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小组讨论•(1)阅读教材找出长征的原因和时间•(2)阅读教材说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3)绘制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图•(4)阅读教材找出长征结束的标志事件、长征的意义。时间国民党兵力红军兵力红军歼敌数领导人第一次10万4万1.5万毛泽东第二次20万3万3万多第三次30万3万3万多第四次50万7万3个师周恩来朱德中国工农红军粉碎敌人四次“围剿”情况简表(1930——1933)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二、经过:1、开始的时间:1934年10月出发点:江西瑞金主力部队: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一、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路线示意图强渡乌江遵义会议(1935.1)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10)渡过湘江放弃去湘西改道贵州(1)时间:1935年(2)两大议题:组织:军事: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由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意义: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当年走过的路线,重走长征路,体味长征精神,进行红色缅怀之旅认识我们的队伍最小的战士只有11岁,指挥员平均年龄不到25岁,长征途中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英勇献身。渡24条河流,走25000里的总行程,走了13个月02天,。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吴起镇会师1936、10会宁会师到大渡河,毛泽东、林彪率后续部队来到渡口。经过一番慎重权衡,决定迅速北上抢占泸定桥。大河之上有一座铁索桥,由十三根碗口大的铁索组成。两边各有两根作桥栏,底下并排九根做桥面,铁索上的木板已被敌人抽走,只剩下滑溜溜、光秃秃的几根铁索。四团二十二位突击勇士,手持枪,背挎刀,腰缠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地带,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下去.但是红军没被困难吓倒继续前进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吴起镇会师1936、10会宁会师3、红军长征路线:瑞金渡过湘江渡乌江2、解放遵义1、强渡大渡河3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4、四渡赤水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路线:瑞金渡过湘江渡乌江解放遵义陕北会师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宁会师1936年10月4、结果:5、长征胜利的意义(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1.历史意义:2.现实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根据对长征行军经过的学习,请你谈谈对长征精神的理解B、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A、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C、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D、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陕北会师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渡过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瑞金出发原因结果经过巩固练习1、红军长征开始的目的是()A进行战略转移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C北上抗日,D分化国民党2、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A党的工作中心转移,B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C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转移AB3、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红军的革命足迹。他们应该选择的正确路线是()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B、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C、遵义—瑞金—泸定桥—赤水河—会宁D、会宁—遵义—赤水河—瑞金—泸定桥B河流名称发生事件湘江与敌人打过一场恶仗,损失惨重乌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赤水河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金沙江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包围大渡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92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