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2018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专题复习水体的运动规律课件(130张ppt)
水体的运动规律银行营业部主任年度述职情况报告篇一:银行营业部主任述职报告述职报告伴随着新春脚步的来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为了给下一年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现对XX年的个人工作总结和计划详细介绍如下:一、立足本职岗位,不断开拓创新XX年,作为×××的负责人,我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地走出去,进行揽储。宣传我们的银行卡业务、POS机业务,通过一断时间的努力,上门要求开立账户的商户们多了,要求安装POS机的商户多了,这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我前进的动力,为我今后的工作目标指引了方向。二、摆正自身位置,时刻做好表率。1、在工作岗位上我时刻注重言谈举止,树立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发挥好服务职能作用。对待顾客亲如一家、对待员工严格要求、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身边的同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客户,为树立卫东农商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做好表率。2、在对待客户方面,我认为营业厅负责人就是一个纽带和桥梁的角色,一方面坚持嘴勤、眼勤、手勤、腿勤的原则,对客户的要求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急在心里,时刻做好满足顾客各方面要求的准备,解决客户的各种需要,为其提供最真诚的服务【必备知识】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太阳辐射地形降水强度降水2.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单一水位地下水位3.洋流的分布规律:(1)太平洋与大西洋洋流分布规律。针方向,冬暖西寒逆时逆时针方向,冬寒西暖针方向,冬寒西暖逆时(2)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西南东北考点一水循环及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典题探究】命题角度1水循环【典例1】(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❶,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解题模板】第一步:获取信息——找什么?(1)材料信息。信息❶:山地两侧地表径流分别流向甲、乙两河。(2)图像信息。信息❷:岩层向乙河一侧倾斜,透水岩层可通过_________补给乙河。地下径流第二步:推理论证——想什么?题号关键词思维过程(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森林植被遭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_____→雨季下渗水量_____→地表径流明显增加,即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2)森林植被恢复后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_____→下渗增多→地下径流_____→地表径流减少→植被蒸腾、蒸发量增加减弱减少增强增加题号关键词思维过程(3)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森林植被恢复后,受岩层倾斜方向的影响→下渗量_____→透水层的水主要流向乙河→乙河的径流量_____,甲河的径流量减少;而地下径流增加→河流径流总量减少增加增加答案:(1)B,(2)C,(3)D。【解题技法】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利用和影响的思路(1)有利影响。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蒸发量和降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提高。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⑤实施人工降雨:加大降水量。(2)不利影响。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水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现象。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④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命题角度2河流水文特征【典例2】(2017·福建联考)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下游平原,其水文特征深受湄公河的影响❶。图甲示意洞里萨湖主湖区与洪泛区湖水含沙量和湖水多年平均体积的季节变化。图乙示意湄公河流域部分地区及洞里萨湖位置。据此完成(1)~(3)题。(1)洞里萨湖()A.雨季湖水含沙量增大B.热季洪泛区面积最大C.旱季主湖区输沙量大D.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2)影响洞里萨湖4月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风较大、湖泊水位低B.湖水流速快、流域降水少C.湖水流速慢、湖泊水位低D.湖面风较大、流域降水多(3)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将导致洞里萨湖()A.生物多样性增加B.水温年际变化减小C.洪泛区面积扩大D.泥沙堆积总量减少【解题模板】第一步:获取信息——找什么?(1)材料信息。信息❶: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_________,水文特征受湄公河影响较大。下游平原(2)图像信息。信息❷:4、5月份,湖水多年平均体积较___,湖水含沙量较大。信息❸:10月份前后,湖水多年平均体积_____,湖水含沙量_____。小较大较小信息❹:据经纬度及湄公河,可判断洞里萨湖位于东南亚。信息❺:图中R处拟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湄公河_____。上游第二步:推理论证——想什么?题号关键词思维过程(1)洞里萨湖分析图像信息可知,洞里萨湖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4、5月份雨季来临前为热季,图中可以看出湖泊体积季节变化大,故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2)4月含沙量大热带季风气候,4月为旱季→降水少,湖泊水量少,流速慢,水位低→泥沙易沉积,含沙量应该较小→而图中4月份含沙量大→风力大,将裸露湖滩上的沙尘吹入湖中→含沙量增大题号关键词思维过程(3)修建大型水利工程R处位于湄公河上游→修建水利工程蓄水拦沙→使下游水量减少,泥沙淤积减少→洞里萨湖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泛区面积缩小答案:(1)D,(2)A,(3)D。