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乌苏市阳光绿景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剖析
1乌苏市阳光绿景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前言乌苏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东与克拉玛依市、沙湾县毗连,南与尼勒克县相望,西与精河县为邻,北与托里县接壤。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等民族。跨准噶尔盆地和北天山山地两大地貌单元,地势南高北低,依次分为高山、中低山、丘陵、平原、沙漠5个地形带。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气候,四季明显,降雨量少,空气干燥,夏季炎热,光照充足,年均气温7.3℃,年均降水158毫米。第一章基地解读一、基地位置与概况规划基地位于乌苏市南城区规划东一路东侧、南北向主干道东侧。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155313.7766㎡,约232.96亩。二、项目场地分析规划场地基本为长方形,用地东西长约610.4米,南北长约285.4米,场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场地内现状无建筑,地势平坦,适宜开发建设。用地最高点高程为611.75,用地最低点高程为597.47。三、周边交通规划基地位于乌苏市南城区,周围城市道路环绕,距离本项目北面约113米为规划道路七(道路红线宽37米)、西邻待甫僧路(道路红线宽38米)、东邻东一路(道路红线宽37米)、南邻北一路(道路红线宽49米),交通便捷。四、周边服务设施项目基地周边有学校、医院、供热站和行政管理机构等,周围已有居住区建设,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并且该基地处于乌苏老城区、奎屯、独山子三市之间,区位条件优越。五、上位规划内容乌苏市城市总体规划图中明确本案用地性质是居住用地。乌苏市控制性规划中明确了本地块开发控制指标,建筑密度不大于30%,建筑限高58m,容积率不大于1.2,绿地率最小值为35%,出入口方向要求为西、南。根据规划设计条件要求,本地块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用地名称为居住用地,沿街可兼容商业。建筑形式要求:建筑立面、色彩、造型:建筑应体现时代气息,建筑外观简洁、美观、大方,该建筑外立面造型、色彩、材质应与相邻建筑相协调。2第二章规划依据、规划原则一、规划依据1、新疆润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书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0.10.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XJJ013-2012)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8、《房屋建筑统一制图标准》(GB/T50001-2001)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03)1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1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JGJ100-98)1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8、《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19、相关专业所提供的设计资料20、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详细法规设计规范二、规划概念研究从区位分析可以看出,这里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得天独厚,本规划旨在将周围城市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形成更为优越的商业街区及绿色居住区。措施如下:(1)、项目的开发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丰富该路段的街景,提升该路段的商业价值,对城市的建设赋予社会责任感。(2)、注入企业的文化品质和一贯的经营理念,完善并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3)、规划合理与完善的片区配套服务功能,促成与城市周边地区的关联,形成城市标志性场所。(4)、规划形成丰富的建筑环境类型和人文社会结构,使建筑融入城市的、融入社会。1:以景观为主导的设计理念(1)结合国外最新规划设计理论-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规划理念。即在设计中建立生态网络化景观体系,通过水系景观、绿色通道、绿心、绿核等生态元素的重造,营造微型可持续、环保生态系统。(2)全景居住的理念。引入国内最新的情景洋房设计理念,注重从户型品质入手,整合住区景观体系。注重组团间景观构成,强调户型景观间融合设计。(3)叠加景观理念。小区内以低层、多层、高层景观层次的异质划分,强化不同高度条件下景观的层次分明。2:地域特色为主导的城市复兴规划理念——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从区域空间的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市政中心区、城市景观设计、片区商业中心等三个方面紧密联系,规划中整理三个方面各自需求,结合社区公共服务功能,提出城市复兴规划理念。如下几点概念:(1)文化和精神因素,促成小区与城市的关联,形成城市标志性场所为基本策略;(2)考虑对不同生活方式进行引导,通过建筑类型的变化形成丰富的景观和标识为手段。3:模式的借鉴,引入以下规划理念:(1)入口商业理念。在入口处设置便民服务的商业设施,有利于居民便利使用,同时降低商业对居住安静的冲击,便于形成安静的居住环境。(2)入口邻里中心理念。在入口附近设置大型商业配套服务设施,有利于商业3集中设置的原则,同时对周边一公里内居民进行服务,有利于城市周边地区开发,避免设施的重复,减少城市配套设施的投资。三、规划思想鉴于用地特殊的区位策略及概念要求,规划的指导思想确定为:建立一个形象丰富、亲水倚绿、生态和谐、配套齐全的节能型绿色住宅区。四、规划原则根据指导思想,确定以下几点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人车分流的原则充分考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存环境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求的基础上,将车流对人流的影响尽量减小到最低的程度。以满足需求为目标,高效合理组织各类交通。从小区居民的需求出发,为人们提供生活舒适、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居住小区。