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南京师范大学2013-2014第一学期中学
1/21《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整理(配合教材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学教育基础》,杨跃主编,2013年9月第1版)*非重点00绪论——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P301教育发展——一、教育的界定与形态1、教育是什么?P26-P27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学习化社会P31(1)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2)在此社会中,提供所有社会成员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均有充分的学习机会。每个人均能通过学习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达成自我的实现。(3)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组织密切交织的社会,教育被赋予重要的地位和崇高的价值。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学科(精读第二节全部内容)3、教育思想P32-P40(1)孔子的教育思想:①重视教育的价值(“性相近,习相远”)②扩大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③更新教育的目的(培养“君子”)2/21④丰富教育的内容(“四教”:文、行、忠、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⑤创新教育的原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温故知新、实事求是、言传身教)(2)孟子的教育思想:①“性善”的人性假设②“明人伦”的教育目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③“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④“求其放心”的教学思想(教育与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扩充内心善性的过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3)《学记》的教育思想(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写作于战国晚期,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①教育的价值:“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②教育的制度:《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学制的雏形)③教育、教学的原则: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④教师的地位:倡导尊师重道(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提出“知识助产术”——西方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渊源,开创了西方的理性主义教育传统,分为三步: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的一种能力,而每个人用以学习的器官就像眼睛,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灵魂转向”的过程。(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命题,第一个将教育与心理联系起来。第一个提出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理论的教育家。3/21①三种灵魂(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与理性的灵魂)与三种教育(体育、德育、智育)。②儿童的年龄分期。(0~7岁以体育训练为主,7~14岁以德育为主,14~21虽以理智培养为主)③把学科分为实用和博雅两种,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务,博雅学科没有功利性,是专供自由民闲暇时间享受用的。4、教育学科P40-P43(1)夸美纽斯与《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近代教育之父,捷克十七世纪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的《大教学论》(1632年)。①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②认为应该以自然为借鉴,以万物的严谨秩序改善学校。③系统制定了分班上课的制度。(班级授课制)④系统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则。“遵循自然”(2)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简历以德国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德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教育家)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为标志。赫尔巴特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学理论,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道德教育理论。①区分“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②倡导教育性教学。重视教学的道德教育价值。③重视儿童管理。4/21④划分教学的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3)杜威(1859-1952)与《民主主义与教育》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把民主主义的发展和科学上的实验方法、生物科学上的进化论思想以及工业的改造联系起来。三、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1、教育目的是什么?P44-P45教育目的,即是预想的教育结果。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规定通过教育培养何种性质的人,另一方面规定这些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国家层面的教育目的要具体化为学校层面的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P47-P50(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3)素质教育是学生有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02教育制度与学校发展——一、教育制度1、制度的含义P52机构或组织的系统;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5/212、教育制度的特点P53:客观性、规范性、强迫性和历史性3、教育发展的阶段P54-P55:教育发展经历了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即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学制的含义P56: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包含:大学和高等学校、中等学校、职业学校、研究生教育机构、幼儿教育机构和成人教育机构。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类型P61-P63一般来说,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西欧学制属于双规学制,美国学制属于单轨学制,前苏联学制属于分支型学制。结论:①义务教育延长到哪里,双轨学制就要并轨道哪里,单轨学制是机会均等地普及教育的好形式②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它成为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3、发达国家学制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P70-P73(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扩大(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4、我国学制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P73-P756/21(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2)完全普及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03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P84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教育的发展难以超出特定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自主能动性和超越性,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保持适度的超前发展。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P84-P90: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社会制约性为其根本属性1、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P84-P86(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领导权以及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2)政治意识形态钳制教育思想、观念。(3)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4)政治体制变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2、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P86-P88(1)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并制约教育发展。①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7/21②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对人才培养规格、类型、数量等提出相应要求。③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会制约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方法、手段的更新。(2)经济结构决定教育结构。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决定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②经济部门的技术结构决定教育的程度结构。③产业结构决定教育的专业结构。(3)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3、人口对教育的影响P88-P89(1)人口数量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人口质量制约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4、文化传统与变迁对教育的影响P89(1)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的环境和目的。(2)文化观念制约教育的观念和方式。(3)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4)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会深刻影响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等,文化传统还会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三、教育的自主能动性: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发展P90-P921、教育的政治功能P90(1)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8/212、教育的经济功能P90-P91(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根本途径(2)教育是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3)教育对经济运行具有一定的直接调节作用3、教育的人口功能P91(1)教育有利于实现人口控制(2)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3)教育有利于调整人口结构、促进人口迁移4、教育的文化功能P92(1)教育促进文化保存和传承(2)教育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3)教育促进文化选择和整理(4)教育促进文化更新和创造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P92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活动主体、活动范围、活动规律、活动内容等,其地位和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教育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教育内在特有的规律。四、人力资本理论P94-P951、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2、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的作用在经济增长中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9/21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人力投资即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核心,是一种生产性投资)。五、教育与社会结构P95-P99(精读本节全部内容)社会结构指社会中人群共同体的构成,现代社会的结构主要表现为阶级结构、阶层结构、职业结构等。社会结构有两种形态:社会分层(从静态角度看)和社会流动(从动态角度看)1、教育与社会分层P95-P97(1)社会分层对教育的影响①社会分层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来区分社会成员在整个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中的位置状况,是社会群体之间出现的一种分化现象。②影响社会分层的因素有财富、声誉、权力等。③社会分层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个体等受教育机会的影响。(2)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①传统社会中,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的外部特征而产生的,这些外部特征包括受教育者的经济条件、社会身份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整个教育机构的特点等。②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其将来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分层。这一影响过程被称为“教育成层”。③教育成层直接导致人的受教育程度有高低层次差别,对社会分层起着催化的作用,个体通过教育所获得的学历、文凭、成就等文化资本越来越具有身份标识的作用。④教育成层对社会分层的影响:ⅰ.教育选择通过将学校分门别类,直接导致受教育者学历高低和层次的差别,为社会分层提供基础。ⅱ.受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中学业成就的分化和分层而获得不同的教育资格证书或文凭,直接影响10/21其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地位。ⅲ.教育活动通过赋予受教育者一定的社会身份而影响社会分层。2、教育与社会流动P97-P99(1)社会流动的类型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竞争性流动与赞助性流动(2)社会流动对教育的影响①社会流动指在社会分层结构中,各个阶级或阶层内部以及不同阶级或阶层之间个人或者群体的社会地位升降与职业转换现象,也是存在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的普遍现象。②社会流动的方式影响个体社会地位的获取途径,进而影响到教育的价值、功能,使教育的目标、内容等发生变化。③社会流动的数量、频度等也与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存在密切关系。④一个社会的用人制度、人才选拔模式等往往反映出社会流动的总体趋势,这将强烈地影响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内容、进程等。⑤社会流动频率的不断提高,社会流动形式的逐渐多样,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改革不断拓展。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流
本文标题:南京师范大学2013-2014第一学期中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437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