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规划-2-一、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一)国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近几年来,世界农产品加工业在整体产业能力、科技发展、经营管理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新趋势。1、产业化经营的水平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产品加工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具有生产基地化、加工品种专用化、质量体系标准化、生产管理科学化、加工技术高技术化以及公司发展规模化、企业经营信息化、产品营销网络化等特点。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日益庞大,它们中的很多都是跨国经营的企业。2、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比例越来越大农产品加工趋向精加工和深加工,农产品的增值程度大。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达到8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3.7倍,经工业加工的食品占饮食消费的80%-90%。粮食加工可增值4-6倍;棉花加工增值2-4倍;禽畜加工增值3-6倍;薯类加工增值3-6倍;果蔬加工业增值3倍以上。3、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越来越高新化精深加工的前提是加工技术与设备高新化。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工业中,主要农产品加工都采用了高新技术。-3-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加工领域的高新技术主要有:生物工程技术、速冻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冷冻浓缩技术、膜分离技术、微波技术、膨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微电子技术、微胶囊技术、超高压加工技术、特征红外干燥技术、新型贮运保鲜技术等。4、农产品加工产品向安全、绿色、休闲方向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安全、绿色、休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方向。随着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生命健康,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加工产品更加受到发达国家消费者的青睐,市场潜力巨大;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休闲食品的消费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向。据统计,美国每年每人的休闲食品平均消费量达8.6公斤,各国企业都看好休闲食品的生产,使全球休闲食品市场相对集中,竞争非常激烈,跨国性的企业和品牌对该市场占有绝对优势。5、农产品加工投入比例越来越大由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布局的优化,特别是受到市场和经济回报的吸引,各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公共基础投资,引导了大批企业纷纷投身农产品加工领域,成为该产业的投资主体。与产值相对应,发达国家对产后加工环节的投入比例要大于对农业的投入。如美国在农业总投入中,用于产前和产中的费用仅占30%,70%的资金用于产后加工环节,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高附加值和资源的合-4-理利用。6、资源趋于综合利用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都是从环保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对加工原料进行综合利用,把农产品转化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如利用食品厂(淀粉厂)的废水,经酵母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已建成万吨级菌体蛋白加工厂。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利用棉籽饼提取棉籽蛋白,用作饲料添加剂和生产抗生素药品的氮源。美国利用葡萄皮渣提取葡萄红色素,从橘子皮、苹果渣中提取高品质果胶β胡萝卜素等有效成分,并已形成规模化生产。美国ADM公司在农产品加工利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利用能力,已实现清洁生产(无废生产),使原料得到综合有效利用。7、有利的政策导向政府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税费政策等大大影响企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政府的控制性政策、协调性政策、引导性政策和扶持性政策,对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涉农企业进行相应的干预和扶持。(二)国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1、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运行态势良好据农业部统计,2005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万多家,完成产值达到4.2万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近15%,从业人数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5-员的28%。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对“三农”带动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十一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将力争实现年均增长12%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10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7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1.5∶1。2、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与加工装备取得重大突破保鲜储藏、超高温瞬时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萃取、膜分离、挤压膨化等应用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我国食品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乳品、啤酒、方便面和饮料等行业装备技术水平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国内农产品加工业开始进入到以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的阶段。3、产业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逐步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调整,突破了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低劣的格局。在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中,食品工业比重上升,2004年食品工业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的比重接近50%,居农产品加工业的第一位。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加工制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方便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发展迅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6-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逐步实现了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4、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有所扩大,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国内已涌现了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业集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到2005年底,全国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1万家,其中国家级的龙头企业580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750多家,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20%由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创造的,涌现出了像双汇、得利斯、金锣、皓月、德大、龙大、蒙牛、光明、三元、伊犁、三鹿、汇源、大成、华农、华龙等一大批知名骨干企业,不仅规模大,效益好,而且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5、农产品加工呈现集中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根据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围绕本地优势产品、特色农产品和市场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和加工区,如内蒙古的乳品加工,河南、河北的小麦和肉类加工,吉林的玉米和肉牛加工,湖南的水稻加工,浙江、江苏、福建的茶叶加工,新疆的葡萄和番茄加工,京津和上海等大城市郊区的畜禽、果蔬、乳品的精深加工,四川的粮食酿酒、果蔬加工等。