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节约用地,注重建筑节能,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重视环境保护。4、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和效益原则。力求塑造一个具有幽雅环境、文化内涵、经济效益和鲜明个性的绿色生态居住空间;同时适应土地开发和建设实际,正确处理规划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实际操作性之间的关系。5、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在开发居住建筑的同时处理好与现有周边地块的衔接关系,确保整个小区的完整性。6、以多样变化的布局手法,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确保住宅建筑的形态识别性,在变化中追求整体的秩序和协调。7、在规划及建筑设计中贯穿市场概念和品牌战略,以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第三章设计思路根据现有场地地形的语言作为设计的源泉,协调布局,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安排楼房的位置和朝向,从投影平面上考虑日照要求与楼间绿地的空间安排,最大限度满足每个住户单元有观景的视觉空间。在道路布局以曲线迂回绕行,造成开敞流动的空间感和通透的景观面,形成融于自然景观且错落有致的建筑组群。第四章总体布局1、规划格局整个规划按照“一心、两轴、二带、三组团”布局模式。1、一心(商业服务设施中心)入口设置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满足邻近居民购物需求。同时公建中心是整个小区的主中心,承担小区主要服务功能。2、两轴(小区主入口南北走向及次入口东西走向的水系景观轴)两轴是整个小区主体景观轴线。作为景观重要节点,小有水系,大有广场、喷泉、景观柱廊户外休闲设施。3、二带(贯穿东西底层住宅组团的景观带)3、三组团(西部组团、中部组团、东部组团)2、院落格局组团空间内设置庭院空间,尺度适宜,围合较好,领域感强。即在封闭院落空间的引入的基础上,强化院落之间的开敞式公共空间,进而为居民提供了广阔的户外活动空间,形成空间序列上的层次性和延续性。同时院落空间的实现,是对传统住宅亲密邻里关系的怀念。提供丰富的交往空间和休憩场所,有利于社区意识的培养和社区情感的积累。3、景观规划(1)、结合地形基础上的景观规划。规划把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利用好自身地形作为首要立足点,沿小区干道灵活布置小区组团,形成组团空间,创造优美小庭院,并满足竖向设计要求,力求创造出一个富有鲜明景观特色的居住区。规划立足于完美结合地形并使居住小区完整统一的立意构思,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区域设置的停车场,既使整个小区景观丰富、灵活多变,又显著的减少了投资。(2)、中国传统景观规划的再现。运用中国传统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并结合道路景观处理,在居住小区4内塑造优美的环境景观,从而使入住居民产生强烈的“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之感,极大的提高了小区品位。第五章道路交通系统一、对外交通系统根据规划设计条件要求,设计在南侧规划北一路与西侧至待甫森路各设置一个出入口。南侧为主要出入口,西侧为次要出入口,以便于居民出行及就近休闲。二、内部交通系统结合基地现状,考虑居民出行的便捷与安全,小区采用迂回弯曲的形式,充分体现“通而不透,畅而不直”的设计原则。且采用此形式以使行车者降低车速,保证安全。小区主要道路采用迂回弯曲的形式联系东西两个区域,从整体上满足车行交通。各入口处放大处理,增强道路的延展性。从整体上看,小区主干道与车行系统、宅间小路交织成网状,共同形成层次分明的道路骨架。基地主干道宽6米;外围环路宽6米,组团路宽4米。院落宅前道路宽2.0米,步行小路宽1-2.5米。尽量减少车路照明,以减少车道夜间照明对住房室内空间的干扰。步行系统则兼顾考虑交通便捷与园景构图两方面步行碎石或穿越绿地或依傍车道,形成活泼的风格,而又避免了机动车穿行对休闲活动人群的干扰。三、步行系统小区步行系统结合水系绿廊和铺地布置,沿小区的人行出入口延伸一条人行道至南北、东西向景观轴形成小区的主要步行系统。分布在绿化环境中的散步道、小路等,它与小区内部的活动广场、休闲步道、贯穿小区东西南北一起构成了住区内部的相对独立、安静的步行系统。住区步行系统结合水系景观环境绿化设置联系各个组团,并通过小区主干道相互联系,既保证了组团的宁静、安全,互相之间又有联系,体现了小区内部交通系统的独立与完善。四、静态交通系统规划依据规范要求设置停车场(库),小区的地下停车库考虑地形特点在小区主出入口中心商业集中设置一处,共计403个车位。地下坡道的位置既保证车辆的便捷又尽量减少对小区住户的干扰。按规范要求在基地内设地面停车场。为了给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空间,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住宅小区停车方式以沿组团车行道的适当地段设置室外停车位,解决居民停车问题。室外停车场地均用空心植草砖进行地面铺装,增大绿化面积,减少日光反照。将地上停车与地下停车相结合,区内地上停车为生态停车场,停车场处于道路尽端,便于减少汽车穿行和倒车。小区内自行车停放在每幢住宅底层车库内解决为主,高层住宅地下车库中也有适量的自行车停放空间。第六章环境设计一、突出自然、生态、经济的生态观环境设计突出自然和绿色,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体现现代生态观念。注重现代、简洁、流畅的布局方式,使各种道路构成更加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设计中充分考虑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朴实的材料,来创造一种丰富的室外环境。二、注重层次结构中的差异性1、小区绿化环境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小区中心集中绿化、组团集中绿化和宅间绿化。(1)、中心集中绿化为开放式绿化空间,采用较为自然、自由的布局手法,结合一些文体活动以展现小区现代、大方的气息。(2)、组团集中绿化分布在各个组团的中心位置,为半开放式绿化空间,加以一些几何化的铺地、环境小品的变化形成一种与中心集中绿化空间尺度和感受上的对比。(3)、宅间绿化则为私密性的绿化空间,采用较几何化的布局以形成一种都市中亲切、精致的空间效果。层次结构的差异导致各绿化空间所采用的设计手法、形成的空间效果各不相同,而在布局上则采用点、线、面相互结合的方式以达到整个小区景观的完整性。2、小区绿化景观构成。5以小区水系景观主轴线,把庭院绿化、小区集中绿地及沿路景观有机联系并穿插在一起。收放适度,空间感强烈,形成丰富宜人的视觉走廊。沿路开敞绿地设规则绿篱及花饰铁艺栏杆,以确保小区安全。三、植物种植植物种植以落叶乔木为基调,点缀长绿乔木,中心绿地以大面积
本文标题:乌苏市阳光绿景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36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