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王赛英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1对《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浅评王赛英《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让人实实在在地感悟到一个灵魂中镌刻着中华印记的知识分子的情怀和高尚追求,真切地感觉到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为了理想教育的构建和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倾其一生心血所做的种种努力。无论“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独到的见解,或是“中国的教员、学生太迷信课本了”的诚恳批评,还是“学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的大声疾呼,处处蕴涵哲学的思辨、教育的智慧,所指、所思、所论,无一不是真知、真情、真理,尤其是“生活教育”的学说,今天读来毫无隔世之感,相反却是针对时弊而作用的刚刚摆上书架、尚飘着墨香的新书。最常用的字词,最常用的句子,最常用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朴实无华,却清晰地让人感悟到作者深深的赤子情怀、浓浓的大师之爱,堪称是目前中国教育振兴的必要思想指导。本书由中国陶行知协会会长方明亲自编纂!方明会长是陶行知先生目前唯一在世的学生,中国教师节的创办倡导人之一!陶公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既反对“老八股”教育,又反对“洋八股”教育,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1927年他在南京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辟了一条改造中国教育的新路,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该学说,使教育贴近人民大众,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和科学水平。毛主席、宋庆龄均曾亲自题词纪念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贡献!.陶公所研究和实验的教育问题,直到今天,仍很中肯,很新鲜,仍有进行试验的价值。他在“第一流的教育家”、“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伪知识’阶级”等文章中所阐述的观点和事实,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现在听来,恍若隔世。孩子们进入学校似乎就像进入了舞台,把自己装扮起来,做一个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们表演着,如鹦鹉般说着台词;就是他们的作文,也在矫揉造作地抒发着不知谁心中的感情。陶公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便是“教学合一”,这些观点似乎也是现在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但推行起来非常艰难,为什么?因为教学生学远难于简单地灌输教法,需费大力气学习、思考,要花费数倍的精力去备课。因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课堂上什么问题都可能发生:太费劲了。可遗憾的是一些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几乎是表演课,让一些“差学生”留下,因为他们“不配合”老师的表演。陶公地下有知,当为之泣血。陶公认为:哲学起于怀疑,宗教起于信仰。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上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人生两2个宝,双手与大脑。宁做鲁滨孙,单刀辟荒岛,也不做温室里的小草。要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他极力反对的“杀人的会考”,现在已发展到登峰造极历史空前世界第一。过分的考试“把有意义的人生赶跑了”“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这把会考的大刀是不可糊里糊涂地乱舞了”。但,考试却成了当今学校的主题和灵魂。陶公高举“教育即生活”的大旗,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脱离实践经验的知识是伪知识。但如今我们的教育教学脱离生活已越来越远。孩子们一心只读“圣贤书”,哪管世间有五谷,更莫管什么“知行合一”之类的聒噪。因为一旦“行动”,恐怕“成绩”就要下来,就要挨众人的批评,而这是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形成的。陶公指出:“教学”即教生学;所谓“学生”意要于学会生存。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陶公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结果。与此同时,陶公又指出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言也能够发出去,以期达到解决别类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陶公的苦心,他想通过对方法的寻求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学生就不仅能使自己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陶公的文章可与白居易的诗相媲美,稍有识字,即可畅读无碍。即使目不识丁,听了也可理解。他难道不会写“高深的”文章吗?他学贯中西,如此为文,就是为了让人读懂,为了贴近教育生活实际,方便指导人去做事。董必武有诗曰:“敬爱陶夫子,当今一圣人。”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圣人,我们当踏着他为我们修筑的阶梯继续攀登,而不是消闲地站在山下袖手观山,望山而拜。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读《陶行知教育名篇》,不去积极实践陶公理念,那几乎还没有触及到中国教育的实质,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楼,岂不误人误国?本书汇集了陶公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和“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公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这些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读一读的这本书!每一个中国每位校长都应这该尊尊敬敬捧读这本书!以陶公的理论和经验为指导,让我们的教育充满着人性的光辉!!
本文标题:王赛英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274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