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与十三五展望
我国中长期能源战略及十三五能源展望内容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我国能源中长期战略十三五能源发展展望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IEA预测主要国家(或组织)一次能源需求变化趋势1.世界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发展中国家成为增长主体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IEA预测的一次能源中各种能源资源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2.化石能源长期占据世界能源供应主导地位24.7%28.1%24.2%43.4%32.5%27.4%17.0%20.6%23.2%14.9%18.8%25.2%0%10%20%30%40%50%60%70%80%90%100%198020092035非化石能源天然气石油煤炭化石能源占比85.1%化石能源占比81.2%化石能源占比74.8%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IEA预测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格局变化趋势3.化石能源开发重心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21.2%78.8%19.6%80.4%27.3%72.7%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8020092035OECD国家煤炭产量非OECD国家煤炭产量OECD国家石油产量非OECD国家石油产量OECD国家天然气产量非OECD国家天然气产量世界能源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风电装机增长趋势4.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在世界能源平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世界太阳能发电增长趋势能源金融属性不断增强年度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在金融资本推动下原油期货价格大幅波动美元/桶147美元36美元月度原油期货价格走势020406080100120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名义价格真实价格(2010美元)美元/桶应对气候变化对能源安全影响深远100亿吨中国2050能源消费年增长1.5%情景2度全球1990208亿吨CO2全球2050104亿吨IPCC中国2050126亿吨能源消费年增长2%情景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使用,大规模消耗化石能源将面临巨大压力,谋求经济发展、摆脱贫困面临制约。世界一次能源结构及替代历程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孕育之中传统生物质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0%10%20%30%40%50%60%70%80%90%100%18601880190019201940196019802000薪柴低碳、智能时代的清洁能源与工业革命展望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孕育之中•从国际看,围绕能源资源的地缘政治博弈错综复杂,能源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利用境外资源不确定性增加,能源通道存在较大隐患,安全保障面临严峻挑战。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乌克兰危机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海陆能源战略通道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变化与机遇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能源独立”影响深远美国页岩气产量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能源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源供应得到较好保障,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能源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但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未来能源需求增长相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将会依然强劲-4-202468101214161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增长速度(%)世界中国0102030405060708019902000201020202030亿吨标准煤情景1:粗放式发展情景2:协同发展情景3:强化约束70585032.5控制部分保障部分国内能源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和产量增长空间是有限度的我国已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未来还将进一步依赖进口能源消费与能源供应保障之间的矛盾愈发突显煤炭科学产能:40亿吨石油稳产:约2亿吨常规天然气:2500亿立方米非常规油气不确定国内化石能源供应潜力有限-1000100200300400-1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我国煤炭净进口我国石油净进口我国天然气净进口万吨标准煤亿立方米2011年石油净进口达2.6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56%2011年煤炭净进口达1.6亿吨2011年天然气进口达310亿方,对外依存度超过23%各能源品种进口不断攀升我国能源大量消费产生的许多污染物排放均居世界第一,环境容量迫近或超出极限我国能源大量消费产生的许多污染物排放均居世界第一,环境容量已极为有限能源消费过快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发突显大范围、高强度的雾霾天气倒逼能源转型SO2、NOx、烟尘等排放量均为世界第一,强雾霾天气频发22182404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万吨酸雨面积持续扩大•从国内看,未来我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煤炭过度开采资源环境难以承载,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能源储备应急体系不健全,重要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依赖进口,体制机制约束问题突出。•当前,我国能源供需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凸显。能源利用方式粗放,2013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是美国的2.3倍,日本的3.8倍,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和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延续目前这种粗放的用能方式,我国的能源供应难以支持。•同时,我国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比重偏高,煤炭消费比重高达6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5.8个百分点;发电量中煤电比例为75%,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约28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9.8%,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15%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能源中长期战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国际能源形势,迫切需要超前谋划能源发展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真正把能源发展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专门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强调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抓紧制定203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着力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制定“十三五”能源规划。•4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明确要求立足当前、深谋远虑、积极有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之路。•4月9日,张高丽副总理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核电、特高压输电建设等重大问题,要求借鉴国际经验,加强顶层设计,超前谋划、科学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动能源科学发展。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强调加强能源战略规划,促进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坚持“节约、清洁、安全”发展方针,落实“节能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围绕加快建立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的任务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我国能源科学发展的长期性、深层次问题。国家能源战略具体目标0102030405060201120202030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能源生产能源消费2020年2030年能源消费(亿吨标煤)4858供应能力(亿吨标煤)4045进口(亿吨标煤)810储备:石油储备(天)6070天然气储备(亿立方米)60105结构调整(非化石能源比重)15%2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20001700碳强度较2005年下降40~45%55~60%能源对外依存度20%20%污染区排放~60-80ugCO2~100亿吨810(亿吨标煤)其中:石油低于70%;天然气低于45%大力推进能源节约•要把节约能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发展的全过程,集约高效开发能源,科学合理使用能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以较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节能高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推行“一挂双控”措施,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强约束,其他产业按先进能效标准实行强约束。•抓好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节能,大力推进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实施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行动计划,优化交通运输方”式,推行先进建筑节能标准。五是推动城乡用能方式变革,制订实施“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行动计划。增强国内油气供应能力•创新勘探体制机制,积极推进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大幅提高油气储采比。•提高陆上原油产量,巩固老油田,开发新油田,加大低品位资源开发利用力度。•组织开展页岩气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大会战”,重点突破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到2020年,页岩气和煤层气产量分别达到300亿立方米。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煤炭•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持续提高发电用煤比重,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行动计划,新建燃煤机组供电煤耗低于每千瓦时300克标煤,污染物排放接近燃气机组排放水平,现役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力争5年内供电煤耗降至每千瓦时300克标煤。•按照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原则,加强大型煤炭、煤电基地建设,提高环保和安全准入标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制定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加快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替代改造。•积极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到2020年,力争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5亿千瓦左右。•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集中送出与就地消纳相结合,在资源丰富地区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基地和光伏基地,在其他地区加快风能分散开发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到2020年,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亿和1亿千瓦以上,风电价格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积极发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000万吨标煤。•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积极发展智能电网,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安全发展核电•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核电建设,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3000万千瓦。•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推进华龙1号、AP1000、CAP1400、高温气冷堆、快堆技术攻关,同时加快国内自主技术工程验证,重点建设好大型先进压水堆、高温气冷堆重大专项示范工程。•加强国内天然铀资源勘查开发,完善核燃料循环体系。•积极推动核电“走出去”,提前布局、系统谋划。大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家外交成果,以高访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重要双多边机制为平台,大力推进能源国际合作。•务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延伸合作项目,拓展合作领域,带动装备制造、建造施工、服务贸易产业发展。•巩固和完善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油气战略进口通道,积极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相关能源通道建设。•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及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机制,提升我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加强石油替代和储备应急能力建设•坚持“清洁高效、量水而行、科学布局、
本文标题: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与十三五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6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