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一、纲要(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2、马克思的基本信息(国籍、学历,主要看大学)——Who3、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必然性——How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5、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组成与来源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What7、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1、关于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部分。2、关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部分。3、关于布哈林和斯大林的争论部分。4、关于“苏联模式”部分。5、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部分。6、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7、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8、关于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部分。9、关于第二国际与伯恩斯坦部分。(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结合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理论3、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基本理论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7、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中的失误8、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思想9、毛泽东的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四)题型(分值*数目)1、单项选择:2*102、简答:6*53、辨析:10*34、论述:(3选1):20*1二、基本要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1)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据史立论;(2)这是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理论定位;(3)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形势;(4)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所需。(百度文库版)2、马克思其人:(1)马克思(1818—1883),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国莱茵省。(2)1830年10月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毕业论文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3)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主修法律,受到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政治观点上是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观点上是热烈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者;(4)18岁后转入柏林大学,对哲学与历史产生兴趣,期间,马克思转向黑格尔,从黑格尔深刻的思想海洋中汲取智慧;(5)取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申请论文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6)到了《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则转向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从社会实践中汲取思想材料。《德法年鉴》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由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两个转变的完成。3、产生与形成的必然性:(1)从时代背景来看:资本主义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A.经济发展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奠定了强大物质基础;同时它深刻而迅速地改变了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b.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革;c.急剧变革的社会发展为人们打破形而上学观念,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B.社会矛盾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暴露。资本主义的发展伴随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反映。C.阶级关系a.阶级关系的变化。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近代无产阶级。同时,资产阶级变为反动阶级(体现在政治上要求保持资产阶级的剥削地位);b.阶级矛盾的新特点。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呈现出了新特点,开始了直接反对资产阶级的自觉斗争。D.无产阶级a.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19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初,法国里昂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b.工人阶级的斗争孕育了一批无产阶级的领袖,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学说。(2)从思想基础来看:克思主义的诞生同当时德国、英国、法国形成的特殊理论环境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3)从自然科学发展的情况来看: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对实验材料的理论综合,自然科学进入理论科学阶段。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主要表现在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上,自然科学的新发现为理论的新概括提供了可能。(4)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来看:A.马恩早年受到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政治观点上都是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观点上都是热烈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者;B.马恩二人都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5、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组成与来源(1)理论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理论内核:A.世界观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C.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1)唯物主义历史观,把历史变迁的决定性因素置于物质生产或者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2)剩余价值理论,揭穿了资本主义剥削“天然合理”的假象,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3)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7、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马克思在1843年3月中—9月底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1843年10月中—12月中这一期间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并于1844年2月在《德法年鉴》公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彻底完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这个笔记表明马克思不仅同唯心主义,而且同旧唯物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为创立新世界观奠定了基础。1858年11月—1859年1月,《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地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一般进程,论证了旧的社会形态为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治经济学创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明了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对资本主义作了深刻而系统的分析,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必然)1875年4月底5月初,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去世后,1891年1月,恩格斯将这一著作发表在《新时代》杂志。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阐述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根据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分析,论证了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第一卷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年秋—1846年5月共同撰写的,第二卷第四章在1847年《威斯特伐利亚汽船》杂志8月号和9月号上发表过,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第一卷批判了路·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麦·施蒂纳的唯心史观,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的理论;第二卷批判了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或“德国社会主义”,揭示了这种假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社会根源和阶级本质。《反杜林论》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揭示了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补充:《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1844年4—8月撰写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重要著作。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各种历史文献和思想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性考察,在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经济学观点、哲学观点和共产主义理论观点,并作了初步的综合性阐述。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英国状况》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鲜明地反映了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神圣家族》写于1844年9—11月,并于1845年2月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出版,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和黑格尔本人的唯心主义哲学观点,初步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重要思想。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视野:把握马克思主义,要注意从整体上去研究和把握,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仅仅归结为三个组成部分。用列宁的话说,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尽管“它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机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但是,“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1、关于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部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内容:余粮收集制;禁止私人贸易;实物配给制;工业国有化;普遍的义务劳动制;B.评价:a.否定论:十足的农业社会主义;b.肯定论:战时客观现实的反应和需要,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巩固了十月革命成果;c.具体论:前期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后期(1920—1921)希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设计上的冒进),具有双重性。C.转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导火索: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反映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问题:为了革命运动而牺牲广大农民利益。(2)新经济政策A.两个阶段:a.1921.3-10初:主要任务是从战士共产主义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并固定商品交换的形式(国家控制资本生产,通过特定方式与农民进行交换);B.1921.10-1929斯大林终止该政策前为主要阶段:继续由国家资本主义退回到国家调节商业与货币流通(由国家经营退回到市场经营,允许农民自由贸易与私人贸易)。B.具体实施内容a.农业: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了一定税额实物之后,其他剩余可以用于市场交换,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b.工业: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以租借或者租让方式将国家经营工业转为由市场为主体经营;c.商业:废除国家配给制与贸易垄断,在国家领导前提下,允许自由贸易。C.列宁在新经济政策
本文标题: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88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