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关于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思考
1关于加快我省开发区发展的思考改革开放30年来,开发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为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剂”。我国开发区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改革”结下不解之缘,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和巨大创造力,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在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级开发区已成为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技术与管理的创新点和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可以说,中国经济腾飞,开发区功不可没。相比于沿海开放地区,我省开发区建设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省各地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面临新环境和新挑战,如何进一步抢抓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机遇,加快提升我省开发区发展水平,增强我省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探索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一、当前我省开发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省开发区虽然在不断发展壮大,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体制不顺、土地紧张、资金紧缺、环境不优、招商困难、产业不协调等方面。2(一)体制机制不顺,发展障碍凸现。目前,全国尚没有一部统一的开发区规章,对开发区的管理体制、管理职权和运行机制进行明确界定,其管理体制机制一直是各地自行摸索,部门与开发区之间的管理冲突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开发区的快速发展,我省开发区已主要形成准政府的管委会体制、托管乡镇制、公司制三种管理模式。但无论哪种管理模式,均存在体制机制不顺畅的现象,这种状况已经严重阻碍了开发区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一是准政府的管委会体制。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以发展工业为主,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精简高效,但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原赋予开发区的一些权限被各部门垂直、集中管理所分解和上收,管委会权责有限,不利于统一规划和管理;加之开发区法律地位不明确,不具备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不能建立强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无法在环境建设、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强有力的作用。二是托管乡镇制。通过托管乡镇方式,改变原来封闭运行体制,“回归”到一般行政区,存在机构膨胀、人员过多,包袱较重、财力不足现象;有的开发区下设的职能部门分局,事情不多竟然供养100多人,财政压力加大;有的就是一个小政府,包揽过多行政社会事务,经济发展的职能被弱化。三是公司制。在这种模式中,开发主体不是一级行政组织或行政派出机构,而是投资开发商,但又要进行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由于开发主体无法从区域税收中获得必要的投资补偿,其对基础设施的3巨额投资或者转嫁到地价上,致使地价过高;或者因不能及时回收资金,债务过重,而陷入财务困境。(二)土地资源不足,遭遇开发“瓶颈”。目前我省开发区普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用地难。用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划面积偏小,发展空间先天不足。2006年国家三部委公告我省93家保留开发区中,规划面积小于5平方公里开发区56家,占全省保留开发区的60.2%;不足1平方公里开发区18家,占全省保留开发区的19.4%。部分开发区内实际可开发面积比国家公告保留的规划面积还小。二是用地指标少。近几年,国家土地规划修编工作一直没有启动,省政府的土地审批量急剧下降,各地收储的存量土地远远不能满足项目落户要求,省里下达的工业用地计划与当地实际需求相差很大,绝大多数开发区用地紧张。三是土地成本不断增加。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工业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且设置了供地价格最低限价,土地开发成本增加;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土地新政,对土地使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制度,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延长土地经营权年限。开发区获取土地的成本和难度进一步加大,陷入了空前的用地恐慌。(三)资金缺口较大,建设力度趋缓。一是开发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我省部分开发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地方财政能4给予的支持可谓“杯水车薪”,主要靠开发区通过省政府授信安排的开发银行贷款筹措,但使用手续复杂、费用偏高、限制过多。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融资、筹资显得尤为困难。近几年,我省大部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同处中部的江西、安徽等省相比明显滞后。二是企业普遍反映资金不足,融资难。主要是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新开工、新落户的中小民营企业,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大,资金严重不足,融资非常困难。(四)环境优化不够,招商、服务脱节。部分开发区由于管理体制不顺,职能缺失,造成招商、建设与服务脱节。地方部门存在重招商、轻服务现象,开发区内企业分别受多个部门管理,各自为政、无人服务;项目建设报批环节多,审批周期长,一个简单的手续需要几周甚至一年都办不到位,开发区干部为企业代办手续要“嘴磨破、腿跑断”;部门收费过多、过滥,一般项目都涉及到20多个收费名目,项目投产后各种形式的吃、拿、卡、要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开发区只注重抓好基础设施,忽视与之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建设,只着眼于引进工业项目,对服务业发展重视不够。(五)招商观念守旧,取得成效不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招商定位不够准确。在土地政策日趋从紧、开发区优惠政策所剩无几的情况下,部分开发区在招商过程中,仍然致力于拼土地价格、拼政策优惠,5对客商吸引力不够;部分开发区存在“饥饿招商”思想,引进项目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二是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不能有效调动一线招商人员的积极性,留不住招商人才,招商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金融危机影响投资。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市场下滑,投资者融资成本提高,投资信心不足,导致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举步维艰。四是活动多,落实少。部分开发区热衷于参加各级各类招商活动,每年“协议引进资金”数额惊人,但“实际到位资金”寥寥可数。五是方式多,务实少。近几年,各地政府、开发区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小分队招商、网络招商、产业链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挂职招商等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存在“虎头蛇尾”现象。(六)产业结构不优,发展模式单一。主要存在层次不高、结构趋同、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一是产业层次不高。