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笔记
整体性学习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开始学习的最佳技术是比喻、内在化、基于流程的记事和画图表法,这些方法构成了整体性学习的基础。结构建立知识结构非一日之功,要知道并没有魔法技巧可以“立即”学好一门功课,强有力的结构来自概念之间不断的联系,一次完成一个想法,日积月累,水到渠成。模型模型就像是结构的种子,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识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引申出全部的知识。比如,电脑编程时,程序语言经常遇到“变量”的概念,变量是用来储存信息的,并且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会发生变化。姓名、数字或是密码都可以作为“变量”储存起来。我把变量想象成各种各样的罐子,如此一来概念就变得容易理解了。因为变量可以分为好多类型,罐子也可有不同的瓶口,可以装不同的东西(数据)。.高速公路高数公路就是建立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不同城市之间的联系。成熟结构:1、感知结构——发展最好的结构,你有大量的图像、声音和情感,这些感觉又相互交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你的生活经验。感知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是其他结构的基础。你听到轻微的敲门声,就会想起是不是母亲过来看自己。你看到猫抓玻璃,就自然想起了它的声音。你听到熟悉的声音,就想到那个人的样子。2、关系结构——通过故事、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清楚的显示我们的实际生活。我从一本书中看到,故事是记忆的很好载体,也许就是人类本身就具有这种用故事联系的结构和能力吧。3、基础数学结构——举出数学结构因人而异,有的人来说基础数学就是普通的几何代数,1+1=2,这就是联系。当然,对于有的人来说,微积分也很容易。这也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成熟结构。整体性学习的顺序1、获取阶段获取就是信息进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阅读,课堂上记笔记以及个人的种种经历都是获取。获取阶段的目标是获取的信息要准确,信息量要尽量压缩。划重点,记重点笔记都属于获取。获取的目标是:简化;容量;速度2、理解阶段获取信息而不理解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学习。对信息的理解有三个层次,首先是理解阶段,其次是拓展阶段,最后是应用阶段。在理解阶段你只是理解信息的表面意思,不如你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公式,那么你就要知道每个符号代表什么,然后你重复使用公式的次数够多的话,就有可能记住它。这就是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尽管理解阶段有局限,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理解它的字面意思,也就没办法进一步深入学习。如果你不能立即理解某段话,可以尝试将其分解为更小的问题、缩小范围,搞清楚你真正不能理解的地方,你才可以深入阅读,跨过障碍。3、拓展阶段拓展是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之前你对信息的字面意思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解,现在你可以将这个信息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了,在这个阶段要应用模型来简化的扩展你的结构,同时也要拓展对信息的理解,包括信息的由来以及其他信息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一名整体性学习者对前面提到的公式会怎么做?先去获取,然后理解公式本来的意思,接着开始拓展它。他会问:公式怎么来的?公式中的每个成分代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公式中的什么成分可以做些改变?这种改变会导致结果发生怎样的变化?其他公式与这个公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你不习惯拓展,上述工作可能要花费些时间,但是一旦变为习惯,拓展就会自然发生。只了解字面意思并不符合人的本性,人们都有进一步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好奇之心,保持这个好奇之心吧,它是我们学习、创造的源泉。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方法的实践,将所有的知识建构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拓展的三种方式:深度拓展(知识背景的探究),知识从何而来?结论来自何处?一个发现是如何做出的?事物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存在?