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表格教案精品教育.doc
第1页课题《伴性遗传》执教老师宋绍勇学校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教师简介宋绍勇,男,中学高级教师,昌平二中生物教研组长。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由于遗传方面的知识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但是本节伴性遗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又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病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采用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适当简化一些科学概念,多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讨论、自己动手画图、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同时,还要贯穿社会大背景教育,让学生有所感悟,学有所得。具体的说:⑴通过多媒体手段,观察比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⑵通过问题目标的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使学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积极地参与到观察、归纳、探究的学习中。⑶通过PAD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设动手参与机会,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和创造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真正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及时引导学生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应用。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的问题驱动和真实问题分析的情景进行教学,性别决定相关知识学生课前通过微课自学获得,上课开始检查学生微课学习情况,然后以“性别→XY染色体→基因”做为学习的路线,从血友病,白化病实例比较分析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自主探究,让学生提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可能性”假设,分析推导归纳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与实例中的调查结果相比较,从而判断假设的正确性。此后列举同类型遗传病——红绿色盲病加深理解。最后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学生对遗传病影响人体健康的认识,增强科学优生观的意识同时偿试设计实验,学以致用。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及其特点。2、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并能判定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3、掌握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运用实例分析的方法,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2)通过对图解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页(3)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2、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3、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Pad技术应用及教学策略1、课堂翻转功能:对于相对简单的内容或遗忘的初中内容可播放微课,学生利用手机或PAD随时随地自学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即时反馈功能:课堂实时将学生的答题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可快速全面掌握学情,然后针对性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个别问题,学生课后可以通过该软件系统中的习题解析、微课自主学习解决。3、主观活动:本节课涉及到基因位置的标注,遗传图解的书写,通过PAD推送,学生可在PAD白板上进行标注、书写等,然后上传,老师可快速全面掌握学情,学生通过PAD互评功能,了解其他同学的答题情况,相互学习并反思自己的答案,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驱动力。4、环节分层推送:通过这项功能可以将整个教学环节推送给学生,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利于分层个性化的教学,大大提高课堂的实效性。5、提问区功能:师生即时互动,方便学生随时质疑,教师根据学情反馈,即可前去面对面交流指导,也可集中处理解决,增强了师生互动的深度,真正实现为问题而教。6、百度搜素功能:利用外网进行百度搜素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多种形式的使用也从不同角度检测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学设计流程(教师端截屏)教学过程第3页环节1微课学习效果检查,引入课题教师活动(教师端)学生活动(学生端截图)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性别决定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面的学习做好辅垫并引入课题过渡性染色体上是否只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呢?还有其它基因,(PAD出示图片)这些基因的传递有规律吗?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内容。环节2两类遗传病的比较分析并标注出基因位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们已知道性染色体上有许多控制其它性状的基因,你能在XY同源染色体上标注出等位基因的位置吗?学生拖动基因标注可能存在的位置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标注,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的记忆,明确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为下一步的分析做好辅垫。过渡这三种位置的基因随性染色体的传递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活动(教师端)学生活动(学生端截图)第4页环节3伴性遗传的特点分析假设一: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位置性染色上的基因随性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并板书:ⅠⅡⅢ然后学生填写问题答案:上述推测结果与调查实验结果相符合吗?由此得出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伴X隐性遗传。生活中还有一类遗传病---红绿色盲病,患者对红绿分辨不清。学生寻找特点,也同样预期结果与调查实验结果相符合。上述两类病为什么患病人数男女比例不同呢?引发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回答。展示图片,调查结果与其相符合,这一数据只是提供事实证据,你能否用数学方法加一证明?用PAD推送主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提交答案。还有一类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你判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思考回答:伴X隐性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因为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就表现为患病。而女性只有两个X染色体都携带有致病基因才患病。XBYXXBXBYXXbXbYXbY第5页假设二: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引导分析推出遗传特点与调查结果相比对。假设三: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具备上述特点吗?让学生写出女性患者与男性携带者婚配(PAD推送)学生在PAD上书写遗传图解从而得出子代性状表现还是男女有别。设计意图通过逐项分析,让学生再次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过渡综合以上分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人和部分生物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部分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总与性别相关联,我们把这种遗传现象叫做伴性遗传。课堂小结得出伴性遗传的概念,让学生概括出伴性遗传的特点。板书设计反馈检测第6页准备三类题目,分层推送,课堂只完成一类,其余发布为小锐作业。
本文标题: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表格教案精品教育.doc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6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