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同方专转本内部资料 语文的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真题•2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并从作品的思想感情或艺术手法等角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15分)(2010年江苏卷)•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005年浙江卷)•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谁写的?为何能千古传诵?它对后代写愁的作品有什么影响?•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谁写的?为何能千古传诵?它对后代写愁的作品有什么影响?•答:这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武陵春》中的句子,作者在靖康之难中避乱金华,回忆往事,写下此词,表达了她当时孤独凄凉、愁绪满怀的心情。金华双溪是著名风景区,春光“尚好”,因此“也拟泛轻舟”去玩。然而,无限哀愁毕竟无法排遣,再也引不起游玩的兴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说实际上并没有游玩的心情,并非真的顾虑船太小。说“愁”重得连船也载不动,构思新颖,生动美妙。把无形的愁绪比喻有重量,使人可以感受,容易理解。后来,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有“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之句,王实甫《西厢记》也有“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的句子,都是由此发展来的,可见影响之大。•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是谁写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前两句和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后两句有什么寓意?•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是谁写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前两句和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后两句有什么寓意?•答: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诗题是《出塞》(其一)。诗作慨叹边塞战争的经久不息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希望能有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国家的安宁。前两句的主要特点是时空开展,境界广阔。明月在天,关山在地,拉开空间距离,月光普照关山,上下一体,整个天地一派苍茫;“秦时”、“汉时”互文见义,拉开时间距离,将明月、关山、战争、流血、思乡、念夫,都溶进一个无限的历史广度和深度;“万里长征”又拉开空间距离,将远隔千山万水的两地相思情景都暗含在字里行间;而“人未还”则又包蕴着一个不知何时能还的时间距离,令人想到白发苍苍、遗骨沙场的可悲情景。显然,时空的极度拉开,也就是容量的无限增大。后两句的主要特点是借用典故,寓意多重。作者是有感于当时唐将无能、边患剧烈,才呼唤汉将李广的,因而诗人明写汉将,而实际用意却在于唐将。这样,诗句中就蕴含着多重对比因素:历史与现实对比,汉将与唐将对比,有能与无能对比,边关安宁与边患不断对比;而与此相应的,则是诗人情意的多重:既歌颂李广,又讽刺唐将;即失望于当前,又希望于今后。由此可见,典故用得好,也有“一以当十”的表达作用。•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06浙江卷)•2、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及以上三句的思想意蕴是什么?如何理解“心远”之意?本诗中哪几句诗是写景的?请写出来。•2.答:本诗的主旨是: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2分)。因为内心高洁,不受尘俗的干扰。(答“心远地自偏”亦可)(2分)强调归隐在心志不在形迹(2分)。“心远”即离世忘世,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弃(2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分)(07浙江卷)•2.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的两个“难”字意义有什么不同?(3分)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4分)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3分)•2.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的两个“难”字意义有什么不同?(3分)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4分)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3分)•答:两个“难”字,前一个主要指客观之难,见面不易;后一个主要指主观之难,因见面机会十分难得,所以分别时难舍难分。颔联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的是双关的手法;而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炬燃烧,烧尽而止,以此比喻相思之苦和爱情的至死不渝。颈联采用了由己推人的表达方式,本来是写自己对情人的思念,但却写情人思念自己。•考察内容:作者;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双关、夸张);文学积累(分析、判断、联想、探究);主旨情感;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互文、用典、由己推人、联想和想象);文本的分析(细读和主旨的判断、文本结构层次的把握);•考察范围:名家名句(宋词主流婉约词——李清照;唐诗主流边塞诗派——王昌龄;山水田园诗派——陶渊明;小李杜——李商隐的无题诗);•考察特点:最著名的、最精华的语句或段落、大家耳熟能详的段落,让您鉴赏;问题思维梯度的设计也是由浅入深(文学常识——艺术手法——文章结构、文章主旨)08年浙江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双调]水仙子•杨朝英•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①,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②,拣梅花多处提壶③。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注】①老逋:北宋隐居在西湖孤山的诗人林逋,此处代指梅花,也指林逋式的情调。