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护理专业建设介绍一、专业定位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定位:专业设置合理,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建设能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了以社会用人单位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参与了专业基本建设和其他各教学环节,在学校与行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专业培养目标为: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德治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我校还根据市场调查确立了社区护理、麻醉护理、急救护理和老年护理、口腔护理等培养方向。社区护理方向培养具有对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麻醉护理方向培养具有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麻醉护理工作中的问题,使学生成为具有临床麻醉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急救护理方向培养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熟悉各种急救医疗设备的高素质劳动者;老年护理方向培养熟悉老年护理和康复技术,能初步采取预防、保健策略和护理干预措施的高素质劳动者;口腔护理方向培养运用合理的护理程序和护理技巧配合口腔临床治疗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香港华夏基金会于2008年资助10万美元,用于学校社区护理专2业建设。《社区护理专业教学计划设计研究》获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控制和评价研究》被河南省教育厅列为重点研究课题。2002年学校护理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立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点),2009年7月学校被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根据学校专业总体发展规划制订了科学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建设目标明确;专业建设按规划实施方案详细、具体;示范专业的建设辐射带动了相关专业的发展。1.学校专业建设目标明确,制订科学可行的专业总体发展规划构建注重实践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建立新的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教学改革体现以工学结合教学思想的特点。以工学结合为目标,规划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环境。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专业建设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的目标,按规划实施,方案详细、具体在专业发展5年规划中,详细地制定了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师资建设、实训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等建设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并保质保量地完成。3.护理专业国家级示范专业的建设,促进了其它专业的发展在护理专业国家级示范专业及河南省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室建设都是以专业群共同完成的,对专业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成功经验目前已推广到药剂、口腔等专业群;二是3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及校外实训基地、教材等硬件成果目前都是专业群共享。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合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合理;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带薪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除获得毕业证外,还要取得护士资格证。将教学计划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证书的获得有机结合,并将此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技能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接轨。一是成立了由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二是开展实习前强化培训:根据实习需要对学生语言表达、沟通技巧、计算机操作、护理知识及实践技能等进行强化培训;三是开展校企人员轮岗交流:一方面,学校教师定期进入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并不断引入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企业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到学校任教;四是进行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2004年开始与上海美迪亚医疗集团、天津顺康药业有限公司、上海九洲医疗集团等企业进行此项合作;五是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由用人单位直接选实习生(或由学校推荐),实习期结束后全部留用;六是改革招生和就业模式,建立工学交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途径;七是实施“双证书”制度,一方面把护士资格考试大纲贯穿整个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在学生实习前和实习结束组织专门的强化培训班,提高过关率。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居全国同类学校前列,在2010年卫生部国家“十4二五”规划教材编审暨护士资格考试研讨会会议上,学校作为全国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显著高于同类学校的典型代表,做大会主题发言。二、教学基本条件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学校把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培养目标,建立了师资队伍建设及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按照“稳定和引进并重,引进和培养相统一”的原则,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学术水平、专业技能培训。一是重点引进专业发展必需的高素质人才;二是校内校外教育培训相结合,实施全员培训;三是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境)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四是分级分层培训,实施“名师”工程,搞好传、帮、带,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五是从社会聘任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技能型教师,加强实践教学。近年来,学校投入资金100万元用于45岁以下教师研究生学历教育。另外,派送20余人次赴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30多名教师参加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项目—联合护理师资进修奖学金班(JNFF)学习,80余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实施“名师”工程,搞好传、帮、带,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强临床实践,培养和外聘实践技能型教师,先后有60人次到国内著名医院及省市医院临床进修,外聘专业技术专家、实践技能型教师30人。专任教师在省级以上专业学会中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16人,省教育专家1人,省学科带头人2人,5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骨干教师4人,省市优秀教师11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人,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0人,在全国知名高校外聘客座教授9人。实践教学条件:学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资源,抓管理、重实效。护理专业建立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硬件配套的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条件良好。护理实训中心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投资1000余万元。设置理念:零距离接触临床,力争做到临床教学实境化,技能训练标准化,达标测试规范化。主要功能分区:基础护理、社区护理、专科护理(健康评估实训室、儿科实训室、妇产科实训室、ICU实训室、急救实训室、康复实训室、社区护理实训室、临终关怀实训室)三大模块。建立了模拟实训室,如智能数字网络交互急救模拟系统、智能型胸腹部网络多媒体检查教学系统、多媒体医学教学示教反示教系统、高级综合模拟人重症监护系统、高级分娩与母子急救模型等,可利用专业仿真实训软件开展仿真教学,模拟临床护理对象复杂的病情变化,为学生学习提供理想的实训、考核环境,各专业实训开出率达到100%。并对外开放,为兄弟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经验,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建立有以河南省为依托,辐射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著名医院的实习就业网络,目前与包括解放军总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浦南医院、广州南方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15家省外实习基地和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平煤集团总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18家省内三甲实习基6地在内的56家医院签订了共建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就业基地,为临床教学、实训实习提供了充足的设备和可靠的师资保证。教材与图书资料:学校制定有完善的《教材管理发放制度》,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所有教材的准备工作都能在开课前完成。教材选用严格按照河南省教育厅每年印发的《χχχχ学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中推荐的国家、省规划教材。无盗版和复(翻)印教材。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制订教材建设规划,且执行情况良好。学校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组织开发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需要和资源优势与国家教材、地方教材紧密配合的《医学概要》、《健康评估》、《药物护理学》、《病理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等校本教材。图书馆建筑面积藏书2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9万册,电子图书9万册,中外期刊352种。专业图书资料充足,技术资源丰富,教学资源信息化,完全满足教学需要。三、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学校对课程体系改革有清晰的思路。为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中“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以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和实践课;在课程开发上,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课程考核,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7需要和就业需要;在课程构建上,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内容符合职业岗位要求,以“够用、适度”为原则,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重新整合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为使学生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具体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探索:1.项目教学法按照行业专家对护理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和临床一线护士岗位的任职要求,选择与护理工作岗位知识需求并与护士执业考试紧密衔接的课程作为优质核心课程进行建设。学校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临床一线护士(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刘文娅、唐琪瑛、刘海静,第二人民医院的朱晓芳、田金花、介晓霞,宝丰县人民医院王湘等)一起,依据课程涉及的职业活动,讨论分析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选取典型项目,制订课程标准,将护理专业基础护理的各部分知识按内容和内在联系分割为一个个相对短小模块,各个模块的目标、知识融合成为有机的整8体。以模块为单位组织教学,编写项目化的讲义、课件、习题等,将护理操作内容分成36个项目抛给学生,充分开发利用实践课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努力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2.仿真(模拟)模拟教学法从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实际距离出发,运用仿真(模拟)教学法,在现有的实验室的条件下,模拟病房环境,给学生创设直观、真实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提前进入护士工作氛围。在临床实践中,模拟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向学生抛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包括病史采集、临床检查技能、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人际沟通能力等,使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统计,学会创新,随时应对出现的紧急事件,并根据学生们的平时考核及表现分配实习医院。3.产学结合教学法充分利用附属医院的优势,组织学生定期顶岗实习。为使课程内容更切合临床实际,围绕《基础护理》、《护理技术》、《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进度每学期抽出一定学时顶岗工作,使学生在临床岗位现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培养操作技能。4.同步指导教学法分为护理实训课的系统教学和实习前的专业技能强化训练两9大环节。第一步,教师在对教学资源、学生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充分利用实训室的空间和物品,创设临床工作场景,精心设
本文标题:护理专业建设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36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