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1第1章-经济地理学绪论
经济地理学李文慧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资环系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运用多种理论思维和实践视野,让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基本范畴,掌握经济活动的“区域综合、空间差别和空间分异”等空间性质,能够对社会经济的空间内涵与过程进行动态分析,熟悉学科的演化过程与发展特点,了解当代经济地理学的热点领域及其相关研究方法。本课程的的教学内容•导论;•微观研究:单区位企业-跨国企业进行企业区位及空间组织分析;•中观研究:区域内、区域间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宏观研究:经济全球化;•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参考书目:•①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②陈才主编,《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学出版社•③陈艳芳主编,《经济地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科学出版社•④耿莉萍、陈念平主编,《经济地理学》,机械工业出版社•⑤苗长虹等主编,《新经济地理学》,科学出版社第一章导论本章要点:•1.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三阶段•2.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3.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4.经济地理学的应用•5.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进展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的发展1.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三阶段1.1.1史志描述阶段(17世纪前)(1)特点•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2)标志•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1.1.2商业地理研究阶段(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1)特点•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2)代表著作•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1.1.3经济地理学研究阶段(1)概念的提出•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1.2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空间研究尺度变化:•企业区位(1940年代之前)•区域产业布局(1950年代-1980年代)•全球分工与合作(1990年代之后)(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企业内部不同组分空间结构的研究(3)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变化•规范性分析-实证主义分析-行为主义分析-结构主义分析-文化转向游记描述分析规律日常生活需要生产建设需要思维能力需要学科完善程度发展阶段图1:经济地理学发展思路示意图图2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第二节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2.1定义•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2研究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2.1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产业(或初级产业),包括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供水、气、电等;第三产业,包括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产业,包括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2.2.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分部(如工厂、商店、运输公司等)的公司的区位的综合研究。2.2.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联合、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如大经济格局变化)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3.2.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等。2.3学科性质•2.3.1地域性。地域性是地理学的根本特性,也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经济现象都是与一定的地表空间相结合,落实到某一地域上,与一定的地理环境相关联的,这就是地域性。•2.3.2综合性。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经济活动地域系统,包括各经济部门在地域上的布局,也包括各地区经济部门的结构、规模和发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门结构的相互联系。因此经济地理学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特征。•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科学范围内的边缘学科。第三节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图3地理学学科体系一、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图4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一)通论经济地理学•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它把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一般原理。如关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等等。•(二)区域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历史最悠久的分支。记述阶段的经济地理,多以区域经济地理的形式出现。区域经济地理学以地域范畴明确的区域为单位,研究其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地域生产综合体与经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地域分工以及与其它区域的关系等。•(三)部门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以经济活动的某一部门为单位,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部门经济地理的研究,在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在总结各部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并用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四)公司(企业)地理学•公司地理学是研究公司空间结构、空间行为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公司地理学一词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研究领域包括公司增长的空间研究,公司的空间结构,公司与环境的关系,公司活动与区域发展等。•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一)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配置才能满足人类需要等问题。经济地理学试图寻求经济活动的区位和空间组织的一般规律。而这种空间分异规律形成的关键是经济规律的作用。因此,掌握经济学相关知识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考虑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于经济学的资源有效配置也具有重要意义。•(二)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又该怎么办”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与经济地理学十分接近。经济地理学在发展中借用了不少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三)经济地理学与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按照政治经济学观点,生产关系(国家制度等)和生产力(经济活动)互相影响。经济地理学家在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时,应该考虑国家制度等生产关系的影响。•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于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学好经济地理学,应该具有相关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关联的理论。经济地理学对于自然地理学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四、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技术条件是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的重要决定因素。技术水平的提高,常引起经济区位的变化。因此,经济地理学家必须掌握这些相关技术领域知识,才能提高研究水平。第四节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持续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是壮大民族、提高国民意识、解决区域社会问题、优化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区域竞争力是指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争夺资源或市场的能力,或者说是一个区域在更大区域中相对于其他同类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一、区域竞争力提升问题•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区的人口生存问题,经济地理学家均可开展相应的研究。二、人口问题图5世界人口增长•由于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便决定了它比其它许多学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告诫人们注重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三、环境问题•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可以研究贫富差异的区域格局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地理条件,并借助一定理论提出缩小这些差异的措施。四、贫富差异问题第五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一、国际经济地理学研究热点领域•(一)全球化的研究•(二)技术进步空间影响的研究•(三)环境与管制研究•(四)区域发展研究•(五)企业区位和企业战略研究•(六)社会问题的经济地理研究•二、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进展•(一)“以任务带学科”的发展•(二)理论研究相对薄弱•(三)国土开发和规划、区域发展、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领域成为研究主力。•(四)乡镇企业研究和外资研究成为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地理学的热点领域•(五)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思考题1.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2.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应用领域。4.谈谈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进展。5.我国经济地理的研究进展。
本文标题:1第1章-经济地理学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12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