农业部在确立11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产-7-品加工九大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使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使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6、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农产品面临动植物疾病疫情、周边环境污染、投入品污染和流通加工过程中污染等“四大风险”。为此,国家正式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依法修订农产品的产品质量标准,强制实施QS(质量与安全)认证,按照GMP(良好的生产操作规范)、GAP(良好的农业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规范中的要求控制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政府、企业和农户“三管齐下”,通过建立企业全过程质量控制、检测部门终端检测和市场可回溯制度,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二、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现状及主要问题(一)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现状200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071家,从业人员45万人,实现销售收入141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520亿元,利税总额71.92亿元。2005年企业主要农产品加工产量及比2004年的增长速度(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农产品工业):白酒57.8万千升,增长16.23%;啤酒126.2万千升,增长15.77%;罐头7.2万吨,增长17.35%;软饮料120.4万吨,增长25.5%;乳制-8-品15万吨,增长34.58%;糖4.92万吨,增长-19.88%;糖果0.84万吨,增长45.91%;味精1.21万吨,增长1.72%;食用植物油40.83万吨,增长46.74%;配、混合饲料449.94万吨,增长10.6%,中成药98,254吨,增长19.2%。机制纸及纸板110.6万吨,增长7.6%;制革1671万平方米,增长-3.3%;卷烟685万箱,增长-1%;纱25.5万吨,增长25.5%;布7.07亿米,增长15%;针棉织品(折用纱线量)1.83万吨,增长28%;丝19,461吨;丝织品1.13亿米,增长38%;麻袋597万条,增长-7.6%;服装2764万件,增长18%。大米产量为99.04万吨,同比增长50.97%;小麦粉产量为62.78万吨,同比增长27.24%;鲜冷藏冻肉产量为110.61万吨,同比增长53.94%。1、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各地党政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支持大企业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实现产业升级和多元扩张。在产业政策、建设用地、基地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支持五粮液集团、蓝剑集团、四川烟草工业有限公司、新希望、美宁集团、高金食品、朗瑞丝绸、永丰纸业、全友家私等重点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华润、统一、娃哈哈、汇源等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农户与企业之间通过股份制和定单收购等合作方式,形成了产业经营和利益连接的-9-新模式。2005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带动968万个农户家庭增收,占农村家庭数的51%,农产品加工业中实现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共有262家。2、产业(产品)链进一步延伸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投入力度,逐步成为自有知识产权创新主体,产品质量、档次及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种类渐趋多样化、专业化,一批农产品“精品’及其产业链正在形成。我省肉食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以高金、四海、美宁等企业为龙头的肉食品加工企业,从主要生产分割肉,发展成为生猪养殖、屠宰、分割、冷藏加工、鲜销连锁及熟食品生产为一体的外向型猪肉食品综合加工企业,扩大了四川肉食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纺织业产业链从解决制约因素入手,加大了污水处理、印染环节的投资,带动了棉丝麻纺织和服装的发展,推动了整个纺织服装产业迅速扩大规模。3、呈现典型的集聚发展态势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企业间、区域间协作配套日趋紧密,呈现出典型的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特色产业集群。以宜宾、泸州为代表的酿酒(白酒)产业集群,特色资源为依托的峨眉竹叶青茶叶、通江银耳、南充丝绸、达州苎麻、广元油橄榄等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呈规模发展态势;-10-以全友、明珠、双虎和武侯女鞋、崇州皮革制品、郫县豆瓣、眉山和新繁泡菜、成都送仙桥艺术城旅游工艺品等为地域品牌的同行业生产集散地日益壮大;西部服装工业园、成都纺织印染工业园、安岳工业园和广元绿色农产品加工园等载体加快建设,已成为当地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和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4、品牌建设和外向经营的特色更加突出企业在靠来料加工、贴牌、团体定单生产完成资本、技术原始积累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经营和外向度。截止2005年底,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共有12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酒,8个中国名牌,2个中国重点出口品牌,27个国家免检产品,12个地理标志,18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168个四川名牌产品,34个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12个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一批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部分优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优质猪肉产品进入俄罗斯、乌克兰、新加坡及港澳地区市场,纺织服装、皮鞋、品牌白酒、薯制品粉丝等远销欧美,泡菜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二)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问题1、农产品加工原材料存在的问题农产品加工原材料基地建设滞后,农户和企业专业化组织程度比较低,布局分散,发展不平衡,标准化、专业化程-11-度低。优质专用农产品品种缺乏。目前国际上有专用小麦、玉米、大米品种多达几十乃至上百种,而我省适合食品工业的专用小麦品种仅六、七个,形成规模的品种三、四个。2、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1)加工率低于我国平均水平,和先进省差距大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为80%以上,我国为45-50%,四川仅为35-45%。2005年我省农业总产值与食品工业总产值之比为1:0.7,山东、广东、江苏等省达到1:3。(2)产品技术含量低,同质化严重加工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入少,创新能
本文标题: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