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儿童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之童年期
童年期是指个体从6、7岁――11、12岁的时期,属小学阶段。童年期的个体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态度,学会学习。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童年期是指个体从6、7岁――11、12岁的时期,属小学阶段。童年期的个体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态度,学会学习。学习活动及其特点学习是指学习者因间接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第一,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第二,由于学习必然发生的变化有时直接见诸行为,有的这种变化未必立即见诸行为。第三,学习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第四,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第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进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阶段。第二,这种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第三,学习过程是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第四,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因素非常重要。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强制性。第五,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学习兴趣的发展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为以下特点:由最初的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转向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最初的学习兴趣不分化,以后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兴趣;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一定作用,对中年级以后的学生,这种作用降低。童年期的认知发展记忆的发展1记忆容量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2记忆的主要特点有意识记无意识记(小学阶段)意义记忆机械记忆(逐渐)抽象记忆形象记忆(增长速度)3.记忆策略的发展复述(主动背诵)组织归类:简单联想归类→功能关系归类→按概念进行分类系列化(条理化):如向儿童提供一个词表:刀、衬衫、汽车、叉子、轮船、裤子、袜子、卡车、勺子、盘子,要儿童识记。聪明的晓晓不是采用复诵的方法机械地识记,而是把同一类别的项目放在一块记。她还发现这个单词表中按词义包括三个不同类别:餐具、衣服和交通工具,可以用它们作为4.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有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记忆监控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调节。童年期的思维发展1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质变(形象思维→形象逻辑思维)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10岁(小四)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2.思维形式的发展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例题】努力∶成功A.生根∶发芽B.耕耘∶收获C.城市∶乡村D.原告∶被告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掌握守恒(把握本质不变性)思维具有可逆性:反演可逆性;互反可逆性补偿关系的认知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二)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独立性日益增长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评价他人评价自己;一分为二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身体自我→活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稳定性逐步提高具体→抽象;外→内二、亲子关系的发展交往时间明显减少。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三阶段模式:父母控制(6岁以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以上)。三、同伴关系的发展(一)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受欢迎的儿童不受欢迎的儿童受忽视的儿童(二)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依从性集合关系期(一年级):依从教师平行性集合关系期(二三四年级):团伙整合性集合关系期(五六年级):依从伙伴五、六年级是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四、友谊的发展(一)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短期游戏伙伴关系:(3―5岁)单向帮助关系:(6―9岁)双向帮助关系:(9―12岁)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12岁以后)(二)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相互接近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五、欺负与被欺负女生更多地使用言语和心理欺负,而男生则更多地使用身体欺负。“竞争假设”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在学校参与竞争和追求成绩的结果,是对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应。“外部特异性假设”理论认为,儿童之所以受欺负是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如肥胖、戴眼镜、讲方言等。依恋理论则认为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是欺负产生的主要原因。“心理理论”(theoryofmind)是指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也可以说是儿童头脑中形成的一整套理解别人思想、感情和动机的方式。欺负他人的儿童知道如何去伤害对方,如何选择逃跑的机会,也就是说这些儿童对对方的心理有较好的把握,但他们就是喜欢给别人带来痛苦。童年期的心理卫生一、学会学习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二、培养良好的品行学习动机的秘密秘密一:学习动机不是越强越好耶克斯-道得森定律耶克斯-道得森定律: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的关系呈现倒“U”曲线,即动机不是越强越好,也不是越弱越好,而是有一个最佳水平,在这个水平时行为效果最好。