②王维作画图: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山水画家,画有《孟浩然雪中骑驴图》。③提壶:倒酒。••1.本曲表现作者怎样的情趣?(2分)•2.作者为何笑王维作画图?(4分)•1.本曲表现作者怎样的情趣?(2分)•答:本曲写作者雪晴后到孤山踏雪寻梅,对酒看花,表现他不同流俗的冰雪怀抱和审美情趣,表达他对高洁品格的景仰与追求。•2.作者为何笑王维作画图?(4分)•答:①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与探梅的雅兴,觉得此景远非画笔所能形容,因此笑王维当初为何未悟此理,而去作什么“雪中骑驴图”;(2分)•②作者其实并非笑王维举措失当,而是以此反衬湖山美景和踏雪寻梅之雅趣难以形容。(2分)•考察内容:主旨探究(文本细读、逐句翻译、由此联想常规意象背后的含义)文章结构层次的把握(诗句之间的联系——艺术手法和主旨);艺术手法(反衬)•考察范围:元曲中的小令(非名家名句)•考察特点:非名家名诗(元曲,但符合学科规律),更偏重运用,由于非名家名句,所以难度放低,考的是浅易诗词的鉴赏操作策略•一、精读第一遍1、读题目,逐词翻译,抓诗眼(尤其是动词、形容词比如《枫桥夜泊》的“夜”、《出塞》的“出塞”,诗眼背后往往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2、读作者(名家,要及时联想其生平尤其是国家患难的、社会动荡的、政治上受挫的、情感上失恋的经历所谓“知人论世”;要及时联想其艺术风格,比如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和“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商隐的“隐晦繁丽或绚丽”、杜牧的“整饬浮艳”、李煜的“伤感绮丽”、辛弃疾的激愤和“用典”、苏轼的“豪放”等)•作者还有一种是非名家,要注意有没有注释,注意查看注释中是否有特殊经历,比如答题示例: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2005年山东卷)•要联系注释来进行解读诗歌,注释中往往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时代背景,从而为读懂诗歌的主旨提供抓手。3、读注释(注释会提供时代背景和相关的作者的写作风格来提供相应的解读诗歌主旨的路径)4、读诗歌,逐字逐译,注意诗歌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然后抓住句与句之间的起承转合的层次、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由此精确概括诗歌的主旨,得出相关的表现手法。•5、读题目,确定相关的题型,根据相关的题型来有的放矢地展开相应的点。•6、解题时每点结合相应的术语和诗歌的具体内容来书写。二、常规题型以及解题策略•1、思想感情的鉴赏题(或者叫主旨探究题)•如: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并从作品的思想感情或艺术手法等角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答题点•①准确地运用相应的术语概括出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两个双音节词,也即两点,如恬淡闲适、惆怅寂寞等)•②结合具体的诗句来佐证为什么是其中一个感情(即翻译相应的诗句,将相应的诗句和表达的情感①进行联系)•③结合具体的诗句来佐证为什么是其中另一个感情(即翻译相应的诗句,将相应的诗句和表达的情感②进行联系)注意感情①和②之间的逻辑联系•④指出这种情感对后期诗坛的影响或者这种诗歌在诗坛的相关评价或者该诗歌表达的情感对全诗的作用例子举隅•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或者”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并从作品的思想感情等角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答:该诗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一)•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一年四次流亡,说明杜甫经历的流亡生涯次数之多,生活之苦,内心极其地渴望安定的生活,而现在暂时的安定生活给了他精神上极大的愉悦(步骤二)•而成都草堂附近是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如此“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自然引发了其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此诗有别于杜甫安史之乱后期的作品,没有表现出杜甫忧国忧民之苦,而是表现出愉悦闲适的心境。但是该诗越写暂定之乐越反衬出安史之乱给人民所带来的创伤;典型地体现出杜甫的诗歌作为“诗史”的现实主义的写作精神;(步骤四)。•共338字答题模式•模式一•该诗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此诗描绘了这样一幅明媚清新/秀美恬淡/幽静雅致/富有野趣、生机盎然/绮丽繁华/凄清衰落/萧条哀飒/荒芜苍凉的景象/图景•上半部分诗句景物部分翻译(逐字逐译),这样一幅景象反映出诗人性格的……侧面•下半部分诗句景物部分翻译(逐字逐译),这样一幅景象反映出诗人性格的……另一侧面•而这样的性格也是文人特殊的经历造成的,正所谓“诗家不幸诗人幸”,这样的经历也锻造了诗人灿若星辰的文学成就,成就了诗坛上……派别的亮丽的风景线。模式二•此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揽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而这样的情感正是通过诗歌隐晦曲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地表现出来的。•此诗描绘了这样一幅明媚清新/秀美恬淡/幽静雅致/富有野趣、生机盎然/绮丽繁华/凄清衰落/萧条哀飒/荒芜苍凉的景象/图景•上半部分诗句景物部分翻译(逐字逐译),这样一幅景象引发出诗人的一腔……感情,奠定了……的情感基调•下半部分诗句景物部分翻译(逐字逐译),这样一幅景象自然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使得诗人……越发浓郁。这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寄情于景/借古抒怀/对比/映衬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乐”景反衬“哀”情手法的运用,使得景与情相得益彰,情因景生,缘情设景,景增情浓从而使得这首诗歌在文坛上成为……派别的典型案例,后期……诗歌也有类似的句子……,可见该诗的影响之大/后期的……诗歌便蔚然成风,俨然其中有该诗的影响,可以说这首诗歌对奠定……的诗风功不可没。2、艺术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鉴赏题•例子举隅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
本文标题:同方专转本内部资料 语文的诗歌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4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