【解题技法】河流水文特征试题的答题思路(1)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答题思路一般为:(2)比较同一河流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该类设问答题思路一般为:【新题预测】下图为克里希纳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该河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是()A.雨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冰雪融水2.下列月份河口三角洲河段水位最低的是()A.1月B.4月C.7月D.10月3.造成该月份水位低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较低,融雪量少B.春耕季节,用水量大C.雨季未到,蒸发旺盛D.人口众多,耗水量大【解析】1选A,2选B,3选C。第1题,克里希纳河位于印度半岛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区,故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第2题,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分旱雨两季,雨季多为6~9月份,而雨季来临前的4、5月份,降水最少,蒸发旺盛,河流水位最低。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4月份水位低的主要原因是雨季未到,蒸发旺盛。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正遭受百年来最严重的旱情。2016年3月15日,应越南政府请求,我国云南澜沧江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以缓解旱情。材料二下图为朝鲜半岛和湄公河流域图。(1)指出湄公河的主要补给类型,简述湄公河径流量变化原因。(2)简述这次旱情对湄公河下游的影响。(3)简要比较朝鲜半岛的甲河流和湄公河下游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4)结合两半岛河流流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特点,分析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解析】第(1)题,湄公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上游发源于青藏高原,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结合两种补给类型出现的时间分析径流量季节变化,春季和初夏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进入雨季以雨水补给为主,冬季补给少,河流流量小。第(2)题,读图可知,旱情会导致湄公河下游河段流量减少,水位下降,含沙量减少,湄公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减缓;入海水量减少,会导致海水入侵、水质变差等问题。第(3)题,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流速、汛期、结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两半岛都为季风气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发,汛期带来丰富的水源、土壤。答案:(1)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冬季(12月~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温度低,降水少,上游山区封冻,流量最低;春季和初夏(3~6月)气温升高,上游地区的高山冰雪融化补给河流,流量增大,形成春汛;雨季(7~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夏汛。(2)湄公河下游河段流量减少,流速变缓和水位下降;会导致含沙量减少,湄公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减缓;会引起海水入侵,水质变差,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变差等。(3)河流流量流速汛期结冰期甲河河流短促,流量较小地势落差大,流速快主要在7、8月有结冰期湄公河下游流域面积大,流量大流经平原,流速平缓主要在5~10月无结冰期(4)有利影响:河流汛期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河流的泛滥为中下游沿岸提供肥沃土壤。不利影响:冬季(冬春季)缺水严重;雨季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加固训练】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解析】第(1)题,地形类型的判断,要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状况及水系特征来判断。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水系呈向心状分布,说明该地区四周高中间低,再由500米等高线的分布,即能确定出该河流(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为盆地。第(2)题,由图中可知该地区为非洲赤道西部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再加上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因此,G河水量丰富。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G河在入海口附近等高线稠密,河流流经峡谷地区,因此水流急,泥沙不易沉积。影响含沙量大小的因素有地形和植被等,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流经的盆地地势平坦,因此,泥沙多沉积于盆地中;又由于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覆盖率高,因此,水土流失轻,河流含沙量小。答案:(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考点二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典题探究】(2017·唐山一模)下图为世界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❶,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❷,这个洋流对沿岸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读图完成(1)、(2)题。(1)受该洋流影响,沿岸的气候()A.高温多雨B.干旱少雨C.冬暖夏凉D.温和多雨(2)该海域存在一大型渔场,与该渔场形成有关的盛行风是()A.东南信风B.东北信风C.西风D.极地东风【解题模板】第一步:获取信息——找什么?(1)材料信息。信息❶:图中等值线为海水等温线。信息❷:图示海域有较强洋流分布。(2)图像信息。信息❸:图中经纬度信息,纬度约为13°S~22°S,经度约为83°W~90°W,位于_____洲西侧太平洋热带海域。信息❹:图中等温线向_____方向弯曲,且等温线向水温高的水域弯曲。南美西北第二步:推理论证——想什么?题号关键词思维过程(1)洋流影响等温线弯曲方向为洋流流向,可判断该洋流性质为_____→对气候的影响为__________→干旱少雨(2)
本文标题:2018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专题复习水体的运动规律课件(130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93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