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POPs污染及其治理方法
POPs污染及其治理方法作者:丁峰,沈伟,顾金利,贾学敏,吴相山,方武均,DINGFeng,SHENWei,GUJin-li,JIAXue-min,WUXiang-shan,FANGWu-jun作者单位: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安装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800刊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年,卷(期):2009,19(8)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10条)1.牛军峰水相中POPs光化学降解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学进展2005(05)2.苏丽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重庆环境科学2003(09)3.李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鸟类的影响[期刊论文]-动物学杂志2006(02)4.张文君POPs公约简介[期刊论文]-农药2002(10)5.金重阳国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与对策建议[期刊论文]-环境保护科学2002(111)6.李国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监测现状[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监测2004(04)7.史雅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国际发展动态[期刊论文]-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02)8.石碧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危害[期刊论文]-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9.徐科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治理技术进展[期刊论文]-四川环境2003(04)10.工铁宁我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状况及宏观对策[期刊论文]-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11)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孙阳昭京郊水体中POPs污染特征及中国削减二噁英类方法学研究2005本研究首次对密云水库的生物样品及官厅水库/永定河水系13个采样点水、悬浮物、沉积物、生物等多种介质中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其在各种介质中的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种鱼和鱼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内富集规律,并进一步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富集和归趋方式,评价了官厅水库鱼类食品安全及环境污染状况,所得数据为官厅水库下一步的清淤工程和环境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官厅水库/永定河水系13个采样点水相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HCHs、DDTs浓度范围分别为1.07-25.56ng/L和1.31-9.52ng/L,在所有采样点HCHs含量均大于DDTs。从整体上来说,有机氯农药的污染水平较低,其污染程度要低于中国其它见诸报道的江河。2.分析了官厅水库/永定河水系22种有机氯农药在固体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中含量及空间分布,主要的有机氯农药HCB、HCHs、DDT在悬浮物中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2-0.25ng/L,0.40-4.71ng/L,0.36-1.08ng/L,在沉积物中HCB、HCHs、DDT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21-5.61ng/g,0.46-15.271ng/g,1.396-17.69ng/g。3.分析了16种有机氯农药在官厅水库12种生物样品中的残留水平,检出率最高的有机氯农药是HCB,HCHs和DDTs,它们在11种小型鱼类残留浓度分别为0.12-1.47ng/g,0.36-9.45ng/g,6.16-35.08ng/g。研究了有机氯农药在鲢鱼的组织器官中的含量和分布规律,HCB,HCHs和DDTs浓度范围分别为0.16-3.75ng/g,0.75-26.80ng/g,0.68-35.94ng/g,发现在鱼脑和鱼眼中含量最高。取自密云水库的黑鱼中HCB,HCHs和DDTs浓度范围分别为0.06-4.10ng/g,0.09-4.71ng/g,0.548-171.67ng/g,发现在肝脏、眼和肠中含量较高。4.官厅水库采集小型鱼类体内PCBs浓度在3.80-19.50ng/g之间,公鱼、麦穗鱼、爬地虎等三种鱼含量较高,分别为19.50,15.17和14.70ng/g。鲢鱼、鳙鱼组织器官中PCB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12-15.39ng/g,1.78-22.11ng/g。取自密云水库的黑鱼和鲤鱼组织器官中PCB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10-169.63ng/g,1.91-52.30ng/g,鱼脑、鱼皮和鱼眼富集较多PCBs。5.分析结果表明生物样品体中的PCBs主要是低氯代PCBs,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CB和TEQ与鱼体脂肪含量正相关,跟体长和体重相关性较弱,同时∑PCB和TEQ两者正相关,通过∑PCB能较好的预测TEQ;对生物体内类二噁英PCBTEQ的贡献最大是PCB77。6.与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有关文献比较,官厅水库和密云水库的鱼中的持久性有机氯农药和PCBs残留并不超标,对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并没有构成威胁,HCHs和DDTs的污染主要来自于过去的使用,但可能存在新的污染源,PCB在水生生物的各组织器官中广泛存在,有必要对其来源需一步调查研究。7.对履约行动副产物削减与控制程序和方法学的研究,按照POPs公约秘书处对各缔约国的要求,组织国内专家对削减副产物的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BAT/BEP)导则进行评估并提出国家反馈意见;提出了副产物清单方法学和实施BAT/BEP示范研究方案;研究了我国电子废物产生的POPs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提出了控制削减副产物的具体行动计划和方案。所有这些将对于中国开展副产物减排战略项目的开展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对于中国履行公约义务,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2.学位论文虢新运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源解析研究2008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具有“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等三致作用的有机污染物,由于其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并能在环境中持久性存在,而被列入典型持久性污染物(POPS),受到国际上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在大气、水体、沉积物、土壤、食品和生物体内均检测到了PAHs,由于其分布广、危害大,中国、美国、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均将PAHs定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加以监测和防控。