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关于审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
在现代社会,审美文化发生了分化,形成了精英审美文化和大众审美文化两种不同的形态,并出现审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冲突。这些问题都与现代性以及审美现代性有关。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一精英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在古典社会,也存在着民间的通俗审美文化与上层社会的高雅审美文化之分。但在现代社会,借助市场经济的推动,精英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之间的分化远远超出了古典的形式,他们各自极端地发挥了自己的社会功能。可以说,精英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的分化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性是一种世俗性,既包括理性层面,体现为一种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也包括感性层面,体现为一种感性的解放。审美作为超越的文化,与现代性既有相通的一面,又有相对立的一面。审美文化与高雅文化相结合,以超理性的形式对现代性的批判,就产生精英审美文化。审美文化写通俗文化相结合,以感性化的方式对现代性(理性)的消解,就产生大众审美文化。精英审美文化不同于大众审美文化,它是以精英知识阶层为主体的审美文化,包括现代纯文学、高雅艺术,以及其他高雅审美文化。精英审美文化继承了古典社会贵族审美文化的传统,保持人的超世俗的精神追求。精英审美文化以其超越性和自由的品格,反叛现代性,批判现代性,企图解决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困扰。精英审美文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超世俗性。它超越现实生活,具有深厚的审美意蕴和高远的形上思考,引导人体悟生存的真义。第二,反叛性。它自觉地批判现代性,抗议人的异化,与传统意识形态决裂,从而凸显自由的品格。第三,精英化。满足一部分知识阶层等少数精神贵族的精神需求,拒斥商业化、大众化、功利性,追求个体性、艺术性,趋向精致化。第四,非理性主义。抵制理性统治,诉诸非理性,以反抗理性来争取精神的解放。第五,经典性。以其高雅、超越品质,传为经典,具有永恒价值。精英审美文化所体现的审美现代性,本质上是一种反现代性,这是由审美对现实的超越性决定的。现代性一方面带来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导致生存危机。科学主义以对自然的征服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并且带来技术对人的统治(技术异化),从而威胁人的自由。人本主义确立了主体性,肯定了人的价值,但是也导致个体生存根据的丧失、生存意义的迷惘。现代性的消极面意味着需要一种反思批判的力量,以唤起生存的自觉和保持自由精神。审美现代性的超理性形式—精英审美文化作为典范承担了这个任务。它超越感性审美现代性(大众审美文化)的局限,反思现代性,批判现代性,也就是反现代性。它使人在现代化过程中免于丧失自我,免于精神沉沦,从而成为一种拯救力量。审美现代性的历史揭示了其反现代性的本质。浪漫主义开始了反现代性的萌动。19世纪初,面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兴起,人已经感受到现代性的压抑,于是浪漫主义思潮发生。它以幻想和激情来抵抗理性的重压;以乡村和异国风情对抗工业化的城市;以病态美来对抗理性化的审美规范;以主观性来对抗冷冰冰的客观现实。虽然浪漫主义并未完全抛弃理性精神,并未与现代性(当时刚刚成长)完全决裂,但也鲜明地表现出反现代性倾向,主要是反对工具理性的压迫,从而发出了抗议现代性的第一声呐喊。现实主义继之而起。它虽然没有完全抛弃理性精神,并且举起人道主义旗帜,希望拯救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但它强烈地批判资本主义现代化,揭露它带来的贫困、堕落,而没有肯定和美化现代性,因此也属于反现代性思潮。20世纪成熟的现代主义是反现代性最充分的体现。现代主义彻底抛弃了理性主义,以非理性来对抗理性异化,并且肯定人的自由。现代性不再是美丽的女神,而成为凶恶的魔鬼。于是现代主义笔下,现代世界被剥去了理性的光环,审美变成审丑。这表明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彻底决裂。后现代主义延续了这个趋势,它对现代性彻底解构,理性被消解,一切意义和价值都丧失了神圣性,也拒绝了任何重建的可能。至此,审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反叛走到绝境。审美现代性在感性层面上的体现,就是大众审美文化。大众审美文化是审美向生活渗透的历史趋势的表现,同时也是现代性的产物。在市场经济刺激下,兴起感性消费的浪潮,它不仅体现在物质消费领域,也体现在精神消费领域。审美文化向感性消费领域的渗透,就产生了大众审美文化。