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少林寺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文献综述一前言宗教旅游,是指宗教信仰者或宗教研究者以朝觐、朝拜、传教、宗教交流或宗教考察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宗教旅游资源作为宗教信仰意义上的存在,对宗教信仰者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但宗教又是—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所蕴涵的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性,对非宗教信仰者也有着极强的旅游吸引力。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者的旅游需求逐渐多层次化,旅游品味也随着提高。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代世界旅游业的新潮流、新热点。因此,以宗教旅游资源为载体的旅游不能停留在前述宗教旅游和宗教观光旅游活动上,而必须努力挖掘宗教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其文化含量和文化品味,上升为宗教文化旅游,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现代的宗教文化旅游是借助并利用宗教文化的遗产及其名胜古迹来吸引非宗教信仰者和宗教信仰者进行或观光、或游览、或朝拜等多样的活动。随着我国国内宗教文化旅游也蓬勃发展起来。作为佛教“禅宗’’的祖庭,尤其是“少林功夫”的发源地,河南嵩山少林寺的佛教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在经济收益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河南嵩山少林寺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周围村庄乃至登封市的经济发展,更是很快成长为我国佛教文化旅游品牌的—个亮点。但是随着嵩山少林寺旅游的不断发展,“商业化’’等不良现象也逐渐出现,并引发了大触寸少林寺蒎游发展的种种争议。本文根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林寺的情况和“体验经济’’理论,深入剖析嵩山少林寺的旅游发展模式,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少林寺采用商业化发展模式的原因,以及少林寺引起的争议和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嵩山少林寺以及我国的佛教旅游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二少林寺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1国内研究情况安静静(2006)从少林寺景区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景区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影响生命周期深化的深层原因,探讨了目前制约景区旅游发展的诸多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景区未来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但文章只注重景区发展不注重景区保护,不具有代表性。解培红(2008)围绕游客的体验来研究少林寺旅游产品的开发,为少林寺的旅游文化产品的设计提供一条可操作的途径,着重突出少林寺“禅”和“武”两个主题,建议开展不同类型的参禅活动和武术活动,让游客立体的感受少林寺的禅和功夫,但缺乏实际操作举例并且过于片面。李海霞(2008)从文化品牌方向对少林寺文化旅游进行研究,提出以技艺和禅的关系来理解少林,有助于理解有关少林寺的各种争议,也为宗教文化的开发方式提供了思路并着重分析了少林寺文化品牌的动态经营,但只注重文化品牌很难全面的分析研究当前少林寺的现状和发展。王海(2009)真实性理论和体验经济,剖析少林寺的旅游发展模式,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少林寺采用商业化模式发展的原因,以及少林寺引起的争议即引起争议的原因,但只是研究少林寺的旅游发展模式,缺乏对少林寺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研究。柴丹丹(2009)从旅游体验角度探析少林寺的深度开发,并从旅游体验角度分析了旅游体验质量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从体验角度突出了少林寺的特色,为游客塑造高体验的旅游研究,其研究成果缺乏相关的体验分析,不具有代表性。从以上文对少林寺而各个方面的研究和分析上来看,学者们主要是注重对少林寺的开发研究,很少把开发与研究结合起来,与当前提倡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观念不相符,不够全面具体。还没有形成一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模式研究。2运用理论(一)真实性理论真实性(Authenticity)—词源于希腊语“Authentes’’,意为“权威者”或“某人亲手制作”。在国内,它也被翻译成本真性、原真性、原生性、准确性等。在旅游研究中,本真眭最初关注的是博物馆语境下的本真性。例如,判断旅游工艺品、节庆、仪式、饮食、服装等“真实’’或“不真实’’,其标准往往是它们是否由当地^、根据其习俗和传统来制造或表现的。之后,本真性概念被借用到哲学领域人类存在主义的研究中(Trilling,1972)。19世纪70年代,旅游者开始重视“真实性”的旅游体验,期望获得更真实、更深入的旅游体验,“真实性’’概念由此延伸到旅游领域。但由于“真实性”这个术语未加清晰界定就被引入旅游研究领域,造成了许多混淆,研究者很多时候是靠直觉来揣摩该术语的含义(谢彦君,2006),又由于不同的情景,真实性的概念更加模糊不清(G010曲,1995)。1973年,迈肯尼尔(MacCannell)在“舞台的真实xi”(StagedAuthenticity)一文中首次将真实性的概念引入到旅游动机、旅游经历的研究中,成为对旅游吸引物进行理论解释的核心概念之一,并引起各种讨论,1976年,社会学家迪·迈肯尼尔(DeanMaccannel)在其著作《TheTourist》中明确提出“真实性”,他借用高夫曼(Coffman)的“舞台真实中的“前台”和“后台’’理论,认为前台是给游客看的,正如宾馆的大堂、招待室、侍者展示给游客,是游客能够看到的地方;“后台’’是旅游经营商和出售者的所准备的真实现场,是隐藏道具和活动地方。关于旅游研究中的真实性理论,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以下观点:客观主义真实性,旅游客体的真实|生;存在主义真实性一关注主体体验的真实性;建构主义真实性一在注重客体真实的基础上强调主体的差异性等。(二)体验经济理论体验经济理论是20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之一。20世纪80年代,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睁提出了—个新的概念—一体验经济。1999年美国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合写了《体验经济》一书,他们认为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又—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来使消费者融入其中,使顾客产生美好的感觉和难忘的体验,顾客将会为体验而付费。舞台上的演员是企业的员工,顾客也可参与其中成为演员,顾客通过被动或积极参与而获得娱乐的、教育的、审美的或逃避现实的体验茹。根据消费者的参与程度和参加方式,Pinell和Gilmore将体验分为五大类,即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遁世体验、审美体验和“甜蜜地带”五种。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旅游地被赋予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期待,体验旅游就是“旅游者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事物和事件的观察或参与而形成的感受与体验”。