全省高新产业发展不平衡,三分之二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在武汉和襄樊两个高新区,而其他县市开发区,科技资源比较贫乏,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过小、比重过低,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简单加工业或低端产业类企业占40%以上,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足,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势必影响到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产业结构趋同。部分开发区只注重即期开发,忽视远期建设,只注重企业数量,忽视产业连接;有的甚至为了争项目,不计成本、压价招商、无序竞争,致使开发区产业定位6千篇一律,产业结构雷同,引进的企业大同小异,同一产业分散在各个园区,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业发展产业链。三是产业发展不协调。近年来,我省开发区制造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忽视了园区的基本服务功能,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制造业发展对服务业的需求,园区的这种短期功能偏位无法与园区的长期战略发展相匹配。二、当前加快我省开发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我省开发区建设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错过了80年代、90年代两次发展良机。当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历史性机遇出现时,我们应该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把开发区建设作为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来抓,把开发区作为“特区”来办,为开发区的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优良环境,促进我省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一)解放思想,加强领导,全力凝聚发展合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解放思想的先导作用,只有在思想解放中比沿海省份、周边省份更开放、更开明,才能发挥优势,破解难题,创造机遇。一是要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高度重视开发区建设,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强化目标管理,落实工作措施;要切实帮助解决开发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要破除束缚、简政放权。继续大力精简审批事项,放开一切能放开的领域、行业、地域,放开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捆绑、约束、政策,放开一切能7放开的资源。三是要鼓励创新、敢闯敢试。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要敢闯敢试、先试先行,破除按部就班、不思进取的思想障碍,充分用好、用活中央给予中部地区和“两型社会”实验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领域,要鼓励和引导企业进入和发展;凡是符合国家规定并已出台的政策,要切实落实到位;凡是外省行之有效的好做法,都可以学习借鉴,为我所用。四是要加强考核、积极引导。引导开发区走质量、效益、环保之路,重点考核开发区经济实力、科技能力、开放水平、集约程度、环境状况和社会贡献。五是要强化协调、凝聚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和促进开发区建设发展,在认真执行国家宏观政策的基础上,采取灵活、有效措施,切实帮助开发区解决科技、产业、土地、规划、资金、政策落实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全社会支持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强大合力,将我省开发区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二)完善机制,理顺体制,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加快开发区发展,不仅需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集中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而且需要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形成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开发区能否快速发展,体制机制非常关键。一是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严格按照《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开发区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的决定》(鄂政发[2005]26号)的有关规定,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赋予开发区的管理权限,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使“统一领导、统8一规划和统一管理”的职能真正落实到位;积极探索运营体制市场化改革,理顺区内与区外、条条与块块、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开发区发展外部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切断职能部门干预,建立一种相对封闭式管理的小环境,开发区的事情在开发区解决,从而在开发区形成一个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加速发展的小气候。二是要进一步规范管理机构。加强开发区机关和编制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在机构设置上,严格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实行多部门职能融合归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构,减少审批环节,坚持“小政府、大服务”,做到因事设岗,因岗选人。三是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积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机制,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行开发区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建立联合协作开发机制,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合作,大力发展“一区多园”、“区中园”、“园外园”合作模式,建设特色园区和产业转移园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三)科学规划,集约用地,努力提高土地效益。土地是开发区的根本,也是入园企业和土地开发的基础。破解土地难题,必须科学规划、灵活使用、集约开发,多途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一是全面提高开发区规划水平。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的原则,制订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区域布局、功能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及目标,避免粗放用地、无序开发;要抓住新9一轮规划修编的有利时机,切实做好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通过土地规划调整,为开发区发展留足空间;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坚决杜绝规划执行的随意性,保障规划实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二是创新土地使用方式。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土地新政,使开发区获取土地的成本和难度进一步加大,过去那种通过征用手段获得廉价土地、进行粗放式开发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历史尽头,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一方面,千方百计挖掘土地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向滩涂、荒山、荒地要地;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征地之外的土地使用方式,灵活使用土地。目前,江
本文标题:关于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5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