谓认知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它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观点、阐释事物的思维模式、评价是非的标准、对人对事的基本信念等。它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产生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情绪有赖于个体对情境所做出的评价。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反应也不一样。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由于训练效果不理想,挨了批评,有的战士从此背上思想包袱,认为战友们都会瞧不起他,一蹶不振,训练积极性荡然无存;而有的却能及时找差距,琢磨原因何在,认真寻找对策;看到驻地条件艰苦,有人叫苦不迭,有人却认为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为什么同样的刺激事件却有截然不同的反应?是什么导致这种结果?是因为在同样的刺激因素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中介因素——认知模式,即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认知合理与否,与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直接关系。接下来我给大家提一个问题:人的不良情绪是怎么产生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个人际交往情景:一名战友在路上遇到班长,他跟班长主动打招呼,结果班长没搭理他,这位战友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如果这名战友是你,你会不会觉得这个班长看不起你呢?平时跟你关系挺好的,怎么今天突然不理你了?让我们来看看以下这两位战友的不同想法。战友甲:“班长瞧不起人,打招呼都不理我。不理就算了,有什么了不起啊!”战友乙:“班长可能在想事情,没注意到。谁都会有失误的,这没什么。”两位战友想法不一样,那么他们的情绪反应会是一样的吗?答案是否。战友甲会怒气冲冲,觉得自己受了侮辱,无法平静下来做事,甚至无法和谐地与班长相处;而战友乙觉得无所谓,心情平和,照常与班长友好相处。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情景,两位战友的反应会相差那么大呢?心理学认为是因为他们的认知不同造成的。战友甲存在不合理认知,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而战友乙存在合理认知,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不良情绪及行为是由人对外界事物的不合理认知而产生的,所以我们要为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呢?下面我们主要从“改变自我消极认知,愉快地接纳自我,赞许自我、激励自我,合理宣泄、调控情绪”等方面进行讲解。一、改变自我消极认知任何事物总有黑、白两面。拥有健康认知的人总是积极地看待一切事物,而不健康的人恰恰相反。消极认知就是只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而忽视了好的一面。如有的战友刚入军营,总是忧心忡忡地对自己说:“军营生活太苦,我肯定吃不消。”“我很笨!”“我不聪明?”“情绪是由于外部事件决定的,自己无法控制”“任何问题都应有一个圆满的正确答案”;一位害羞的战士鼓起勇气约会一位姑娘,由于姑娘已经有约在先,姑娘婉言谢绝了他。于是他自忖道“我再也不想同别人约会了,没有姑娘愿意同我约会。我的一生将在孤独和悲惨中度过。”一位战士入伍前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认为自己到了部队也一定不存在任何问题,完全能干好。由于身体单薄,军事基础课目常常拉后腿,于是情绪一落千丈,认为自己是“废物”。一位经常军事考核优秀的战士在一次考核中得了中,就认为“这下我现在全完了”。等等都是人们对自己的消极认知,这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有这样一个老太大,她有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开染坊,小女儿卖雨伞。晴天她愁小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雨天她愁大女儿染坊的布没法晒干。久而久之愁出了病。一天,—位得知其病因的算命先生来看她,对她说:“老人家你的命好啊。晴天大女儿生意好,雨天小女儿生意好,晴天雨天都不怕。”老太大豁然顿悟,从此不再发愁,不但身体好,而且两个女儿的生意都好。其实算命先生并不高明,但他善于使用认知的观点去化解人们无意识层下的消极情绪罢了。实际上,通过有意识的调控,我们每个人都能辩识自己的情绪,走出恶劣情绪的困境。这个故事说明:只要我们积极的看待生活,多往好的方面对待一切事物,我们就能获得愉快的心情。认知改变,心态也就改变了,情绪也就不一样了。“背对太阳,你看到的永远是自己的影子;转过身来,你将拥有的灿烂的阳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的人一辈子生活在阴影当中,生活得很郁闷,而有的人一直生活得非常阳光。因此,我们要改变消极认知,看到事物的积极方面,如你认为军营生活太苦,部队管理太严、太死板,一点自由都没有。换个角度看问题,实际上部队严格的管理对你是非常有好处的,有什么好处呢?部队严格的管理可以培养你做事有条理的工作作风,军营生活让我们养成了一个诚实守信的品格,让我们形成了一种做事不放弃的精神。这种作风、品格和精神正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条件。要当兵就要当一个真正的兵,认真过好军营生活每一天,无论你将来做什么?这种经历将是你人生的一大财富。这样一来,大家换个角度看待军营生活,你可能心情就不会变得那么郁闷了。所以我们说,“换个角度看问题,希望就在你面前!”二、愉快地接纳自我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优点中可能包含缺点,缺点中可能包含着优点。如有的战友身高矮一点,就自暴自弃,抱怨父母为什么让自己生得那么矮。现在的女孩找对象都要找一米七以上的男孩,一米七以下就是三等残废,自己将来找朋友可能都比较困难,于是心情郁闷。但是这些战友可能没想到,个子矮好处多着呢,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矮子,如贝多芬和纳尔逊都只有1.63米,但他们与只有1.52米的诗人济慈及哲学家康德相比,已经算高大的了。还有一位最著名的矮子是拿破仑。许多心理学家说,历史上之所以有拿破仑时代,完全是拿破仑的身体作祟。著名小品演员潘长江个子就不高,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大家喜欢的明星。潘长江说过“浓缩就是精华”。邓小平个子也不高,这也没妨碍他成为改变中国历史的伟人,他常说的话是“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从医学角度来说,矮个子比高个子的人寿命长。因此,既要接纳自己的优点,也要接纳自己的缺点。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而有些东西是不可改变的。
本文标题:解读心理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3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