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高考化学选考试题分析
高考化学选考试题分析一、2016年高考选考模块数据题号考试人数平均分满分率0分人数0分率183497811.041.895%30458.705%1921725.370.368%41919.29%2011491.420%71862.49%数据显示,选择不同模块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从试题的难度来看,各模块难度差异不大,但考后的平均分以及满分率、0分率显示,各校主要以选考有机为主,选择结构模块与技术模块的考生,主要以学业水平处于中下层的学生为主。可以说,结构模块与技术模块的选择已经被边缘化。学生差异、选择差异18-I下列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2:1的有A.乙酸甲酯B.对苯二酚C.2-甲基丙烷D.对苯二甲酸答案:BD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机命名规则掌握不到位,部分学生因不能根据有机物名称写出有机物结构而失分。二、试题分析18-I(2013)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超过7个的有A.已烷B.已烯C.1,2-二溴丙烷D.乙酸乙酯18-I(2014)图示为一种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除草功效,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中含有三种含氧官能团B、1mol该化合物最多能与6molNaOH反应C、既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够发生加成反应D、既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也能和NaHCO3反应放出CO218-I(2015)下列有机物的命名错误的是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考查内容等效H(隐含命名考查)同分异构数(隐含命名考查)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物质命名等效H(隐含命名考查)小结近几年在18-I的考查上,已经尽可能地避免考查内容的重复出现。但是,作为点的考查,不可避免地出现周期性重复。18-II18-II富马酸(反式丁烯二酸)与Fe2+形成的配合物——富马酸铁又称“富血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以下是合成富马酸铁的一种工艺路线: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_____。(2)C的结构简式为_____。(3)富马酸的结构简式为_____。(4)检验富血铁中是否含有Fe3+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____。(5)富马酸为二元羧酸,1mol富马酸与足量饱和NaHCO3溶液反应可放出____LCO2(标况);富马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同为二元羧酸的还有____________(写出结构简式)。综合考查。试题设计情景是以药物合成的工艺路线图,考察《有机化学基础》中的主干知识。考试形式与主体内容与往年类似,稳定性较好。不过在有机题中插入了无机离子的检验,给考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2%的学生17分,10%的学生19分)18-II特点基础知识: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烯烃与卤素单质的加成反应等,涉及到对于有机结构变化的分析能力(烯烃的氧化)。羧酸的性质(与碳酸氢盐反应)以及有机金属络合物中金属离子的检验(通过Fe3+的检验与无机化学相联系)。基础技能:对有机合成路线的基本认识。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类型的辨别、有机结构简式的书写(立体异构)、同分异构体的分析。18-II“双基”分析18-II考生答题主要存在的问题(1)从环己烷的错误答案(环己烯、环己稀、环己环、苯己烷、笨己烷、己烷、环已烷、环巳烷、六碳环烷烃、六碳环己烷等)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简单有机物的命名规则以及书写的掌握还有很大问题。(2)具体情境下的实验表述能力差。题目中检验Fe3+的实验操作是无机离子检验中非常基础的的知识,从学生大体情况来看,一是基本实验操作表述的基本结构不清楚、二是鉴别试剂选择能力较差(首选应是硫氰酸钾,很多选择了氢氧化钠、苯酚等。虽然原理没有问题但反映出对于试剂灵敏度的考虑不到位)。(3)基本技能仍是短板。计算能力弱、对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认识不到位或是有机化学的结构观没有形成(题目中已知富马酸是反式结构,但学生在答题时忽略了这个重要信息。本题中失分率最高的两个点都有烯烃的立体异构有关;另外在书写结构简式时常见化学键、官能团不规范如等)。19–I(6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第四周期元素中,锰原子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B.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C.卤素氢化物中,HCl的沸点最低的原因是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最小D.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19–II(14分)M是第四周期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次外层的所有原子轨道均充满电子。元素Y的负一价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的相同。回答下列问题:(1)单质M的晶体类型为______,晶体中原子间通过_____作用形成面心立方密堆积,其中M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2)元素Y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其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写元素符号)。