大众审美文化包括通俗文学(如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等)、流行艺术(如流行歌曲、通俗舞蹈等)、大众化的影视作品,也包括商业化的产品设计和包装、时装、广告,等等。大众审美文化作为感性审美现代性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强烈的感性化和消费性。大众审美文化刺激和宣泄人的感性欲望,甚至具有色情和暴力倾向。大众审美文化主要满足大众的消遣娱乐需要,在精神上弥补着人的感性消费的不足。第二,极度通俗化、趣味化。大众审美文化内容贴近大众日常生活,形式浅白易懂、生动有趣,具有可读性、可看性、可听性,成为普通人的精神快餐。第三,高度商品化、大量复制。大众审美文化借助商业行为和大众传媒,广泛传播,大量复制,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而这种可复制性消解了艺术的个性化,具有非个性化的特征。第四,实用性。大众审美文化日益实用化,审美与实用紧密结合,如时装文化、广告文化、旅游文化等都是大众审美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大众审美文化仍然继续向实用领域扩展。第五,流行性。大众审美文化表现为时髦新潮,转瞬即逝,变化无常,甚至表现为怪异和具有反叛性。大众审美文化形成了狂热的明星崇拜。大众审美文化作为感性化的审美现代性,具有两重性,一为与感性现代性之间的契合性、亲和性,因而具有低俗性;一为对理性现代性的消解性、反叛性,因而具有民主性。大众审美文化迎合了现代消费主义浪潮,借助市场经济,全面地加人到感性消费浪潮中,使自己商品化,成为感性现代性的组成部分。大众审美文化仅仅满足人的消遣娱乐需求,缺乏深刻的思想和高尚的审美品格,具有低俗性。这样,大众审美文化就成为现代性的战利品,丧失了自己的超越品格。仅此而言,大众审美文化在增进人的世俗幸福的同时,也具有消极的麻醉作用,它可能剥夺人的个性,瓦解人的意志,使人成为丧失批判力的消费动物。大众审美文化又与感性现代性不完全一致,它区别于一般大众文化,因为它还具有审美属性。审美属性使大众审美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感性现代性的物质主义和鄙俗性,使物质消费带有某种精神性、使低俗文化有所提升;一定程度上消除技术对人统治的后果,使技术世界人性化。更重要的是,大众审美文化消解了理性对人的压迫,以极端感性化的形式结构了理性,从而减轻了人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苦闷。特别在现代性初期,以感性对抗理性的压迫,发挥了瓦解传统意识形态的巨大作用。总之,大众审美文化作为感性审美现代性既有与现代性合谋、助长感性异化的消极作用,又有与现代性对抗、消解理性异化的积极作用;它既能够增进人的世俗幸福,又能消解人的自由意志;既体现了“审美生活化”和“生活审美化”的历史趋势,也产生了审美文化沦落为消费文化的问题。究竟哪一种倾向是主要的,要具体分析。有的大众审美文化过于低俗,消极倾向就可能突出。有的大众审美文化比较健康,积极倾向就可能主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不同,在现代性初期,大众审美文化消解传统意识形态,可能更多地发挥积极作用;在现代性成熟后,大众审美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合谋,可能更多地发挥消极作用。总之,大众审美文化的两重性始终存在,二者相反相成,构成感性审美现代性。在现代社会,大众审美文化的兴起,引起了思想界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是阿多诺与本雅明关于大众审美文化的争论。本雅明在其著名的《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肯定了大众审美文化的进步性和民主性,认为现代生产方式与科学技术导致传统艺术无可挽回地衰落了,传统艺术作品的贵族性的审美价值的“光晕”消失了,而现代大众艺术大量复制、批量生产,导致了划时代的革命,它满足大众的“社会消费”需求,为大众提供了“消遣”。他甚至乐观地认为,大众审美文化可以增进人们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革命。而阿多诺则站在精英审美文化的立场,针锋相对地批判大众审美文化,认为大众审美文化即资本主义的“文化工业”以商品性和娱乐性消灭了艺术的审美价值和个性特征,使现代艺术成为“非艺术”,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大众进行控制的工具。双方的争论实际上体现了精英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的对立,也体现了大众审美文化的两面性、矛盾性。阿多诺站在精英审美文化的立场,批判大众审美文化。而本雅名明则站在大众审美文化的立场,否定精英审美文化,完全肯定大众审美文化。他们的观点各有合理的一面,也存在着各自的片面性。大众审美文化具有两重性,不仅有符合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消磨人的意志的消极一面,也有消解理性的压抑,缓解人的生存压力,增进人的感性享乐的合理性一面。如果只看到大众审美文化的一个方面,就会产生片面性。必须全面地、具体地分析大致审美文化和精英审美文化,以便在实践中取其长处,避其短处。