它可以比实际旅游时间长很多,包括旅游前很长一段准备期和旅游结束后的回忆期等。从国内外对旅游的研究动态和趋势可以使我们更清晰的了解到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重要性,也让我们能够准确的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定义、功能,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加准确的将这些理论和成果用于以后的研究当中!以少林文化内涵引导高层次旅游需要(三)需要层次理论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在人的基本需要、成长需要、超越性需要三种层次类型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等基本需要属于较低层次的需要。而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内的,以发挥自我潜能、实现个人价值为动力,获得豁达、感动与成功的瞬时的高峰体验的成长性需要和以精神性需要或超越性自我实现为动力的超越性需要则是更高的层次需要。当人们的低层次需要获得满足后,就会产生追求高层次需要的动力。上世纪末之前,少林寺旅游业的第一代产品还是以文化资源为主、观光游览为主、以满足低层次需要为主,这样的“初级产品”模式,对入境旅游者并不构成较强的吸引力,难以形成旅游动机。进入2l世纪后,第二代主题独特、以线路为主、文化或历史内涵一致、参观与参与性相结合、以满足高层次需要为主的产品已经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结构也趋于合理,成为热衷于中国古老文化、宗教的外国游客和寻根的台港澳游客的旅游目标。人们的成长性需要具体表现在通过旅游活动去展示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满足一种旅游目标实现的成功与自豪感;而超越性需要则把东方与西方,心理学与宗教,个体与超个体结合起来,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使人达到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超个人”状态。就是运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去体验人生,展示远离喧嚣和浮躁的物质利益的生存状态,回到宁静的、自然的和谐生命状态,回归自我,进入内心的精神世界,去关怀生命的意义,去追求某种超越的、神圣的价值。而少林禅宗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心灵境界就具有满足人们高层次需要的功能。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旅游地被赋予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期待,体验旅游就是“旅游者通过对旅游目的地的事物和事件的观察或参与而形成的感受与体验”。它可以比实际旅游时间长很多,包括旅游前很长一段准备期和旅游结束后的回忆期等。从国内外对旅游的研究动态和趋势可以使我们更清晰的了解到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重要性,也让我们能够准确的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定义、功能,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加准确的将这些理论和成果用于以后的研究当中!以少林文化内涵引导高层次旅游需要。参考文献1.林南枝,李天元.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70.2.甘朝有.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1.13.3.王恩涌.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04.4.郑州市统计局.2005年郑州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380.5.粱沛好.层次需要说与当今旅游散文[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98—99.6.孙根年塑造高质量旅游体验的路径分析[期刊论文]-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03)7.艾建玲.邓琼芬旅游体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期刊论文]-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01)8.余建辉.张建华自然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管理初探[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9.4.BJosephPine.JamesHGilmoreWelcometotheExperienceEconomy[外文期刊]1998(7-8)10.谢彦君期望与感受:旅游体验质量的交互模型2000(02)11.ChrisRyanRecreationalTouris-m--ASocialSciencePerspective199112..栗胜夫少林寺的历史及演变[期刊论文]-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01)13.马明达走向世界的少林文化[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04(01)14.杨效忠.陆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人文地理2004(10)15.王衍用景区包装,路在何方2004(10)16.卫志强.秦伟中华武术与旅游业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02)17.伍卓论南岳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期刊论文]-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9)18.赵伯乐佛教文化旅游开发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2003(01)19.俞学明佛教的发展和发展的佛教[期刊论文]-河南社会科学2007(03)20.保继刚.陈云梅宗教旅游开发研究--以南华寺为例1996(01)21.潘峰嵩山少林寺营业度的限制——寻求宗教文化的保留与商业开发的平衡[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22.曾蓓,崔焕金.旅游营销的新理念一旅游体验营销[J].社会科学家,2005,3(2):129~13023.王静.论旅游业在体验经济时代的营销策略[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4-107~10924.张玉龙.东京迪斯尼乐园的情感营销25.郭锦墉.21世纪旅游营销新理念一定制营销[J].江西农业人学学报26.盛琦.新时期“一对一”顾客定制化旅游营销[J].南开管理评论,1999,(3):30~3327.菲利普·科特勒.教育包装者:谦虚的建议[J].未来学家,1978,(8):239~24228.菲利普·科特勒.“梦”的休假:设计体验的市场繁荣[J].未来学家,1984,(10):7~1329.约瑟夫.派恩,詹姆斯.11.吉尔摩’.体验经济[M](夏业良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0.高心共,刘香榕.探索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新理念[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2131.谢婉欣.体验营销:一种新颖的营销模式[J].企业活力,2001,王竹.体验营销的整合营销模式[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
本文标题: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1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