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成都市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技术规程
成都市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技术规程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成都市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建设。本规程规定了新造林技术和低产林改造技术的内容和要求。2引用标准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LY/T1690-2007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GB2772林木种子检验方法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7908林木种子GB10016林木种子贮藏GB/Tl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LY1000容器育苗技术3总则3.1为规范造林技术和低产林改造技术,提高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建设成效,加快龙泉山森林资源的培育,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根据《造林技术规程》,制定本规程。3.2建立和健全技术责任制度,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造林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和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提高植被恢复成效。3.3新造林要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相结合,提倡多林种、多树种造林。低产林改造要合理改善林分结构,开发林地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水平。3.4根据工程建设内容将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分为:封山育林管护、新造生态公益林、新造生态经济产业林、低产用材林改造、低产低效经济林改造。封山育林管护:限于对龙泉山脉地区分类区划界定为公益林的林地实施封山育林管护。新造生态公益林:是指在规划区内营造的防护林或特用林。新造生态经济产业林:是指在规划区内营造的用材林或经济林。低产用材林、低产低效经济林改造:限于对规划区内已有的低产用材林、低产低效经济林实施皆伐式或补植方式提高林地生产力或生态效益。4新造林林种确定4.1.1防护林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营造防护林。4.1.1.1水源涵养林沱江两岸及龙泉山脉的湖泊和水库周围应营造水源涵养林。4.1.1.2水土保持林坡度大于或等于35度及土壤水力侵蚀重度等级以上的地带,为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防治滑坡和泥石流,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应营造水土保持林。4.1.1.3护路林和护岸林在铁路、公路两旁、河流渠道两侧,应营造护路林和护岸林,亦可与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相结合设置。4.1.2用材林4.1.2.1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地营造用材林。4.1.2.2按经营水平营造一般用材林和集约经营用材林(即速生丰产用材林)。4.1.2.3用材林实行定向培育,以提供建筑、纸浆、人造板、家具等用材。4.1.3经济林在交通及经营管理较方便,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宜林地营造经济林,以生产干果、水果(常绿类)、食用油料、饮料、调料、香料、木本蔬菜、药材和笋用竹等。4.1.4风景林为保护和美化环境、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等,营造风景林。5低产低效林改造定义5.1低产低效林评判标准1)符合LY/T1690-2007《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的商品林地;2)龙泉山脉的落叶经济林地5.2低产低效林改造定义,,,,,,,,,,,,,,,,,,,,,,,,,,,,,,,,,,,,,,,,,,,,,,,,,,,,,,,,,Pclass=MsoNormalstyle=TEXT-INDENT:30pt;LINE-HEIGHT:29p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mso-char-indent-count:2.0;mso-line-height-rule:exactly限于对符合低产低效林标准的林分采取的树种更替、补植补播营林措施以达到改善林分结构,开发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水平。