耶克斯-道得森定律秘密二:内部动机好于外部动机德西效应“德西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发现的。他让大学生做被试验者,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第一阶段均无奖励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休息第一组:一个难题=1美元第二组:无报酬休息德西效应: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这是因为,当人们在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在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和冲淡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和原动力。要珍视内部动机!秘密三:积极的学习动机来源于有效强化强化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一)实验(二)强化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律(强化律):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呈现一个强化刺激,那么这个操作的强度就增加。强化: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一种程序。强化物:凡能增强某个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物,叫强化物。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强化的类型常用强化物举例强化类型强化例子消费品糖果、饮料娱乐看电视、唱歌、跳舞自主给予自由支配的时间成人的赞扬教师的表扬,书面通报表扬同伴的赞扬为同伴提供帮助竞争考试高分,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权利和责任担任班长,负责班级活动等头脑风暴:还有什么可以做为强化物?喜欢不喜欢ABCD判断哪种情况下是有效强化物1.斯库革先生付给比尔60美元,让他油漆围栏。比尔觉得60美元的薪酬对这项工作而言绰绰有余,所以,他倾尽全力去干,可是,当他干完后,斯库革先生说,我认为你干的活不值60美元,给你50美元。2.与上述情形相似,斯库革先生一开始只是答应给比尔40美元,当比尔做完后,斯库革先生赞赏他的出色工作,给了他50美元。3.大卫和芭芭拉在一个聚会中相遇,双方一见钟情,聚会结束后,他们在月光下漫步许久,当走到芭芭拉家的门口时,大卫说:芭芭拉,跟你在一起真的很愉快,这里有50美元,希望你能接受。4.玛尔塔的姑姑给了她50美元,让她下周六教小帕普打棒球,如果玛尔塔答应了,那么她将错过参选学校棒球队的机会。秘密四:合理的目标设置至关重要目标分解法(一)习得性无助——小白鼠的独白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鼠想要跳却怎么样也跳不高我们注定无处可逃未来会怎样究竟有谁能知道(二)目标分解法实例解析Skipsthresholdeffect/FootInTheDoorEffect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Effect)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二)目标分解法原理:目标分解:长景目标、中景目标、近景目标小步子原则及时进行有效强化秘密五:反馈需要具体且有针对性反馈原理(一)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二)反馈的原则1、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从“你真是个了不起的钢琴家。”到“我很喜欢听你弹这首曲子。”2、评价要具体从“弹得真好”到“喜欢他/她弹琴的节奏、喜欢他/她弹奏时专注的神情……”3、使用我信息从“你把玩具给小朋友玩,真是个好孩子”到“谢谢你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他觉得很高兴,我也很高兴。”4、关注学生的感受“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故事的”秘密六:与个体对已有成败经验的解释有关成败归因理论你看到了什么?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之一,就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可控或不可控内部或外部稳定或不稳定(一)归因的三个维度特莉萨的成绩一向很好,但是有一次考试得了D。这个成绩与自我感觉不太一致,这使她很不愉快。为了摆脱这种不愉快,特莉萨决定更加努力,以保证自己不会再得那么低的分数。同时,她也试图对自己的低分进行解释:“考试的题目很难。我当时的感觉不好。老师没有提前告诉我要考试。我没有十分努力。天气很热。”这些说辞也许能够使特莉萨对这一次的D有个解释,但是,假如她得了几次D,这种解释或许就不奏效了。她也许会认为自己从来都没有喜欢过这个科目,或者老师偏爱班级中的男生,或许评分较严。所有的这些观点和原因解释,都是为了避免两种看法之间的冲突所带来的不快:即“我是一个好学生”和“我在班里不够好,这都是我的错。”特莉萨尽量为自己的低分找一个借口,以使自己作为好学生的概念不受冲击,她将成绩差归因为哪些自己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二)个体归因影响行为动机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稳定不稳定不可控天资、能力心境、疲劳任务难度运气可控持久努力一时努力他人偏见他人帮助成功时认为自己能力强,趾高气扬;失败时怪脑子笨,垂头丧气成功时,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失败时,相信努力总会成功成功时提醒自己认真应对;失败时则归咎客观原因,并期待后续任务难度降低成功时认为自己侥幸;失败时则自认倒霉,祈求好运降临一个控制点(定位)定位于内部的个体会认为成功和失败是由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造成的。一个将控制点定位于外部的个体倾向于认为运气、任务难度、他人的行为导致了自己的成功或者失败。内部控制点通常认为是自我效能感,即认为自己的行为起决定的作用。智力水平相当的学生,内部控制点较高者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控制点是学生学业成绩的第二个重要的预测源(第一个是能力)(三)应用:引导学生对学业成败作合理的归因积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二句)(1)成功→能力强→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2)失败→→/→。消极的归因模式(请仿写第三句)(3)成功→→/→。(4)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参考答案(2)失败→缺乏努力→内疚/对成功的相对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3)成功→运气好→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从事有成就任务的期望。秘密七:教师家长的期望有神奇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寄以期待,学生就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秘密一:学习动机不是越强越好(耶克斯-道得森定律)秘密二:内部动机好于外部动机(德西效应)秘密三:积极的学习动机来源于有效强化(强化理论)秘密四:合理的目标设置至关重要(目标分解法)秘密五:反馈需要具体且有针对性(反馈原理)秘密六:与个体对已有成败经验的解释有关(成败归因理论)秘密七:教师的期望有
本文标题:儿童心理发展与家庭教育之童年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0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