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上海中考议论文阅读要点
1中考议论文阅读一议论文阅读在中考中的地位:通常出现在现代文阅读第一篇,是2011年起已连考三年,中考篇目分别为《向字典鞠躬》、《过有容的人生》、《学会舍》(见附录)。是否在2014届中考中依旧所向披靡,可能性很大,请拭目以待。二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稳扎稳打,一鼓作气。(一)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作者的观点或看法。2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3论证:论证方法分为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三种。(二)议论文思路结构:分为总分、并列、层进、对照四种。(三)议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有逻辑性。三议论文阅读在中考中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模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基础知识考察:1常见题型:如改错别字,选择关联词语,看拼音写汉字等等。2答题思路:A字词需注意日常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品不好的话,神也救不了亲。B关联词语:注意上下文,揣摩文意,一般会有蛛丝马迹的呼应。3真题回顾:*2011年《向字典鞠躬》第16题: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错别字是,它的正确写法是。(2分)*2011年《向字典鞠躬》第16题: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4分)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反映:动词(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动词(1)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名词(2)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揭示:动词(1)公布,宣布(文告等)。(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2012年《过有容的人生》第17题: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才B.如果就C.既然就D.虽然但*2013年《学会舍》第16题: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②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还是B.既又C.不仅还D.不是而是2(二)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和句子短语:1常见题型:字词在文中的意思、指示代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短语在文中含义。2答题思路:A字词含义:a结合上下文,思考词语的深层含义。b选择可置换的同义词作为答案,保证词性一致。c注意返回原文检验语句是否通顺。若通顺,便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答案。B指示代词含义:a指示代词“这”、“如此”、“这样”、“这个道理”等,往往紧跟词语上句。b锁定原文答题区间,摘取最准确词义,必要时适量改变句式。C句子短语含义:a回到原文,找上下文具体对应的关键词句。b提取关键信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思考答题要点,并组织成句。c注意文意贯通,具体准确。3真题回顾:*2011年《向字典鞠躬》第16题: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2012年《过有容的人生》第17题:第⑥段中的“这个道理”指的是。*2013年《学会舍》第17题:第⑦段中的“左右”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三)概括文章论点:1常见题型:找中心论点、概括分论点。2答题思路:A中心论点一定要格外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部分,尤其是关键词“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综上所述”等的后面部分。B中心论点的格式为“我们要……”,一定是肯定的,论断的,概括性强的句子。需要格外留意文中反复出现的高频率词句。注意:否定的、抽象的句子都不是中心论点,应该适量改变句式;另外,解释原因的、分析措施的、阐述事例的、叙述的、描写的等等,都不是中心论点。C分论点需纵观全文,把握议论文的脉络结构,划分层次,寻找各层次的中心句,需要格外留意过渡性段落或词语,适量改变句式,保持各分论点句式一致。D检验步骤:碰到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找论点题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最好使用排除法。设想下如果自己选的是中心论点,那么全文应该如何布局,而实际上全文怎样论述的,是否合理。3真题回顾:*2011年《向字典鞠躬》第18题第3个空格:第⑤段主要论述了。*2012年《过有容的人生》第19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第⑤~⑦段依次从(1);(2);3(3)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9分)*2013年《学会舍》第18题:概括第③段的具体事例,这—事例证明的观点是。(4分)[来*2013年《学会舍》第19题第1个空格: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四)论证方法及作用:1常见题型:很直白的问论证方法及作用。2答题思路:A注意审题:看清楚题目所问是划线句还是某一段,还是某几段或全文,要有整体意识。B套答题模板:a举例论证——列举了……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句)b引用论证——引用了……名言、资料、数据等,更有充分地论证了……(中心句)引用……传说故事、名人轶事,引起读者兴趣,更生动地论证了……c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有力地论证了……(中心句)C注意事项:a事例需要概括,引用需要简洁,对比只需有对象关键词,均无需拖泥带水。b中心句需紧跟上下文找中心句,即层次大意,而非全自然段乃至全文的中心句。3真题回顾:*2011年《向字典鞠躬》第18题第1、2个空格:第③、④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其作用是。(五)论证结构辨析:1常见题型:单刀直入或填空或选择、综合考察知识点运用能力。2答题思路:A注意审题:锁定答题区间,看清楚是问某几段的论证结构还是全文的论证结构。不过,锁定好答题区间后,还要从内容方面综合考虑结构。不要迷信关键词。如“但是”一般情况下是对照,但也可以表示强调,那就是层进关系了。B找关键词:a总分:一般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先概括综述,后具体分述。b并列:一般是并列关系。判断并列还是递进,最好的方法是看能否互换顺序。并列是平等关系,可以互换。如一方面……另一方面;既是……又是;不是……而是;同样;同时;另外等。c层进:一般是递进关系,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层层深入的逻辑关系。如不仅……而且;不但;更进一步说;更重要的是;更何况;甚至;况且;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等。d对照:一般是对比,内容相反的两个方面。如反观当下;但是;却;而……等等。3真题回顾:*2013年《学会舍》第19题第2个空格:(本文的)论证结构是。4(六)论据的使用:1常见题型:把论据材料填入原文合适的位置、补充论据。2答题思路:A论据材料放入哪两段之间:结合上下文,格外留意过渡句或关键词。B论据放入哪一段最恰当:先概括所给论据材料或名言警句的大意;再结合论点,或具体或充分或突出有力地论证了……(中心句);最后写套话:是对上文……作补充或对比,使论证更严密更有说服力。C补写论据:先注意句式乃至所用修辞(比喻,排比等),保证所写论据和原文例句句式大致吻合;再分析论据所在段落的论点,保证所写论据能够充分论证原文论点,符和逻辑性。3真题回顾:*2011年《向字典鞠躬》第18题:根据第⑤段内容,在该段画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构成排比。(3分)因为海洋浩翰,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2011年《向字典鞠躬》第19题: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组恰当的位置是(3分)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A.②③之间B.③④之间C.④⑤之间D.⑤⑥之间*2012年《过有容的人生》第20题: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娄师德多次推荐狄仁杰任宰相,但狄仁杰并不知情,常排挤他。对此,娄师德毫不介意。狄仁杰知道实情后感叹:“娄公品行之好我根本看不到边啊!”人们因此更敬重他。娄师德任将相多年,得以善终。*2013年《学会舍》第20题:下面这段文字能与文中哪一段形成对比论证?请具体阐明理由。(6分)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后,民众依然希望他担任第三届总统,但为了推动美国的民主进程,无论民众再怎么拥戴,大公无私的他还是毅然做出了谁也无法更改的决定: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他舍弃权利的举动是美丽的,他转身离去的背影亦是人间最动人的。四近三年中考议论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2011年上海中考:向字典鞠躬薛景文①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②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5读音为qǐ,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yǐ。又如小天后蔡依林在唱《怀念》时,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jǔyǔ,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jǔ为zǔ,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把“羽扇纶巾”的“纶”(guān),唱成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佛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③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④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⑤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⑥向字典鞠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16.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错别字是,它的正确写法是。(2分)17.第①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3分)18.第③、④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其作用是;第⑤段主要论述了。(8分)19.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组恰当的位置是(3分)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A.②③之间B.③④之间C.④⑤之间D.⑤⑥之间20.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4分)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6《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反映:动词(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2)
本文标题:上海中考议论文阅读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2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