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组旋风七怪•组长:张梦芮•组员:曹梦含关小宇卢彦飞•杨蕊李孟陈梅红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动机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指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活动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内部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满足。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措施•1、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目标分层,目标有高低,做到近远结合。)•2、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及时提问,用好作业批改和考试成绩分析。)•3、正确评价,适当表扬和批评•(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4、适当开展竞赛•(竞争要适量,方式要适当。)•5、合理利用外部奖励•(仅适用于缺乏内部学习动机的学生。)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A、问题要小而具体B、新颖有趣C、有适当难度D、要富有启发性。•引起认知矛盾的方法:•A、把与学生已有知识、信念相矛盾的现象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奇怪”之感。•B、当学生知识信念还不充分时,先给学生一个类似“法则”的知识,然后举一个不恰当的实例说明,以引发矛盾。•C、提出有多种答案可供选择的问题,引起学生选择冲突,从而激发求知的好奇心。2、培养学习兴趣•做法:A、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B、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定势。•C、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有趣多变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D、组织实践,让学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乐趣。•E、教师对所教学课的兴趣与热情为学生做良好示范。•F、不断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生知识不断积累,这是对某一具体知识领域产生稳定而浓厚兴趣的基本条件。•3、运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让学生把有所发现作为学习的主要任务。)•4、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要形成生成性课堂,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5、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和客观的归因•6、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消除学习无力感增加自我效能感二、如何让学生喜欢老师•1、关爱学生,用心去感化学生•2、赏识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3、要具有宽容心,用“真情”感染别人•4、德高学博身正1、关爱学生,用心去感化学生•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最崇高的,神圣的,这种崇高与神圣需要用教师的爱心来支撑。只要给予孩子们夸奖,他们就会十分感动,被老师的爱所感化后也会更加认真努力的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无形之中也是一种促进。2赏识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只要我们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学生也会感觉到老师的爱护与关心,因此他们会主动地接近你,听你的话,成为知心朋友,达成感情的共鸣,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这群可爱的孩子,孩子自然会与你亲近和交流,在不经意间你就成为他们心中信赖和喜爱的精神依托。3、要具有宽容心,用“真情”感染别人•在学生眼中老师是高尚的人格的化身,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的个性品质、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是教师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教师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增强自己的形象魅力,才能以不可抵御的力量吸引和影响学生。4、德高学博身正•俗话说“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水不仅是知识方面的,还有人格和魅力具备的,只有在道德观念和个人修养和才智各方面都优秀的,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要求学生品学兼优,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从而去影响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精湛的教艺吸引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关爱的雨露滋润学生。怎样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培养集体观念•让他们把自己融入到班集体中去,把自己看作其中最普通的一员,同时采取竞争机制,在思想和学习中让他们争上游,不落伍,不掉队,对于个别掉队的或是受到社会家庭影响的我们要以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具有社会性,丰富性,生动的特点。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可以亲自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在集体中朝夕相处互相帮助,从中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认识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集体能为个体创造机会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我们也为集体争得荣誉。潜意识里让学生这样做,也这样想,就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寻找教学契机。•朗诵诗歌•我们爱大地,爱蓝天;我们最爱最爱的是我们可爱的班集体,我们温暖的家。这里有慈祥的老师妈妈,教给我们知识,教会我们生活。用知识的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用智慧的清泉,滋润我们美好的心灵,为我们放飞知识的天空。我们爱江河,爱山峦,我们最爱最爱的是我们可爱的班集体,我们可爱的家。这里有亲爱的兄弟姐妹,风雨同舟,共同经历苦与乐。我们爱大地,爱蓝天,我们爱江河,爱山峦,我们最爱最爱的是我们可爱的班集体,我们温暖的家。四、如何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作业是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学、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是非常必要的。1、教师应树立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们眼中完美无缺的榜样,所以教师必须要注意言传身教,在板书方面要工整,作图用直尺、批改作业字迹清楚等,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由于教师的好的影响,学生也会养成相同会相似的习惯。四、如何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2、树立正确的作业观•教师可以把所学内容和培养学生技能联系起来,不再让学生做一些机械性的作业,而是让他们做一些更高层次的练习,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巩固性,通过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例如,趣味数学,在学习统计知识后,让学生记录家里的水或电的缴费记录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四、如何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3、创设良好的作业环境,培育端正的作业态度•非凡,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的作业效果可想而知众所周知,如果课堂上吵吵闹闹或者教室外热闹。