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中国古代陶瓷史》文化讲座
福鼎二中第三届科技文化节《中国古代陶瓷史》文化讲座主讲人:林秋华主办单位:福鼎二中史地组2004年10月《中国古代陶瓷史》第一讲新石器时代的陶瓷工艺陶猪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姆渡文化,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长6.7厘米从事稻作生产的河姆渡氏族,其家畜饲养业也有一定规模,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狗和水牛,猪的数量最多,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在遗址中到处可见。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一件陶盆,其上刻有一束捆扎整齐的稻穗和猪纹,反映了养猪与农业的密切关系。陶罐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左右,食器1962年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出土口径20厘米、高18厘米这件陶罐是迄今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型陶器之一。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据此可以认定中国的新石器时代起源于1万年以前,大致与西亚的新石器时代的起源年代相当。这种陶罐出土于仙人洞的下层,当时人们还居住在洞穴之内,使用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的各种骨角器和打制、磨制的石器,反映出当时的生产经济以渔猎和采集为主。仙人洞下层出土的一些陶片,全为夹粗砂红陶,火候低,陶色不纯,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系用手捏制成器,制陶技术相当原始。黑陶釜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炊具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高25.5厘米釜是与灶配套使用的炊具,用于煮食。这件黑陶釜的底部已部分脱落,从脱落的痕迹可以看出这件黑陶釜是用泥片贴筑法制成的。泥片贴筑法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普遍使用的一种制陶方法,先把陶泥弄成片状,再把陶片层层相贴,直至贴筑成器形。小口尖底陶瓶新石器时代距今约6000年仰韶文化汲水工具1958年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出土高46.2厘米在其腹部两侧的环耳处系绳,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因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于水中;注满水后,重心移到瓶的中下部,瓶口就朝上直立起来。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葬具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这件彩陶盆是儿童瓮棺的棺盖。仰韶文化流行一种瓮棺葬的习俗,把夭折的儿童置于陶瓮中,以瓮为棺,以盆为盖,埋在房屋附近。这件陶盆上画有人面,人面两侧各有一条小鱼附于人的耳部。有的学者根据《山海经》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师“珥两蛇”的说法以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布纹陶钵底部印痕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口径14.7厘米这件陶钵的底部有布纹印痕,是制陶时把未干陶坯放在麻布上衬垫所致。布纹纹理粗细不均,粗线直径约0.4厘米,细线直径约0.05厘米,反映出当时纺线、织布的水平低下。半坡遗址出土有许多纺线工具-陶纺轮,用陶纺轮纺好一定量的线以后即可织布。当时人们织布使用的工具是水平式踞织机,又称“原始腰机”。新石器时代.白陶双层口鬶,大汶口文化,这是个鸟形的鬶,最特别的是它的双层口沿,口沿四周还饰有三角形镂孔,双层的口很少见,既可阻挡灰尘杂物,又是很强的装饰效果。白陶双层口鬶新石器时代.鳖形墨陶壶,仿鳖形造,壶腹即鳖身,短尾,周围有4个小爪,每爪有两孔,以作系绳之用。鳖形墨陶壶波折纹长颈壶,马厂类型,褐黄陶,高24.8厘米,口径9.3厘米,底径9.7厘米,1975年青海省乐都县柳湾出土,青海省文物考古队藏。波折纹长颈壶彩陶钵,新石器时代,盛水器,马家窑类型,1975年甘肃临夏水地陈家出土,高10.4厘米,口径29厘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藏。彩陶钵新石器时代,盛水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高15.6厘米,长24.