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制度建设?
三、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请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以及自己的工作实际,说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制度建设?(40分)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先污染后治理就是先任由污染发生,或污染在人们还未意识到时就已发生,然后再采取行动控制、克服污染。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既有认识不到位、政策不到位、治理不到位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首先,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薄弱。许多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供暖、煤气、排水、城市污水处理等,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其次,很多城市缺少周密而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致使城市功能分区紊乱,或没有很好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和工业合理布局规划,造成了本可以避免的环境污染问题。最后,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严重。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技术改造严重不足,存在高消耗、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我国能源利用率低,使许多应该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既浪费了资源,有污染了环境。总而言之,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首先是人们认识上的滞后性,环境有一定的自洁能力,在环境污染的前期影响并不明显,只有环境破坏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些污染制造者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别人控制污染,治理污染使污染处于环境的自洁范围之内。其次我们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而且大部分制度是针对先污染后治理的。再次减少污染会对企业的运作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成本也会相应提高。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以及自己的工作实际,说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制度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如此浓墨重彩地阐述、强调和谋划,昭示我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决心。作为一名煤矿工作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制度缺失下人类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行关于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完善的制度可以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本源意义,是根本性保障。要摒弃“唯GDP”论的陈旧执政理念,实现由先进理念向先进实践成功转化,必须依靠完善的制度作保障,并提供转化过程的持久推动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积极动力。生态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作为腾容量、保环境、促发展的重要抓手,正在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存环境诉求的积极回应。当前,由于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只有通过制度建设,为人民群众的环境诉求提供制度化解决途径,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切实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还可以带来低投入、高收益的持续“制度红利”。能够引导人们对未来发展形成稳定预期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除了具有保障性、制约性和规范性功能之外,从长期来看,还可以形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红利”。因此,生态文明必须依托制度建设才能健康发展。
本文标题: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制度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3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