而且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会对事物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在课中刻意将作业题按难易分散到各环节中,并尽量减少作业中机械的部分坚决杜绝拖堂赶作业,使学生在优化的作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达到作业满意的效果。四、如何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4、明确要求,行动监督,书写整洁,力求准确率达到100%。(1)作业前的要求:写作业就是考试,考试时有什么样的要求,作业就有什么样的要求。(2)作业时的要求:要求孩子在做作业时专心致志,独立思考,一丝不苟,坐姿端正,字迹清楚。(3)作业后的要求:在完成作业后,教师和家长监督学生自己检查,力求把错误都扼杀在萌芽状态四、如何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5、及时复习和预习•复习:学生通过复习,可以对知识掌握的更熟练,而且可以查缺补漏,针对某些问题,可以采用提问、讨论、思索和针对练习等方法。•预习:学生要学会做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预习,明确自己的问题和不解,在课堂上带着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新内容,学生可以采用浏览式或自学式预习。五、如何评价学生1定义2目的3原则4方法(一)定义学生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素质,情感态度等的发展过程和状况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二)目的•评价是为了诊断,更是为了促进发展,实施学困生的转化,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我们发现单纯的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教师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学校的评价机制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学生采取的教育行为方式。(三)原则•全面、个性、发展。•1、评价学生一定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因素。评价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要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求老师放下架子和师道尊严,杜绝成见,客观公正,注重艺术语言,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张扬。提出希望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对学生评价首先要知道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定要明白,了解学生不能只从老师的角度,依靠学生,家长可能更有效。通过调查报告,通过学生自己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是老师全面评价学生的前提。•3、老师评价学生一定不能模式化,不能贴标签。(四)方法•提到学生评价,人们很容易立刻联想到考试与分数。其实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方法之一,分数也只是学生发展情况的衡量指标之一。那么评价学生都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呢?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和手段是我们实施学生评价改革、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就介绍几组基础教育实践中常用的学生评价方法。•1、诊断性评价•2、总结性评价•3、形成性评价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又称准备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或教育活动进行之中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或特殊困难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它主要是对教育背景、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作出诊断,以便“对症下药”,据此进行教育设计。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它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学生前一阶段学习中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对本学科的态度;学生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身体状况及家庭教育情况等。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借助的手段主要有:以前的相关成绩记录、摸底测验、智力测验、态度和情感调查、观察、访谈等。2、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结果评价,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作出的评价。它要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发展达成目标的程度。终结性评价的次数比较少,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两三次,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进行。期中、期末考查或考试以及毕业会考等均属此类。3、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与诊断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之中开展。3、形成性评价•为了做到及时评价、及时反馈,形成评价一般评价次数较多,概括性水平较低,评价内容和范围主要是每个形成性单元的内容与目标。形成性评价所借助的主要手段有平常作业、学生成长档案袋、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六如何发生学习的迁移?•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3、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4、智力水平•5、定势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不同的学习对象具有共同因素,是学习迁移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两种学习对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学习时对于人在心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具有共同的要求,可以产生正迁移。•例如英语和法语在字形、读音和语法结构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学习这两门外语,在听、说、读、写能力及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方面有共同要求,所以学习时就容易产生正迁移。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又如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之间的共同因素较多,学习时也有正迁移。相反学习英语和汉语时,其间的共同因素很少,不易产生正迁移,如果用学习汉语的方法与模式去学习英语则可能产生负迁移。•所以从客观条件来说,学习对象之间具有共同因素,并要求学习者做相同或相似的反应,迁移就越明显,迁移效果就越好。2、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根据概括化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概括出两种学习存在的共同原理,也就是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效果。•这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识别或理解当前的事物或问题。学生对学得的知识经验进行了概括,就能反映同类事物问题间的共同特点和规律性的联系,对具体事物问题的联系也就越广泛,认识越深刻,就越能揭示没有认识过的某些同类新事物新问题的本质,并易于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中去,实现从一种情境向另一种情境的迁移。2、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例如心理学家奥弗曼进行的实验:•将二年级学生分成四个等组,每组112人,采用四种不同的方法训练他们学习两个两位数相加、三个两位数连加以及两个两位数与一个一位数相加。•A组:不概括,教师只告诉学生怎样写怎样加•B组:要求概括,教师不但告诉学生怎样写怎样加,并帮助概括出“写数字要使右行对直”这一规则2、已
本文标题:小学生心理活动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27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