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7高考文言句式专题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2011年浙江卷,《新唐书·张文瓘传》•翻译(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部分原文)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瓘浸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参考答案:我愿意去安抚他们,不要使(他们)因劳累而产生怨愤。隋朝的教训离今天不远,(我们)不能不省察。【易错提醒】省略句,省略宾语和主语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高考题型:句子翻译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从历年的高考情况来看,需重点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倒装句之一)、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六种。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吾属今为之虏矣。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④重为乡党所笑。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信而见疑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①戍卒叫,函谷举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激昂大义,蹈死不顾4、用介词“被”表被动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4、用介词“被”表被动。5、动词本身表被动。“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1、府吏见丁宁(我)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1、诚请见教。2、望见谅。3、请勿见笑。翻译下列句子: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中心词“主”——[状]“谓”——(定)中心词“宾”,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大王来何操?②沛公安在?③客何为者?“何操”“操何”“安在”“在安”“何为”“为何”句子的特点:1、都是疑问句,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操”“在”“为”的宾语。3、宾语都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①忌不自信。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古之人不余欺也!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不自信”“不信自”“未之有”“未有之”“不余欺”“不欺余”“未之闻”“未闻之”句子的特点:1、都是否定句,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它们分别作“信”“有”“欺”“闻”的宾语,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何陋之有?3、无乃尔是过矣?4、唯兄嫂是依。1、何以战?•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何以”“以何”“谁与”“与谁”2、微斯人,吾谁与归?“东向”“向东”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状语常置于谓语之后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1、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2、请其矢,盛以锦囊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4、申之以孝悌之义格式一:动+(以+宾语)①能谤讥于市朝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③生乎吾前格式二: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格式三:形+(于+宾语)•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基本形式: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一)省略主语•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最为常见。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1.承前省•(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2)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2.蒙后省•(1)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人。”•(2)()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3.对话省•(1)(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二)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三)省略宾语•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之”。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四)省略兼语“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五)省略介词•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重要特征】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词。•【类型】1.在主语后加“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加“也”,表示肯定语气;典型的“……者……也”句式;“……者也”。•(1)粟者,民之所种。(贾谊《论贵粟疏》)•[译文:粟是民众种植的。]•(2)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译文:这是用谋略进攻的方法。]•(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蔺列传》)•[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名将。]•(4)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译文: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类型】2.副词兼表判断,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重要特征】用“乃”、“则”、“即”、“皆”、“必”、“固”、“诚”、“本”、“亦”、“素”等副词表判断,兼加强语气。•(1)此乃信所以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这便是韩信离开的原因。]•(2)且相如素贱人。(《廉蔺列传》)•[译文: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地位低下的人。]•(3)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译文:不是他们的父亲、兄长,便是他们的儿子、弟弟。]•【类型】3.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此义出现较晚,也比较少见。•(1)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译文:知道它就承认知道它,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便是真正的知。]•【类型】4.语气词“惟”(“维”)表判断,可照旧译为语气词,也可译为判断词,或者两者结合。•(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文王》)•[译文一: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嘛却新。]•[译文二: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却是新的。]•(2)尔惟旧人。(《尚书·大诰》)•[译文:你嘛是老人啊。]•【类型】5.无任何标志的判断句。•【实例】•(1)荀卿,赵人。(《史记·孟荀列传》)•[译文:荀卿是赵国人。]•(2)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左传·哀公八年》)•[译文: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嘴唇没了,牙齿便挨冻,这是您知道的道理。]•【特殊判断句】•【定义】这种句子具有判断句的形式,但主语和谓语间不是典型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同一事物。•谓语表示相似或比喻。译时可加判断词“是”,也可以加比喻词“像”。•【实例】•(1)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吕氏春秋·去尤》)•[译文:看他走路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子;脸上的表情,像是偷了斧子。]师旷撞晋平公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韩非子》)翻译故事参考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本文标题:2017高考文言句式专题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2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