6新造林造林方式与技术要求6.1树种选择6.1.1基本原则(1)坚持造林地立地条件与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一致性,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2)根据造林目的选择树种(含品种,下同)。(3)常绿、速生优先,注重乔灌结合。(4)注重利用优良乡土树种,积极推广引进取得成效的优良树种。(5)选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6)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6.1.2树种选择要点6.1.2.1防护林(1)应根据防护对象选择适宜树种,一般应具有生长快、防护性能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等优良性状。(2)营造农田、道路、沟渠防护林的主要树种还应具有树体高大、树冠适宜、深根性等特点。(3)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瘠薄山地,要注意选择根系发达、耐风蚀、干旱的树种。6.1.2.2用材林(1)树种应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材质好等特性。(2)对培育大径材的珍稀、珍贵树种亦应有计划发展。6.1.2.3经济林(1)应具有优质、高产的性状。(2)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品种。(3)水果类经济林须为常绿类。6.1.2.4风景林树种应具备树形美观、观赏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6.1.3主要造林树种见附录1。6.2造林密度6.2.1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树种确定造林密度。主要树种造林密度见附录2。6.2.2以下情况,造林密度可按《主要树种造林密度》的中高限:(1)防护林、以培育中小径材为目标的用材林、矮化密植的经济林;(2)进行间伐或平茬利用的林种;6.2.3以下情况,造林密度可按《主要树种造林密度》的中低限:(1)没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半干旱地区;(2)培育大径材,不进行间伐的用材林;(3)长期进行林农间种或机械作业的造林。6.2.4有岩石裸露的造林地,按实际情况确定造林密度。6.2.5迹地上有目的树种幼树的,可适当降低更新造林密度。6.3种子和苗木6.3.1禁止使用带有森林病虫害检疫对象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6.3.2种子6.3.2.1积极推广种源适宜的良种,优先选用优良种源和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6.3.2.2播种造林种子的质量应达到GB7908规定的合格种子的标准。6.3.2.3检验林木种子质量的方法,执行GB2772的规定。6.3.2.4为提高播种造林成效,在播种前根据需要可对林木种子进行浸种、催芽、拌药等处理。6.3.3苗木6.3.3.1裸根苗(1)必须使用GB6000规定的1、2级苗木。(2)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优先选用种子园、优良种源的种子培育的GB6000规定的1级苗木以及优良无性系苗木。(3)经济林,选用品种优良、符合GB6000规定的合格苗木。(4)未制定国家标准的树种,各地可选用品种优良、植株健壮、根系发达的苗木。(5)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和风景区绿化,选用良种健壮大苗造林。6.3.3.2容器苗执行LY1000的规定。6.3.3.3苗木管理(1)苗木质量的检验和起苗、包装、运输、贮藏等技术,执行GB6000和LY1000的规定。(2)根据造林任务,就近育苗,避免长途运输造成损失。(3)执行《四川省林木种子管理办法》,落实“两证一签”制度。6.4造林整地6.4.1整地方法6.4.1.1穴状整地(1)穴状整地是山地、丘陵、平原广泛采用的整地方法。山地陡坡、水蚀和风蚀严重地带更应采用。(2)整地规格:采用圆形或方形坑穴,大小因林种和立地条件而异。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以上,大苗造林、竹林、经济林、培育大径材的用材林以及速生丰产用材林整地规格要大些,穴径和深度分别宜在50cm和40cm以上。6.4.1.2鱼鳞坑整地(1)鱼鳞坑整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方法。(2)鱼鳞坑为近似半月形的坑穴,外高内低,长径沿等高线方向展开,一般为0.6m~1.0m,短径略小于长径,深度为30cm以上。6.4.1.3带状整地(1)在坡度小于25的地块,营造经济林可采用带状整地方法。(2)山地丘陵带状整地要沿等高线进行,其形式有水平阶、水平槽、反坡梯田等。