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六章隋唐五代教案
第六章隋唐五代隋:公元581~618年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第一节绪言一、时代与工艺美术唐是核心:原因:时间长、成就高、影响大分期:755年、756年原因:755年末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之于工艺美术与西方交流多寡萨珊波斯、大食、拂菻与中亚(粟特)主要产区转移地域差异:黄河中下游地区:吴越地区,扬州、益州(成都)二、生产格局格局——官府少府监:管理工艺美术主要官署中尚署,祭祀用品和帝后器玩服饰左尚署,车舆伞盖右尚署,御马鞍辔及刀剑织染署,君臣等冠冕掌冶署,铜铁器将作监:皇家、政府建筑甄官署¡°掌供琢石、陶土之事¡±(唐三彩)地方官府作坊:以丝织居多民间:家庭、作坊两位著名工艺美术家何稠:字桂林,祖籍应在中亚何国北周至唐初著名工艺家隋,任守太府卿兼领少府监等职,长年主持宫廷制作营造中国已知确曾织造织金锦的第一人,隋,仿造波斯金线锦袍,比原作更精美。又以绿瓷仿制玻璃,效果酷似窦师纶:字希言,扶风平陵(今咸阳西北)人初唐著名丝绸纹样设计家兼益州大行台检校修造,设计的瑞锦、宫绫¡°章彩奇丽¡±题材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因爵封陵阳公,被称为¡°陵阳公样¡±至少流传到9世纪中叶第二节陶瓷一、引言烧造普及:分布:冀到粤,苏到川,窑址数百,豫、浙居多面貌丰富:品种:南青北白、黑、黄、花、三彩、绞胎装饰:堆贴、模印、捏塑、刻划、彩绘、釉下彩技术提高:胎细坚、釉莹纯(匣钵)、形周正域外联系:西方影响:造型、装饰、钴料影响扩大:销往东亚、西亚、北非,改变当地面貌二、白瓷原料:胎、釉氧化铁含量1%以下历史:北朝晚期出现,入隋成熟,入唐,烧造更多、产品更精意义:新品种、最宜彩绘分布:隋唐五代,尚主要在北方1、邢窑窑址:河北内丘一带历史:始于北朝后期,隋短期繁荣(薄胎器),唐早期低靡,中期极盛,晚唐渐衰品种:素面白瓷为主,粗、细两种《茶经》:类银类雪供奉:“翰林”:内廷翰林院;“盈”:帝王百宝大盈库2、巩义窑与定窑巩义窑(巩县窑)——品种:兼烧三彩,釉陶、绞胎、青花历史:始于初唐,盛唐兴旺,后渐衰定窑——窑址:河北曲阳涧磁村历史:始于晚唐品种:黄绿、褐绿釉粗瓷居多白瓷少但典型,“官”款三、青瓷1、越窑窑址:绍兴宁波一带,以慈溪上林湖、上虞窑寺前为中心历史:盛唐发展、晚唐五代繁盛品种:青瓷为主,《茶经》:类冰类玉造型:轻薄,多变化,或仿花形装饰:刻划、印、镂空、捏塑、堆贴、釉下褐彩秘色瓷——定义:晚唐至北宋中期越窑贡瓷釉质:莹润如玉装饰:釦、金银平脱造型:规整周正技术:小件器支烧2、其他青瓷窑场北方:常有西方亲缘黄堡窑——窑址: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前身)历史:唐代初创,晚唐前较粗陋品种:黑、白为主,也烧青、花、三彩;晚唐始,青瓷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五代,耀州窑,青瓷主导,官款、柴窑四、彩绘瓷1、长沙窑窑址:望城铜官镇至石渚湖(铜官窑,石渚窑),民窑历史:唐前期始,晚唐五代盛品种:青釉为主造型:壶最典型装饰:9世纪以前,褐斑贴花以后,褐及绿彩绘风靡2、“青花”定义: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釉下绘画的白地蓝花瓷器发现:扬州唐城遗址、印尼海域沉船(¡°黑石号¡±)等可能为巩义窑产品,但起码部分作品受西亚影响多次出现的菱形花叶绝非中国图案,同波斯彩绘陶相似五、唐三彩及其他1、唐三彩定义:低温铅釉陶器,二次烧成效果:彩釉斑驳,淋漓酣畅(铅)装饰:釉色、模印、刻划、堆贴、绘画历史:高宗朝始,玄宗开元鼎盛,后迅速衰落用途:多为明器(厚葬),少数实用,胡风浓郁分类:器皿:瓶、壶、盘等;雕塑:俑、马、驼等产地:两京与外地(两京大墓出土物应为将作监甄官署制品)影响:宋、辽、东北亚、波斯2、花瓷产地:北方,河南更集中效果:深色釉上带有浅色斑块,信手点染,富天然意趣著名器物:腰鼓,河南鲁山造,形体常很大3、绞胎制作:白、褐或白、黑两种瓷土分别制成泥条,再拧到一起直接以之拉坯,或将切割成片状,镶贴到一般材料上上釉烧造创制:唐人,当摹仿西方玻璃器
本文标题: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六章隋唐五代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2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