鉴于PAHs的危害性和在环境中分布的广泛性,对其含量、分布特征及污染源进行研究成为环境质量评价和有机污染防治的迫切需要。虽然PAHs在各种环境介质中普遍存在,但含量相对都很低,同时环境中存在的POPs多种多样,其中许多会对PAHs的分析测定形成干扰,所以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将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产生重要的影响。(1)本论文以美国环保署(EPA)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中的16种PAHs为研究对象,从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前处理、PAHs的检测三个方面优化了测定土壤中PAHs的实验过程。在保证分析结果有较高准确度的前提下,尽量使分析过程简洁、高效。以超声萃取法为提取方法,比较了两种不同溶剂的萃取效率,并对净化过程和浓缩定容过程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种准确、快速、方便的土壤样品中PAHs的前处理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15种PAHs的空白加标回收率在54.82~94.70%之间,RSD在3.02~23.22%之间;基质加标回收率在61.20~127.08%之间,RSD在4.01.~25.13%之间;标准沉积物参考物质SRM1941b的回收率在50.79~83.78%之间,RSD在5.24~21.28%之间。以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器(HPLC-FLD)为检测方法,优化了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条件和荧光检测器的波长编程程序,建立了PAHs的HPLC-FLD分析方法。在最佳色谱条件下,5次平行进样,15种PAHs保留时间的RSD在0.048~0.140%之间,峰面积的RSD在1.32~4.38%之间,检测限在0.75~10.99ng.L-1之间。(2)按照优化好的实验条件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中PAHs的污染状况。15种PAHs的总量范围为25.53~202.78ng·g-1(干重),明显高于土壤中PAHs的天然本底值,表明该地区已经受到了PAHs的轻度污染。(3)采用特征比值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中的PAHs进行了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中PAHs的来源是石油源和燃烧源的混合污染源,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工业废水废气污染和生活污水污染。(4)分别对单组分PAHs、TOC与PAHs总量进行了线形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芘(Pyr)与PAHs总量的相关性非常好;而TOC与PAHs总量之间相关性并不好,可能与该地区土壤中PAHs的含量较低有关。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将为相关政府及环保部门有效防止及控制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中PAHs的污染以及实施保护治理措施提供不可缺少的科学依据。3.期刊论文王铁宇.吕永龙.张红.史雅娟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状况及宏观对策-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5(11)从近几十年来中国POPs的使用情况出发,系统分析了典型POPs物质在农产品、土壤、母乳、水体和沉积物等介质中的污染状况.分析了国际上控制POPs的动向以及中国采取的应对策略,并对中国控制POPs污染的宏观对策进行探讨.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有关POPs的政策法规体系正逐渐与国际接轨,但还很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对污染事故的责任、处罚等明确措施,控制POPs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制定行之有效的环境监管措施势在必行.4.学位论文陈卓敏长江口、杭州湾滨岸潮滩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研究2006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那些难以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途径降解的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由于其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生物毒性和半挥发性,已经造成了全球性的污染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POPs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状况、迁移转化行为以及生态风险评价等研究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河口滨岸地区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它是海洋作用、大气作用、生物作用、地质过程和人类活动等相互作用最活跃的耦合带。污染物在河口滨岸地区的行为也有其独特性。河口沉积物既是POPs的“贮存库”,又可通过再悬浮作用或食物链富集成为POPs的“二次污染源”。因此,研究河口滨岸地区沉积物中的POPs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长江口、杭州湾滨岸潮滩以及淀山湖的表层沉积物和柱状沉积物采样分析,研究了区域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空间分布、组成特征和污染来源,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如下:研究区域内,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为45.8ng/g~849.9ng/g,有机氯农药的含量为2.38ng/g~26.27ng/g。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淀山湖>长江口>杭州湾;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长江口>淀山湖>杭州湾。其中长江口南支污染状况高于北支;杭州湾区域内PAHs和OCPs的分布特征为钱塘江杭州段>杭州湾南岸>杭州湾北岸。表明了人类活动对河口滨岸地区POPs分布的重要影响。研究区域内PAHs和OCPs的污染状况与国际相比处于低至中等的污染水平,但比国内大部分河口海湾地区污染严重。对崇明东滩柱状沉积物样品的研究表明,PAHs的浓度在上半段呈逐渐减少趋势,下半段波动较大且浓度均高于上半段。OCPs在表层有最大浓度,分布特征主要受HCHs含量变化影响。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机氯农药与TOC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较低。有机污染物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TOC是控制区域内有机污染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沉积物中2~3环多环芳烃所占比重较低,主要为来自高温不完全燃烧的4环及以上多环芳烃。应用多环芳烃异构体比值指示PAHs的来源,表明研究区域内PAHs主要来源于油料燃烧和木材、煤燃烧,少数排污口附近显示出石油排放为主要来源。通过多环芳烃迁移转化指标分析表明,长江口南支、钱塘江杭州段和淀山湖的PAHs受到近距离的污染排放,其他各点的PAHs经过较长距离的大气传输再沉降到沉积物中。OCPs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六六六类有机氯农药,其中b-HCH的丰度最高。滴滴涕类农药的含量较低。从DDTs的组成特征可以看出,沉积物中主要为厌氧性生物降解,沉积环
本文标题:POPs污染及其治理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