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高三文化生活第五课一轮复习课件
课前背诵1.传统文化的特点、正确态度?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第五课文化创新必修3《文化生活》考点概览考向定位(3)文化创新①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文化创新的意义③文化创新的途径④坚持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文化的创新这一主线,重点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意义以及文化创新的途径等2.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启示类和措施类为主。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意义主要立足于信息的解读,文化创新的途径以启示类、措施类考查为主一、文化创新的原因(1)文化创新的必要性:(2)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012届连云港模拟)“给力”的词义与潮汕方言的“到力”相同,是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或者祈望,它原是少数网友用语,现在成了社会热语,还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中。“给力”成了热语表明()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B.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作者的灵感C.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推陈出新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2012·江苏单科)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命题研究2文化创新的意义【题例2】(2012·山东文综)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目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答案试解: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因为: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命题研究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题例1】(2012·福建文综)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答案试解:(2)要求:文化创作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三、文化创新的主体(1)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011年高考安徽卷)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4、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5、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四、如何进行文化创新(2013山东卷22)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013北京卷24)“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2013安徽卷38)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展示创新风采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刻苦钻研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12)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适应市场需求,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术进步。②提高科学文化修养。通过刻苦钻研新技术为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③善于借鉴成功经验。博采众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突破。④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推动时代的发展。1.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3.文化创新的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5.文化创新就要求外来文化为我所用。6.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矛盾的。7.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文化创新1.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1)原因(2)意义(3)主体(1)途径(2)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①根本途径②基本途径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如何进行文化创新(重点)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必由之路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主体原因(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正确方向〖速记图表〗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传播既表现为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横向间的相互交流,又表现为同一民族和国家文化纵向上的继承与发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创新与文化发展、文化继承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必须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前提。文化传播、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的关系:①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批判继承是基础,是起点。有批判继承才有创新,才能不断创造新文化。)②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创新是在批判继承基础上融会新实践经验的升华创新,是发展。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返回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①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②在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依据:(2)要求(注意事项):返回(1)是什么: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这是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②“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这两种倾向都是不利于文化创新的错误倾向,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3)怎么办:坚持正确方向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2)为什么:返回
本文标题:高三文化生活第五课一轮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51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