同时也应当看到,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之间不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对立,同时也存在着相容互补关系。所谓相容性,是因为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都有助于人的价值的提高。大众审美文化与现代性的契合及感性的升华,有利于增进人的现实幸福。精英审美文化对现代性的抗争,有利于恢复精神的自由。所谓互补性,是指大众审美文化与精英审美文化的长处与短处可以互相弥补,大众审美文化可以弥补精英审美文化的贵族化、远离现实生活的偏向;而精英审美文化则可以弥补大众审美文化的感性化、低俗化偏向。两种审美文化各有独立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有所不足,必须相容互补,才是完整的审美现代性。不能以片面的态度看待其中任何一种,尤其要克服歧视大众审美文化的态度,当然对其消极性也要足够重视,并设法克服。研究精英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在中国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中国的现代性刚刚起步,现代审美文化也很嫩稚,尚未成熟发展。这种情形下,要热情肯定、扶植现代审美文化,促其生长,不可挫伤。不论对大众审美文化还是精英审美文化,都要这样做。二审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是相反相生的,都是现代性的产物。审美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一样,首先是民族的文化,具有民族特性。审美文化的民族性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兴趣、审美习惯以及审美风格,它是一个民族的个性的审美形式。一个民族的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文化传统,审美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延伸,保证了民族文化的稳固性,使其不至于在历史演变中和外来审美文化的冲击中丧失自身。但是现代性发生前的古代社会,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和民族文化还没有形成,只是一种地域性质的文化形态。现代性发生后,民族想象发生,民族国家形成,民族文化也确立、发展,包括民族审美文化的确立、发展。这实际上是民族的自我认同形式。世界文化,包括世界审美文化也是现代性的产物,因为现代性是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世界文化的形成是比较晚的事情,实际上是现代性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的历史阶段,随着现代性的形成和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互相交流、沟通、融合,使文化具有了世界性。世界审美文化体现了各民族审美文化的共同性、相通性、交流性和融合趋势。世界审美文化或审美文化的世界性是与民族审美文化或审美文化的民族性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民族审美文化或审美文化的民族性是世界审美文化或审美文化的世界性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没有民族审美文化就没有世界审美文化,没有审美文化的民族性就没有审美文化的世界性。世界审美文化是由多民族审美文化组成的,因此具有无比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单一的世界文化不仅是贫乏枯燥的,而且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而世界审美文化或审美文化的世界性是民族审美文化或审美文化的民族性发展和丰富的条件。只有在多民族的审美文化的多样性中,通过互相交流、吸收,每个民族的审美文化才能得到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民族文化特性才能得到强化和突出,并具有新的生命力。但是,在现代社会,由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审美文化的世界化和民族化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是全球化导致审美文化的高度趋同化趋向;二是对全球化的抵制,突出了审美文化的民族性诉求。在后期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前期资本主义通过市场经济向世界扩张,形成世界化趋势。但这种世界化还没有导致民族文化的危机。晚期资本主义则加剧了世界化的趋
本文标题:关于审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49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