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内部创造联系。不是仅仅理解一个结论就结束了。深度拓展的缺点是需要很多探索,可能是牢牢锁定知识的最佳方法,但是同时也是最花时间的工作。也许需要对学科极大的兴趣才能够不断深入。横向拓展,知识不会孤立存在,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同一时期还有哪些其他发现,同一个发现者还有哪些发现,在同一个领域里还有哪些发现?围绕这一结论有哪些其他的事实?横向拓展需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通常意味着你需要建立模型,两个毫不相干的知识如何建立联系,也许只有它们抽象出来的模型差不多吧。纵向拓展,知识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样的模式在其他知识中也会见到,你能将一个公式与一个自然事件相联系吗?如果这个发现与一个看起来完全不相关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你能发现什么类似之处吗?比喻发和内在化是进行纵向拓展的最好方法。当然,我认为这里的纵向拓展和横向拓展有重合的地方。4、纠错阶段纠错的最终途径就是实践,如果纠错之前的三步做的很好,那么纠错的时间会缩短。纠错应该在上面三个阶段中都要进行。5、应用阶段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如果有条件就一定要学会应用知识。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问题有限,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有机会很好的应用(特别是那些应用性很强的知识),但是我认为,应用是一个意识,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尝试着去学习这个领域已有的成熟知识,然后去应用它,而不是纯粹的靠自己摸索。那么,这里有个问题,是不是没有机会应用的知识就没有必要学习了呢?我认为没有机会应用的知识也是应当学习的。其一,某些知识虽然你将来不会应用,但是现在它“很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考上大学,或者帮助你完成相应的学业,取得你需要的证书;、其二,如果你不得不学习一些科目,那么这些科目也是有用的,起码他可以用来培养你的学习方法。其三,如果你把这些科目的知识掌握的很好,那么在学习其他你需要的知识的时候,就会发现,这里面的知识是可以用来拓展的,也就是所谓的不需要的知识可以作为你的已有的知识土壤,让其他你想学习的知识在上面茁壮的成长。6、测试阶段获取阶段的测试——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理解阶段的测试——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拓展阶段的测试——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吗?纠错阶段的测试——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那些错误结论吗?应用阶段的测试——我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找出薄弱环节获取阶段:获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阅读和听讲速度慢。(2)需要反复阅读。原因有以下几点:(1)阅读/学习习惯不好,容易分心。(2)不好的记笔记习惯,记的太多或者太少。(3)不理解基本名词和语法。获取的问题不是大问题,但是不去主动获取信息却是个大问题。理解阶段:(1)你虽然在读书,但是不知道作者到底说的是什么(2)笔记记得很清晰、完美,但是你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理解字面意思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如果理解有困难,不如寻找写的更好、解释的更清楚的材料阅读。最后,即使你觉得无法理解一段话,也不必太忧虑。我发现,这很少成为主要问题。通常,大多数人能理解某个观点的基础知识,只有在应用以及需要与记忆中的想法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才会觉得困难。拓展阶段:拓展不好的表现只有一种:缺少灵活性。你已经掌握了一个新东西,但是没有或不会将它与其他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假如让你用这个新知识去解决一个非常规问题,就常常束手无策。纠错阶段:纠错阶段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错误联系太多。拓展的多错误联系就会越多,当然,获取阶段和理解阶段也会有错误。从心理学讲,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么就常常不把自己的错误当作错误,这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应用阶段:这一阶段的问题就是不去应用。信息结构随意信息随意信息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规则,它们缺少逻辑分类。