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彩陶船形壶白彩陶豆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公元前2500年)高29.3厘米1974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白彩陶豆彩陶花瓣纹盆,新石器时代,盛水器,仰韶文化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高12.2厘米,口径20.3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彩陶花瓣纹盆彩陶鲵鱼纹瓶,汲水器,新石器时代,庙底沟类型,甘肃甘谷西坪出土,高38厘米,口径6.8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彩陶鲵鱼纹瓶彩陶人形浮雕壶,新石器时代,盛水器,马厂类型,青海乐都柳湾出土,高34.4厘米,口径9.3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彩陶人形浮雕壶新石器时代.彩陶双体罐,卡若遗址出土,夹砂黄陶,绘黑彩,双体纹饰各个相同,其一为折线纹,其一为菱形纹,器形独特。彩陶双体罐彩陶筒形瓶,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四川巫山大溪出土,高19.2厘米,口径6.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彩陶筒形瓶彩陶蛙纹瓮,新石器时代,容器,马厂类型,青海柳湾出土,高52厘米,口径19厘米,青海省彩陶中心藏。彩陶蛙纹瓮彩陶舞蹈纹盆,盛水器,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高14厘米,口径28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彩陶舞蹈纹盆黑陶蛋壳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山东日照出土,高26.5厘米,山东省博物馆藏。黑陶蛋壳杯黑陶高足杯,新石器时代,盛酒器,屈家岭文化,河南浙川黄楝树出土,高19.5厘米,口径7.5厘米,河南省博物馆藏。黑陶高足杯黑陶贯耳壶,盛水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江苏吴江梅堰出土,高15厘米,口径7.2厘米,南京博物馆藏。黑陶贯耳壶黑陶壶,盛水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1983年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高1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黑陶壶新石器时代红陶鸟形器,齐家文化,此鸟形器结合了雕塑与刻划的表现手法,鸟身的一侧刻着细线翅翼纹,另一侧刻细线幼鸟纹,还印有小圆圈纹。红陶鸟形器红陶绳纹碗,大地湾文化,容器,甘肃秦安大地湾1期遗址出土,高7厘米,口径17.8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红陶绳纹碗红陶双耳罐,新石器时代,盛水器,齐家文化,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出土,高12.6厘米,口径10.7厘米,甘肃省博物馆藏。红陶双耳罐红陶双耳三足壶,裴李岗文化,1978年河南新郑裴李岗出土,高13.9厘米,口径6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红陶双耳三足壶红陶小口尖底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汲水器,陕西临潼姜寨出土,高54厘米,口径6.5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红陶小口尖底瓶《中国陶瓷史》第二讲夏商周时期的陶瓷工艺刻划符号陶片夏朝时期河南省临汝县煤山出土此陶片为夹砂灰陶,从其厚度看,当为瓮一类大型器物的残片。器表所遗留的符号,系刻划而成陶排水管商朝时期1975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长42厘米、直径21.3厘米这些陶排水管是建筑物周围的泄水设施,为圆筒形插口式,一端较粗,大口,平沿。另一端为小口,可套入另一节的大口内。鬲范商朝时期商前期(约公元前16-14世纪)铸铜陶范1954年河南省郑州市南关外出土长23厘米、宽24厘米郑州南关外有一处铸铜遗址,面积为1050平方米,遗址中发现有坩埚残片、红烧土、炼渣、木炭,上千块陶范及铜器。从陶范看,有鼎、斝鬲、斝爵、钁刀、锥、镞等铜器的内范和外范,其中以镞范、钁范数量最多,包括单合范、双合范和复合范。在郑州商城之北还有一处紫荆山铸铜遗址,也出土了大量陶范,是以铸造铜刀、镞为主,说明商代的铸铜手工业也有了分工。原始瓷尊商朝时期商前期(约公元前16~前14世纪)酒器1953年河南省郑州市出土高11.5厘米、口径18.3厘米中国目前可以确定最早的原始瓷器为商代早期的,其成份是高岭土,釉色施在器表和部分口沿内,呈玻璃质面,以青绿色釉为主,少数呈褐色和黄绿色。胎骨细腻,以灰白色居多,烧成温度约在1200℃左右,质地硬,没有显著的吸水性,已具有瓷器的特征了。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山东等地都有商代原始瓷器出土,而以南方为多。