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五年成长发展规划
兴仁县第七小学十三五(2016——2020年)个人成长发展规划教师:袁其龙时间:2016年4月5日教师个人五年成长发展规划兴仁县第七小学教师:袁其龙一、现状分析(自我剖析)我是一位从教小学数学4年的教师,虽然对数学教学充满着满腔热情,但这些年的教学使我深刻体会到,我的课堂缺乏深度,我的教学理念缺乏高度,有点像“食之无味,弃之有肉”的鸡肋味。在课堂上出现精彩生成的时候,我却不知道要如何去把握,很多时候我觉得教学中的点滴都能成为一个小课题,但落笔却又无从入手。我不想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就这样的不高不下,期待着通过五年的培训后能破茧而出,有新的突破。二、总体研修目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师德修养。通过集体培训、个人研修,使自己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掌握现代教育思想,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历层次,进一步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进一步掌握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研究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锤炼自身业务,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第一年研修目标:注重加强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积淀内涵,使自己具备宽厚、扎实的文化底蕴,深入、系统地学习1—6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并且能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内容的学习,以此积累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第二年研修目标:通过培训、学习、交流,能清楚认识自身状况,明白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理清思路,发现不足,同时也能明确前进方向,让正确的理念引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执教的每一节数学课堂开始,从细节入手,从小处做起,注意记录平时的教学感受,能根据自己的课堂进行小课题的研究。第三年研修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和学生创新片段,学会积累,学会研究。在教研与科研的实践中,发展自己,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与反思和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不断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强化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将学科知识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来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重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第四年研修目标: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继续巩固教学理念,并能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质的提升,争取能在县级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教学,并能收获成绩,平时多撰写论文、案例,力求能市级获奖,报刊发表。继续进行教学小课题的研究,争取市级立项。第五年研修目标:认真解读自身的教学优势和弱点,不断观摩自身的教学录象,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语言、体态、课型等,并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强化,使自己拥有一个教学风格“雏形”。三、达成目标的措施和方法1、善于读书思考没有理论的实践只是自发的而非自觉的、是低效的而非高效的、是盲目的而非明确的,它绝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有在实践与理论之间架起桥梁,才能引领我们沿着正确的目标前进。为此,我要求自己一年中至少认真研读教育教学专著2-3本,与此同时,经常翻阅教育教学期刊,通过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为教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2、乐于提练学作写作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再学习、再反思、再提高的创造过程。为此,我要求自己每年写4篇及以上的论文、案例。在区级或区级以上获奖及发表2篇。3、勤于实践探索解读新课标,再次明确了教的目的全在于学。如果在学生的身上,体现不出施教过程所给与他们的启迪和才智,那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教师的悲哀。为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1)改革备课力求自己站在“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备课,把备课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备如何科学引导学生;备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备如何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备如何在教学中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备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此同时,作一些尝试性的变革。措施着重体现三方面:1.选择重点备课。着重体现单元章节的重点课,可以把一节或几节课作为重点,精心设计,其他课可以稍略。从而腾出时间与精力研究教材教法,上出精品课。2.突出新课程理念。着重体现备课中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生活化等理念。3.强调教后反思。着重体现教学后的分析与思考,改变以往教学后记有量无质的不良状况,切实提高备课的效益。(2)课例研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战场,是课程改革的最前线,课改成败于此。为此,我要求自己积极参与教学沙龙活动,一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及以上的教学研究课,以此不断磨练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机会总是会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总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与时俱进,才能去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教师个人五年成长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85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