比如,《会计法》颁布于1985年5月1日,人体有206块骨头,费曼是美国人。处理方法:对待随意信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假如存在某种逻辑关系,那么尽量去发现它,否则记忆和使用信息工作会更加困难。可以采取,联想法,挂钩法,压缩法。随意信息有利的一面是理解起来不费劲,但是如果不进行反复机械记忆,非常容易遗忘。观点信息观点信息是存在争论的信息。对于观点信息,最大的难点在于获取阶段。你需要检查大量的信息以寻找其中的模式,而不是去记忆具体的细节。过程信息过程信息是教导你怎么行动的信息,是讲述一系列动作、操作的信息。学习这类信息最重要的是不断练习、反复去做。不过,建立正确的背景概念对于节约时间也同样关键。过程信息的最大难点是需要实际投入大量的时间用于练习。你可以对概念理解的不好,但是必须实际的掌握动作。你无须全部学习材料,只要拥有正确的背景模型,就可以练习那些教你的动作。过程信息的好处是:如果练习了,它比其他类型的信息记得更牢,保存时间更长。通过练习,你可以将模型与知识结构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具体信息具体信息是那些在实际中可以观察到、听到、触到的信息。实际上,大多数信息介于抽象和具体之间。抽象信息抽象信息缺少与感官的直接联系。抽象信息与随意信息正好相反,抽象信息非常难以理解,但是逻辑性很强,随意信息非常浅显,但是逻辑性差。在处理抽象信息时,你需要将之移到具体的层次。整体性学习者一般会抛弃课程中的随意信息,因此他们比一般人理解的更好,后者往往不愿意尝试理解复杂的知识。抽象信息的难点是理解和拓展阶段比较难以忍受,假如你感到理解困难,可以降低接受信息的速度,将前面的信息深入仔细的探究。这种知识的特点是一环接着一环,所以打好基础至关重要。随意信息是最弱的结构。具体信息结构和过程信息结构是最强的信息结构。课程枯燥乏味你能否掌控自己喜欢或是讨厌某门学科?你能让一门枯燥的课变得有趣吗?假如你能掌控自己的学习,那么,我相信你会发现学习任何学科都会变得生动有趣。整体性学习和对课程的兴趣密切相关。你对一门课程的兴趣越大,学习就越容易整体性。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可以很容易的联系到喜欢的学科上,却很难联系到乏味的学科上。反过来,学习越是整体性,课程就越生动有趣。你可以通过整体性学习,来让你感觉乏味的课程变得有趣。获取知识技术快速阅读——指读法练习阅读法积极阅读法指读法,手指提供的控制和聚焦会大幅度的提高阅读速度。练习阅读法,练习阅读的目的是训练自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理解所读内容。例,规定3分钟,计算可以阅读多少字数,这是练习阅读速度的。规定3分钟,阅读完成后,默写材料中的知识点,然后再读一遍,边读边记下所有的知识点,这是练习理解能力的。积极阅读法,一边读一边获取,理解,拓展,应用。如果你能对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这样完成的积极阅读,你一定会天下无敌。一旦你熟悉了这种方式,就不必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完整的积极阅读,而只针对自己需要理解和记忆困难的那些内容。笔记流记好笔记流的关键能力是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老师教的核心内容。删掉很多信息,重点记录联系和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给信息分类。笔记不需要好看,如果老师讲了十几个公式,那么首先记下公式,然后在老师举例子和讲授公式如何应用的时候,给公式加上各种联系。联系观点技术将信息分为两类:困难信息和关键信息使用联想法形成模型,可以使用比喻法、内在化法或图表来创造一个模型。比喻法,比喻是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首先确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记忆的信息,然后在你的个人经验中寻与信息部分相似的东西,要达到完全符合不太可能,甚至可以只是你认为相似,重复上述过程,进行纠错。技巧:要有寻找比喻的欲望(相信比喻才能很好的学习知识),注意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念头,优化和测试你的比喻。内在化法,要内在化一个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简单的在脑海中想象一幅图画,如果只是本身就有图象就最好。具体信息的内在化效果最好,抽象信息最适合比喻法,但二者之间有很大的灰色地带。如果能调动更多的感知与知识联系在一起(声音、触觉和情感等),尤其是情感,那么内在化的效果一定是更好的,即所谓的强联系。如何内在化?(1)明确你要内在化的概念。(2)从建立脑海中的图像开始(也可以有声音、触觉、情感等)。(3)脑海中的图像是静态的,开可以让它变成一个动画。(4)现在开始加上其他感官。将其他感官和运动的图像相联系。(5)加入更多的感觉或情感。(6)不断重复和优化图像,直到你一想到它就能很快的回忆起知识。比喻内在化,对于抽象知识还可以先用比喻,再用内在化。图表法,图表是内在化的简化,创作图表比想
本文标题:《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07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