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申报书
1登记编号:项目序号: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论证》活页课题名称:河北省政府收入统计分析成果形式:系列论文完成时间:2011年12月31日1、选题: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选题的研究意义。2、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及难点。3、预期价值:本课题创新之处和实际应用价值。4、研究基础: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请按四部分逐项填写,限4000字以内。)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关于政府收入规模和我省财政状况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政府收入规模统计。很多机构和学者采用各种方法估算中国政府的收入规模,而各个机构和学者又由于自身研究目的的需要,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统计口径。概述起来,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收入规模或宏观税负水平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如下三类:①用税收收入或预算内外收入衡量我国的政府收入规模。如郭树清(1991)、范一飞(1993)、国家税务总局计划统计司(2007)、林颖(2009)、贾康(2010)等。②分口径测算中国的政府收入规模。刘秋生(1991)首先提出三个不同口径的宏观税收负担。杨斌(1998)、安体富(2002)、林鲁宁(2002)、蔡玉平(2007)等分别测算了我国三个口径的宏观税负。③估算我国的全部政府收入规模。杨斌等(1998)利用国民收入账户估计了1987-1996年的制度外收费规模。国家计委(1992,1999)、国家统计局(1993)、石良平等(1993)、潘明星等(2004)、高培勇(2004,2010)等分别测算了我国一年或数年的政府总收入。2.政府收入的经济社会效应。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表明税收对总产出的乘数效应为负,此后许多经济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得出了大同小异的结论。Rebelo(1991)、Pecorino(1993)、Devereux和Love(1994)在他们的内生模型中发现,提高税率会降低经济的长期增长率。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政府收入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一般认为,政府收入规模越大,居民收入差距越大。金双华(2002)、冉光和、潘辉(2009)等的研究证明了上述论断的正确性,但瑞典等高福利国家的现实却表明政府收入规模越大,居民收入差距越小。政府收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我国的现实却与之相反(罗涛,2007)。3.最优政府收入规模。Barro(1990)建立了一个以政府支出为中心的内生增长模型,并得出了最优的财政支出规模。Futagami(1993)扩展了巴罗模型。Easterly(1993)、Devarajan(1996)在AK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政府在教育、交通、国防上的支出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影响。马栓友(2002a,2002b)、杨斌(1998)、孙长清等(2006)、李俊霖(2007)等2通过不同的经济计量模型估计了最优政府收入规模或宏观税负水平。4.河北省政府收入统计分析现状。多数研究河北省政府收入的学者计算了政府收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并对全国各省(市区)的这一指标进行了排名,分析了政府收入占比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联合课题组(2000)系统分析了财政收入占比低的原因。张洋、李雪筠(2008)的研究表明我省地方税收收入与省内生产总值的正向相关性极高。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联合课题组(2000)、刘亮(2004)等估计了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的理想比重。尽管学术界已经对我国政府收入规模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但这些研究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集中体现在对政府收入规模的测算上。学者们或者以税收总额、预算内收入或预算内外收入度量政府收入,或者加总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测算政府收入。前者显然大大低估了政府收入,而后者的制度外收入为经验估计,其数据和资料缺乏可靠性。同时,多数机构和学者仅仅估计当年或几年的数据,这种状况难以满足经济计量的需要。对河北省政府收入的研究缺陷还体现在计量模型的设定上,在他们的模型中,地方财政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仅有GDP一个,这种模型显然遗漏了影响政府收入规模变动的重要因素,因而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通过以权威数据测算我省政府收入规模,为党政决策部门和学者、公众准确把握我省的财政状况提供基础。厘清政府收入规模的大小,是准确把握省情、正确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其次,通过对最优政府收入规模的测算,可以判断我省政府收入规模的大小,有利于党政决策部门不断调整政策向这一最优的政府收入规模靠近。这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效用最大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最后,通过深入分析造成我省政府收入规模大小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我省政府收入规模变动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调整政府收入规模大小。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及难点(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我们将遵循如下研究思路来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框架并安排相应的研究内容,即:建立理论分析框架——测算河北省政府收入规模并进行省际比较——寻找河北省政府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探究河北省政府收入规模的经济社会效应——估计促进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政府收入规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相应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是:1.测算政府收入规模的理论分析框架。政府预算是政府在一给定的时期内收入和支出的记录(AnwarShah,2007)。近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OECD等国际组织一直致力于总结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预算管理的经验,提炼出一些政府收支预算管理的标准,并在全球范围内推荐这些标准。在它们出版的指南中,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原则一直是一个重点强调的问题。全口径预算管理的基本含义是所有政府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它是当前我国的发展趋势和努力方向。32.测算河北省政府收入规模。按照IMF等国际组织推荐的预算原则,政府收入是“增加广义政府部门净值的全部交易收入”。全口径的政府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土地出让金、社会保障金等。