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
1.(2011年重庆卷)下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两组幼苗在KNO3溶液中的鲜重变化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B.6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答案】B【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看出,3h时,甲、乙两组幼苗的鲜重均低于初始萎蔫鲜重水平;植物根系对K+、NO的吸收从实验之初即已开始;从图示信息可看出,12h后,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鲜重水平,而乙组幼苗可能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2.(2011年江苏卷)某研究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B【解析】叶绿体中主要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四种色素在进行色素分离时,在滤纸条上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答案】B3.(2011年江苏卷)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遮光比例(%)叶绿素a/b叶绿素含量(mg/g)净光合速率(μmol·m-2·s-1)04.82.18.0105.32.39.6305.22.48.9504.42.65.2704.12.92.7903.33.00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解析】由表格数据信息可知:随遮光比例的增大,叶绿素a/b在0%~10%间增加,在10%~90%间减小;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净光合速率在0%~10%增加,大于10%后逐渐减小;植株干重在0%~10%增加,大于10%后逐渐减小。【答案】AC4.(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物质A是______C3化合物【解析】一个CO2和一个C5结合生成两个C3,细胞中C3合物的含量是C5化合物的2倍,A的相对浓度高于B,所以A是C3化合物。当外界CO2浓度下降时,A的含量迅速下降,也可判断出A是C3化合物。(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含量是C5化合物的2倍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解析】一个CO2和一个C5结合生成两个C3,细胞中C3化合物的含量是C5化合物的2倍。外界CO2浓度下降,C3化合物的还原正常进行,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但是CO2的固定减慢,所以C5化合物积累。(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低、高)高【解析】虽然外界CO2浓度低,但暗反应达到稳定时,各种化合物的比例不变,细胞中C3化合物的含量是C5化合物的2倍。(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低、高)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浓度低,暗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和[H]少低【解析】外界CO2浓度低,通过固定生成的C3化合物少,相应的C3化合物还原需要的光反应产物即ATP和[H]也少。5.(2011年安徽卷)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材料用具: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方法步骤:①选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三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2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25kg·hm-2),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1)请指出上述方法步骤的缺陷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号CO2吸收量/μmol·m-2·s-1叶绿素含量/mg·g-1A10.663.07B13.043.02C15.913.05步骤①没有对照组,应另设一组不施保水剂和氮肥作为对照组;步骤②取材方法不科学,选取的叶片还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2)如不考虑方法步骤中的缺陷,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CO2吸收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___(大于、等于、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测定CO2吸收量,也可以通过测定__释放量计算。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小于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之差O2【解析】(1)对照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实验中的步骤①缺少空白对照组;步骤②选取的叶片应取自植株的相同部位。(2)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含量及活性,叶绿素的含量等。由实验数据信息可知,保水剂与氮肥配施能提高CO2吸收量的原因是提高了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含量与活性;光合作用实际消耗CO2量=净光合作用吸收CO2量+呼吸作用产生CO2量。(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___________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乙醇含量过高、培养液的pH下降6.(2011年江苏卷)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6.(2011年江苏卷)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解析】(1)AB段酵母菌数量迅速增加,其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因此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C段由于乙醇浓度显著升高,所以该段呼吸方式有无氧呼吸,BC段酵母菌数量有所上升,故有有氧呼吸。(2)从图示看酵母菌数量在C点处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有:葡萄糖的迅速减少,乙醇含量的增加,另外随酵母菌代谢活动的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溶解于培养液,使培养液pH下降,也会抑制酵母菌的繁殖。【解析】(3)由图示可知,T1~T2时段葡萄糖迅速减少,主要是因为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以及此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4)在统计液体培养基中酵母菌数目时,在取样前需对培养液振荡摇匀后取样,同时为防止死亡菌体对计数的干扰,需在计数前对菌体进行染色处理。考点1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及影响因素1.判断方法2.影响运输速率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2)O2浓度(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降低。【例1】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四种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B.自由扩散C.内吞D.外排【解析】图②显示该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图④显示,物质X运输方式应为主动运输。【答案】A【变式题1】下图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a、b、c三幅图的横坐标表示的条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载体数量、温度变化、氧气浓度B.氧气浓度、温度变化、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氧气浓度、温度变化D.温度变化、载体数量、氧气浓度【解析】植物根细胞吸收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影响吸收速率的因素有载体数量、氧气浓度、温度等,根据曲线特点可以进行判断。【答案】B考点2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1.温度和pH(1)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2)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例2】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酶促反应的速度可以用底物消失所需的时间(或产物生成的速率)来表示B.Ⅱ和Ⅰ相比较,酶促反应速率慢,这是因为温度低,酶活性降低C.AB段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限制因子之一是底物浓度D.若想探究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还应设置多种温度【解析】根据酶促反应速率与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某一影响因素的时候,其他因素必须保持相同。【答案】ABCD【变式题2】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1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γ氨基丁酸和1mol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mol/L、最适温度、最适pH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下图甲和图乙。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甲中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答案】(1)见曲线1(每分解1mmol谷氨酸则产生1mmolCO2,根据CO2浓度变化曲线,可得到严格的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2)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浓度增加50%或降低反应温度10℃,请在图甲中分别画出两种条件下C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后的变化曲线),并分别说明原因。【答案】(2)当谷氨酸脱羧酶的浓度增加50%时,见曲线2。其原因是:酶量增加50%,酶催化反应速率相应提高,反应完成所需时间减少。当温度降低10℃时,见曲线3。其原因是:温度降低,酶催化反应速率下降,但酶并不失活,反应完成所需时间增加。(3)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酶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
本文标题: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三 细胞的代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678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