元素Y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该酸根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3)M与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已知晶胞参数a=0.542nm,此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g·cm–3。(写出计算式,不要求计算结果。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②该化合物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其原因是________。此化合物的氨水溶液遇到空气则被氧化为深蓝色,深蓝色溶液中阳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19题特点19-I,涉及原子的轨道表达式认识、元素周期律、氢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均为结构中的基础知识内容。19-II中,晶体类型、晶体内微粒间作用、配位数、核外电子排布式、第一电离能、HClO4化学式、ClO4-空间构型、晶胞常规计算、配合物的形成、[Cu(NH3)4]2+的认识。19题“双基”分析(1)小题19(II)(1)中的配位数答成“4”或“8”。这可能是从晶胞直接观察的来判断的。没有记住“金属原子最密堆积的配位数是12”的这个原则。(2)小题19(II)(2)中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原子答成“Cl”。这说明虽然学生知道同周期从左至右电离能是递增趋势,但容易忽略0族原子,这是可能是因为0族原子在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中存在感太低。“正四面体”答成“四面体”。理解和记忆知识的细节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忽略这个关键的“正”字。19(II)(3)①能把密度表达式完全写正确的学生不多。错的最多的是晶胞中结构单元的数目和体积的表达式中单位转换。此外,粗心错误最多的是体积表示少写三次方。②中,大多数学生只能理解到“能与氨水反应”这个层次,没有把它与配合物的概念联系起来。说明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形成“沉淀溶于氨水-形成配合物”这类常识性反应没能理解。19题考生存在的问题20-I(6分)下列单元操作中采用了热交换设计的有A.电解食盐水制烧碱B.合成氨中的催化合成C.硫酸生产中的催化氧化D.氨碱法中的氨盐水碳酸化20-II海水晒盐的卤水中还有氧化镁,以卤水为原料生产镁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脱硫槽、搅拌槽均用于脱除卤水中的(填离子符号),M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2)除溴塔中主要的离子方程式为。(3)沸腾炉①和②的主要作用是。沸腾炉③通入热氯化氢的主要目的是。(4)电解槽中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5)电解槽中阳极产物为,该产物可直接用于本工艺流程中的。特点:基于模块特色,以海水的综合利用为背景,重点考查工艺流程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运用。这道题考查的知识涉及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水解原理和电解原理等,还有工业上的一些基础知识,学生要想正确作答此题,则这几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双基”分析:20-I,教材中化工生产基本流程中基础工艺,合成氨、硫酸工业中的热交换过程。20-II中,食盐除杂、除溴反应、水解应用、镁工业原理、生产工艺中的循环原则。20题特点和“双基”分析(1)题学生没能理解脱硫槽这种工业名词,因而答题时产生了困扰。一般能分析出脱除卤水中的SO42-,但也有学生回答S2-。部分学生受到脱硫槽中加入氯化钙的影响,回答CO32-、SO42-,正确率较高。(2)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好卤素的重要性质,有这样错答的:Br2+2Cl-=2Br-+Cl2。(3)题难度较大,很多学生不能从教材镁工业原理逆推,得出得造粒塔应得到氯化镁晶体。且氯化镁晶体带有结晶水,需要脱除氯化镁晶体中的结晶水才能得到无水氯化镁,才能用于电解制镁。很多学生也不懂得氯化镁晶体进一步脱水过程中会发生水解,所以整道题答题正确率不高。(4)由于学生化学用语基本能力偏弱,常见的错识有:Mg2+-2e-=Mg或Mg-2e-=Mg2+、Mg+2e-=Mg2+等。(5)题第一空正确率相对较高,但第二空可能没有分析清楚流程,回答的正确率不高。20题考生存在的问题三、教学建议1、牢固树立“源于基础、强化基础”的备考理念,扎实“双基”。从近年高考试题的分解中,得到“双基”考查高频考点,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课后练习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整体的化学成绩。2、关注学生在化学用语、呈答习惯等失分问题。使学生在答题细节上得到充分的指导,避免因呈答时出错。3、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有机解题的整体化、结构解题的抽象化、技术解题的工业化等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呈现,使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提升。4、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加深对基本技能的运用,在学科观念上得到提升。谢谢!
本文标题:高考化学选考试题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207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