(3)带状整地规格为带宽60cm以上,深度40cm以上。带长根据地形确定,每隔一定距离应保留长为0.5m~1.0m自然植被。6.4.1.4全面整地(1)下列情况可采用全面整地:a.地势较平坦的;,b.实行林农间作的;c.坡度在25度以下、灌草茂密、不全面整地不便于营林生产的。(2)全面整地连片面积不能过大。山地、丘陵要适当保留山顶和山脊天然植被,坡长每30m,沿等高线保留3m宽天然植被。6.4.3整地时间应在雨季前或雨季进行,也可随整随造。6.5造林方法6.5.1植苗造林6.5.1.1植苗造林方式(1)裸根苗造林,坚持“三埋二踩一提苗”。苗干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再填土踩实,最后覆上细土。(2)开沟栽植地势较平坦的造林地,用机械或人工开沟,苗木植于沟内,填土踏实。6.5.1.2栽植深度根据立地条件、土壤墒情和树种确定栽植深度,一般应略超过苗木根颈。干旱地区、沙质土壤和能产生不定根的树种可适当深栽。6.5.1.3苗木处理造林前根据树种、苗木特点和土壤墒情,对苗木进行剪梢、截干、修根、修枝、剪叶、摘芽、苗根浸水、蘸泥浆等处理;也可采用促根剂、蒸腾抑制剂和菌根制剂等新技术处理苗木。6.5.1.4苗木都要分级造林。容器苗造林必须拆除根系不易穿透的容器。6.5.1.5其它措施栽植完成后,浇足定根水。提倡使用地膜覆盖、保水剂等保墒措施。鼓励推广应用滴灌设施。6.5.2播种造林6.5.2.1种子来源较充足,易于发芽生根并有一定抗旱性能的树种,在鸟兽危害较轻的地区,可采用播种造林。6.5.2.2播种造林方式人工播种造林。一般要先整地,墒情较好时采用穴播或条播,在操作困难的地段,可在雨季采用撒播。6.5.2.3播种量根据种子质量、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确定。6.5.2.4人工播种造林覆土厚度穴播、条播覆土厚度,一般为种子直径的3~5倍,土壤粘重的可适当薄些,沙性土壤可适当厚些。6.5.3分殖造林6.5.3.1插条造林穗条应采用1~2年生优良萌条,插穗长度30~50cm,直径1.5~2.0cm。干旱地区应深埋少露。6.5.3.2插干造林插干材料应采用截根苗干、萌生枝,长3~3.5m,干径3Cm以上。栽植深度在50cm以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2m左右的宜林地,杨柳类树种可以钻孔插干深栽。6.5.3.3分蔸造林为竹类的主要造林方法。6.6造林季节1)以秋季造林为主,雨季、春季造林为辅。2)春季造林一般在树木发芽前完成;雨季造林要注意雨情动态,适时造林。3)容器苗和带土坨苗木可不受季节限制,适时造林。造林季节天气干旱、土壤含水率过低、又无灌溉条件的,可延期造林。6.7抚育管护6.7.1抚育次数造林后就及时进行松土除草,与扶苗、除蔓等结合进行,对穴外影响幼树生长的高密杂草,要及时割除。连续进行3年~5年,每年1次~3次。商品林次数可造当多些,生态分益林次数可造当少些。对于实行林农间作的,可以结合间作作业进行抚育。抚育方法采用窝抚,以树干周围1平方米为限。6.7.2抚育技术与措施1)松土松土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5㎝~10㎝,干旱地区应深些,丘陵山区可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面积。2)除草根据需要,采取适宜的除草措施。3)平茬对具有萌芽能力的树种,因干旱、冻害、机械损伤以及病虫兽危害造成生长不良的,应及时平茬复壮嫩芽。4)以耕代抚a)适用条件以耕代扶适宜和于平坡、缓坡的造林地。b)以耕代扶方式以林为主方式:造林后的2年~5年,通过间种农作物或牧草,以耕代扶,促进苗木生长。林木郁闭后,停止间作。以林为主的以耕代扶方式要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间作作物以矮杆植物以宜,不应种植不利于林木生长的植物。5)栽培管理栽植的经济林要按照LY/T1557—2000的规定进行栽培管理。5.7.3管护对新造林地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森林病虫害防治要贯穿于营造林全过程,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法,协调使用各种防治方法,提高森林抗御病虫害的能力。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要尽量避免采用化学防治法。7低产低效林改造方式与技术要求7.1改造方式7.1.1补植7.1.1.1改造对象:适用于残次林、劣质林及低效灌木林、衰产期经济林。7.1.1.2补植树种:防护林宜考虑通过补植形成混交林或乔-灌-草结合的林分结构,商品林根据经营目标确定补植树种。7.1.1.3补植方法:根据林地目的树种林木分布现状,确定补植方法,通常有均匀补植(现有林木分布比较均匀的林地)、块状补植(现有林木呈群团状分布、林中空地及林窗较多的林地)、林冠下补植、林下套作等方法。7.1.3更替7.1.3.1改造对象:适用于残次林、劣质林、树种不适林、病虫危害
本文标题:成都市龙泉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502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