此尊的形态和纹饰,颇具南方原始瓷器的特点。白陶簋盖商朝时期商后期公元前14-前11世纪食器口径18厘米,高6.5厘米白陶在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墓葬和遗址中就已出现,商代王室使用的刻纹白陶,则无论在质地、造型、纹饰方面都有新的发展。其表面经过加工修理,制造方法是比较普遍的是采用泥条盘筑法,也用轮制法制成的。白陶上的花纹,实现勾出细而浅的图案轮廓线,待陶坯晒干后再刻上去,有纹、纹、龙纹、兽面人体纹、蝉纹、云纹、雷纹、圆涡纹、弦纹、绳纹、附加堆纹、几何纹等。器类有豆、簋、盂、盘、瓿、、卣、斝、大口尊、瓮、罐、器盖等。印纹硬陶罐商朝时期马桥文化盛食器1960年上海市马桥出土高29.5厘米、口径24厘米今上海马桥地区是上古吴越族聚居区,印纹硬陶是当地主要的生活实用器。这件典型器物的出土,代表了当时的文化面貌。陶罐口沿刻有象形符号,烧成温度较高,质地桔红色,坚硬细腻。此类陶器的器表用拍印方法装饰出席纹、雷纹、回字纹等几何图案为主的纹样,故这类器物被称作“印纹硬陶”。它最早出现于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盛行长江沿岸地区,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物。印纹硬陶杯商朝时期西周酒器1975年福建省闽侯县出土这件陶杯的造型比较粗糙,制作不太规整。器表呈灰色,杯的把柄上饰扉棱。福建上古时代属于越族的一支闽人的聚居区,印纹硬陶是其具有代表性的遗物。除印纹硬陶外,还有一些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铜器出土,如铜锛、铜矛等,表明了闽越已受到了商文化的一定影响。四系青瓷尊西周时期西周盛酒器河南省洛阳市出土高18.2厘米这是以瓷土作胎,经高温烧成的原始资器。它的胎质呈灰白色,无吸水性,青灰色釉,敲击时能发出铿锵的声音,是中国古代瓷器的早期形态。原始瓷豆西周时期西周盛食器陕西省长安县出土高7厘米西周晚期的原始瓷器多为豆、尊、罐、壶等生活用具。在北京市琉璃河,河南省洛阳市、襄县,陕西省长安县、扶风县、宝鸡市,江苏省丹徒县、句容县、金坛县、溧水县,浙江义乌县、德清县、衢州市,安徽省屯溪市等地,都曾发现为数众多的西周时期的原始瓷器。双耳陶罐春秋时期西南夷食器云南省德纳县出土高12.9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6.2厘米云南地区古代为西南夷的活动区。这件陶罐为灰褐色夹砂陶质,敛口,双耳,鼓腹,素面,用泥条盘筑法制成,是西南夷的遗存之一。白陶瓿,商代,高20厘米,口径18.5厘米。陶质洁白细腻,造型及花纹模仿青铜器,工艺极为精细。河南安阳市出土,北京博物院藏。白陶瓿高33.2公分,安阳小屯出土白陶罍,商朝晚期,纪元前12世纪,华盛顿佛利而博物馆。白陶罍夏.嵌贝彩绘陶鬲,高29.5厘米,口径22厘米,1974年出土于敖汉旗大甸子墓地。泥制褐陶,口沿上镶嵌4个贝壳,贝壳间还粘贴有4个圆形蚌泡,器壁用红白两色绘制成沟云形图案。嵌贝彩绘陶鬲西周,青釉大口尊,高12.3厘米,口径18.7厘米,足径12.5厘米,深圳玺宝楼青瓷博物馆收藏。青釉大口尊西周,青釉锯齿纹四系罐,高27厘米,直斜短颈,丰肩,腰部至脚处渐斜收,圈足,全身施青釉,厚薄不匀明显。青釉锯齿纹四系罐夏,陶鼎,由褐色夹砂陶制成,腹部饰有方格纹,三足外侧有戳印的附加堆纹,方格纹是二里头文化的陶器纹饰之一。陶鼎《中国陶瓷史》第三讲秦汉时期的陶瓷工艺圉人陶俑秦朝时期明器陕西省临潼市秦始皇陵区出土高68厘米近年在秦始皇陵区发现了两处真马陪葬坑,出土有陶俑、陶罐、陶盆等器物。陶罐和陶盆上刻有宫厩、中厩、大厩、左厩、三厩等5个厩苑名。从其名称看,这些马厩坑象征着秦王朝的厩苑,马是宫廷的苑马,陶俑象征苑内的养马人一圉人。陶量秦朝时期量器1963年山东省邹县出土高9.4厘米、口径20.4厘米、容积2000毫升秦代量器的质体有铜质、陶质和木质3种。此陶量外壁有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40字诏书。这种陶量出土甚多,都是当时的标准器具。陶仓两汉时期西汉明器1975年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出土高34.5厘米、腰径20厘米西汉前期当权者为改变秦朝的急暴统治,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使粮仓里堆满粮食,以致腐烂不能食用。这件陶仓模型出土时内盛鲜黄稻穗4束,既是当地把稻米当作重要主食的反映,也是当时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一种象征。彩绘兵马俑两汉时期西汉明器1965年陕西省咸阳市杨家湾长陵陪葬墓出土步兵俑高48~50厘米,骑兵俑高54~68厘米该陪葬墓共出土彩绘兵马陶俑2500余件,包括步兵俑1800多件、骑兵俑580多件和战车模型。它模拟当时军阵的真实情况,反映出当时军队正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主力的转化。大豆万石陶仓、大麦万石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陶瓷史》文化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66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