本课题研究将测算三个口径的政府收入规模:①包括上缴中央的全部政府收入规模;②留归河北省使用的政府收入规模;③加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可支配政府收入规模。3.河北省政府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本课题研究将全面分析产业构成、所有制结构、收入分配政策、经济效益、财政体制等因素对河北省政府收入规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4.河北政府收入的经济社会效应。我省政府收入如何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它与投资率、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否可以从政府收入规模与国民经济各变量变动之间的关系中得到某种解释?政府收入规模扩大是否有利于实现我省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课题研究将对政府收入规模对经济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多变量的联合计量检验,全面考察我省政府收入对经济社会系统的实际影响。5.基于经济增长的河北省最优政府收入规模。运用巴罗(RobertJ.Barro,1988)政府支出自然效率条件、门限模型分别估计促进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政府收入规模。6.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二)研究方法和重点、难点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从而兼顾定性分析的深刻性与定量分析的可实证性二者的优势。(2)比较分析。对河北省和各省(市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政府收入规模及其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比较。(3)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本课题将交叉运用财政学、统计学、经济增长理论、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学科知识来分析河北省政府收入的统计分析问题。政府收入及其规模的测算,既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由于政府收入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收取和掌握,厘清哪个部门掌握何种收入本身就十分困难,而要从相关统计资料中查找政府收入的数据并形成1978-2010年完整的时间序列就更为困难。同时,弄清某种收入上缴中央政府的比例也存在不小的难度。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和实际应用价值(一)主要创新本课题的创新主要体现在:①以全口径为视角,测算地方政府收入及其规模。本课题研究将以全口径为视角,测算1978-2010年的河北省包括上缴中央的全部政府收入规模、留归河北省使用的政府收入规模、加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可支配政府收入规模。②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河北省政府收入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并估计基于经济增长的河北省最优政府收入规模。③以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为基础,对影响河北省政府收入规模优化的原因做具体的深层次分析,并提出达到最优政府收入规模的具体途径。(二)实际应用价值4本课题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体现在:全口径地测算政府收入规模,并测算出河北省政府总收入、留归地方的政府收入以及加上中央转移支付后的可支配政府收入,全面澄清河北省的政府收入规模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政府收入规模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特别是从经济增长的视角估计最优的政府收入规模。这无疑对于厘清政府收入规模的大小、正确分析经济形势、准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优化政府收入规模、建立有效运行的宏观调控体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同时,在深刻分析政府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的政策建议,才能有的放矢地抓住事物的本质,使得政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本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将主要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考虑以专著的形式公开出版。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以及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依据。四、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本课题负责人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了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出版著作4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1.论文《测算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1978-2006》,2010.1;2.论文《基于经济增长的中国最优消费规模:1978-2006》,2008.6;3.论文《基于1978-2006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居民收入份额研究》,2008.6;4.论文《测算中国政府收入规模:1978-2008》,2009.11;5.论文《基于经济增长的最优政府收入规模:1978-2008》,2010.10;6.论文《财政支出竞争存在性检验——基于变异系数的分析》,2010.5;7.论文《财政支出竞争与省际基础设施建设趋同性研究》,2010.1;8.论文《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2010.8;9.著作《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的经济效应研究》,2010;10.著作《最优国民收入分配研究》,2011。主要参考文献:1.本课题组.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0(27).2.高培勇.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2001.4.郭江、高中泽.宏观税负影响因素分析与分解.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2).5.马拴友.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兼论中国财政的最优规模.世界经济,2000(11).6.杨斌.宏观税收负担总水平的现状分析及策略选择.经济研究,1998(8).7.AnwarShah.BudgetingAndBudgetaryInstitutions,theWorldBank,2007.8.K.Marsden.LinksBetweenTaxesandEconomicGrowth:SomeEmpiricalEvidence.WorldBankStaffWorkingPapers(No.605),1983.9.RichardAllenandDimitarRadev.ManagingandControllingExtrabudgetaryFunds,IMFWorkingPaper,WP/06/286,2006.10.RobertJ.Barro.GovernmentSpendinginaSimpleModelofEndogen
本文标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申报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14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