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建筑技术对于建筑形式的影响
建筑技术对于建筑形式的影响建筑111班王钰琛2011051138这次我要讨论的是建筑技术对于建筑的形式有什么影响,建筑技术是服务于功能的,对功能有着约束和促进的作用,功能对形式却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美国建筑师路易斯·苏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因此建筑技术与形式的微妙关系不言而喻。而功能、技术、形式构成了建筑的基本三要素,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一.结构及配套构件对于建筑形式的影响结构设计是建筑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结构是房屋的基础,然而结构在建筑设计中的艺术表现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迅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结构技术的创造和运用,对建筑形式表达的影响变得更加强烈和明显,结构的美学作用日益成为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重要的组成构建,从美学和结构上都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斗拱在结构上的作用逐渐退化,成为起装饰作用的构件。弗莱彻的“建筑之树”理论也是批判了中国古建筑为“非进化”的,另外两个观点为“非主流的”、“非艺术的”。虽然他的观点很片面,是在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但也不无道理(我认为后两个观点纯属扯淡)。斗拱出现了上千年,在封建制度的背景下从结构上的经典沦为形式上的礼制象征,一味的因循守旧,而不是继续开发其在结构上的作用,不得不说是一种对古人智慧的践踏。斗拱从一种结构构件退变为一种装饰性构件但这不能掩盖斗拱本身的价值,这种榫卯连接方式是现代梁柱框架结构的鼻祖,却被弗莱彻定义为“非主流的”?出色的抗震性和平衡性足以让一个木质建筑千年不倒。这是一个从建筑技术逐渐变成建筑形式的典型案例。在哥特复兴时期,建筑师奥古斯都·威尔比·诺斯摩尔·普金认为“所有的装饰都必须由基本的建造构成”,而斗拱完美的契合了这一观点。而另一个高度诠释这一观点的案例是高技派的代表作品蓬皮杜艺术中心。它用建筑技术自然地表达了建筑的现代性,打破了传统的概念,表现的是理性和非理性共存的一种思考。大楼的每一层都是一个长166米、宽44.8米、高7米的巨大空间。整个建筑物由28根圆形钢管柱支承。其中除去一道防火隔墙以外,没有一根内柱,也没有其他固定墙面。蓬皮杜中心外貌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等甚至涂上颜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面上。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器设施和管线。来自空调系统的水,则由这些蘑菇形白色管道来复原,看上去的确很像是一座工业大工厂。人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设计者把这些布置在建筑外面,目的之一是使楼层内部空间不受阻隔。设计者解释他的设计意图时说:“我们把建筑看作同城市一样的、灵活的、永远变动的框架。……它们应该适应人的不断变化的要求,以促进丰富多样的活动。”又说:“建筑物应设计得使人在室内和室外都能自由自在地活动。自由和变动的性能就是房屋的艺术表现。”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是艺术向技术进行的一次挑战,技术也再一次用新材料、新技术响应了艺术的挑战。同时,设计也满足了人类求新、求变、求异的心理。这种“多米诺骨牌”式的满足,依靠的仍然是艺术与技术的合力。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技术,不过是实现建筑艺术表现手法的一个技术保障,新的技术提供新的表现手法,它是刺激新的设计理念和思想的生力军,但终究还是归于建筑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不能独立于艺术之外。建筑的文化艺术,也应该驾御新技术的发展,开拓新的疆界和领域。所以建筑技术对于建筑形式的表达是不可或缺的,二者不可相互剥离。二.材料选取对建筑造型的影响建筑材料的选取也是包含在建筑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材料的选取直接影响人对于建筑空间的主观感受,建筑设计的过程也包括对构成建筑媒介的拼接运用,我们要如何用这些静默的物质,设计出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建筑,就取决于建筑材料的选取和表达了。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工程结构物的各种材料之总称。建筑材料是建筑事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所有建筑物都是由建筑材料构成,建筑材料的数量、质量、品种、规格、性能、经济性以及纹理、色彩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功能、适用性、坚固性、耐久性、经济性和艺术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材料的运输、存放及使用方式和施工方法。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施工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建筑工程中许多技术问题的突破和创新,往往依赖于建筑材料性能的改进与提高。而新的建筑材料的出现,又促进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也使建筑物的功能、适用性、艺术性、坚固性和耐久性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阿尔托设计的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在材料的使用上具有斯堪的那维亚特点:使用红砖、木材、黄铜等等,既具有现代主义的形式,又有传统文化的特色,是把现代功能和传统审美结合得非常好的例子。当访客进入市政中心时,首先踏上的是砖结构的地板和楼梯,但在进入会议厅之后,地板的材质采用了抛光的木质地板,肃穆感和寂静感油然而生,其效果强于任何“请保持安静”的文字声明。他的设计体现出了人类通常潜意识中存在的对于建筑材质感知的呼应。由于材料的不同表现特性,相互组合能达到强烈的对比效果,如花岗石的稳重、富丽可对比于玻璃的轻巧、空灵;金属材料的细腻、华美可对比于混凝土的朴实、雄壮等等。材料的组合方式是无比穷尽的,因此所达到的对比效果也是无究尽的。下一个案例对于材质的选取就是通过材质组合搭配来达到功能与环境相融合的目的。美国加州的多纳米斯葡萄酒厂是创造性使用石材的经典之作。因当地气候日夜温差很大,适合酿酒用的葡萄生长,但是对酒的储存和酿造不利。所以在这一次的设计中他们试图使用当地特有的玄武岩作为蓄热材料,白天吸收热量,晚上将热量释放出来,这样可以使得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平衡起来。但是,在当地可以采集到的石块非常小,无法直接使用,于是,他们利用一种金属丝编织的“笼子”,把形状大小不规则的石块,装到“笼子”里,形成了“砌块”,再把它们挂到混凝土外墙和钢构架上,这就形成了新的表皮。取自当地的火山岩,又和当地的景色融为一体。石块的大小密度都不同,这样使得墙面密实与通透结合起来,也消除了石材的厚重感。现代建筑造型设计中由于各种设计思潮的涌现,以材料为表现元素表达设计者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想已成为潮流与发展趋势。现代建筑为了取得纪念性的美学效果,极力夸张建筑的物质性与真实感。用沉重的构件与粗糙的表面来创造建筑的纪念性气质。在现代主义那里,合理地展现结构与材料本身的形象是他们理性主义美学思想的体现。晚期现代主义运用高科技的材料金属、反射玻璃来表现他们的“技术乐观主义”;后现代运用传统材料与新材料的组合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解构主义以高科技材料表达他们追求冲突、碰撞、扭曲、斜置、破碎的美学思想。随着材料加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安装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被应用到建筑上,材料的表现手法已不限于单一材料及其特性,而是趋向于将各具美学特性的材料变化、组合,以充分表达设计者的哲学与美学思想,创造出更具特色的建筑形象。
本文标题:建筑技术对于建筑形式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13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