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微生物学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1第一节鼻疽假单胞菌(Pseudomonasmallei)•鼻疽假单胞菌简称鼻疽杆菌,现在称为鼻疽伯氏菌(Burkholderiamallei),是假单胞菌属中最重要的动物病原菌;•主要侵害马属动物,引起急性(多见于骡、驴)或慢性(多见于马)的鼻疽病,偶尔能感染人和一些肉食兽。•临床上呈现:鼻鼻疽、肺鼻疽和皮肤鼻疽三种表现型,但共同的病变特征是侵袭部位(皮肤、鼻腔和气管黏膜、肺、淋巴结及其他器官形成特征性的鼻疽结节、溃疡与疤痕。•因此本菌主要存在于病马的结节、鼻液与溃疡分泌物中。2•该属的另二种成员,即绿脓杆菌和伪鼻疽杆菌对动物也有一定的致病性,产生的病变极似鼻疽,但较少见。3一、形态特征•鼻疽杆菌为细直或微弯、两端钝圆的G-杆菌,无芽胞、无鞭毛、无荚膜,幼龄培养菌形态比较整齐,老龄菌常表现多形。碱性美兰染色时,此菌尤其是老龄菌体,可见有着色不均的浓淡相间的串珠状颗粒(β羟基丁酸盐),或两端浓染,此特点有一定的诊断价值。456二、培养特性•本菌为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H6.4~6.8;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但生长缓慢;在含有3~5%的甘油或血液、血清、葡萄糖的培养基中生长更好。7(1)在甘油琼脂培养基上37℃24小时的菌落呈细小、光滑、圆形、湿润、粘稠的灰白色渐至灰黄色菌落;(2)在血琼脂平板上不溶血;(3)在马铃薯培养基上生长具有特征性:37℃48小时可长成蜂蜜状粘稠的菌苔,颜色则由淡黄色→淡褐色→深褐色;这对鉴定很有价值;(4)在甘油肉汤中培养呈轻度均匀混浊,并逐渐形成灰白色粘稠沉淀;培养日久后(10~15天)可形成灰白色菌膜;(5)在孔雀绿酸性复红培养基上,形成淡绿色菌落;(6)本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能生长。8三、致病性•本菌不产生外毒素,仅有内毒素(及其耐热)。•内毒素对健康动物毒性不强,但注射于已经感染鼻疽杆菌的动物,可引起剧烈的病灶激发反应。9四、微生物学诊断•对于鼻疽杆菌的诊断有:–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变态反应检查法等101、细菌学检查:主要是形态学观察、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动物试验等;动物试验不仅能用于污染病料中鼻疽杆菌的分离,而且可作为此菌鉴别的一个参考依据,能用作本试验的动物有猫、雄性豚鼠、仓鼠等,但以豚鼠多用。病料或肉汤培养物腹腔或皮下接种雄性豚鼠,在接种后约4~5天可见豚鼠阴囊红肿、睾丸肿胀,继而化脓破溃,一般在2~3周左右死亡,此反应称为Straus反应。112、血清学试验:目前主要是补体结合反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123、变态反应:常用的方法有点眼反应、眼睑试验、皮下试验、皮肤试验和喷雾试验,我国的兽医规程主要采用点眼法。–点眼法操作简单,检出率高,该法是将鼻疽菌素滴入待检马的一侧眼结膜囊内,约3~4滴,分别于点眼后3、6、9、24小时观察;如眼结膜红肿并排出脓性分泌物,即可判为阳性。•另外:伪鼻疽杆菌和绿脓杆菌的一些特性请看书自学。13第二节布氏杆菌杆菌属(Brucella)•布氏杆菌能引起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和关节,主要特征是:生殖器官、胎膜以及多种器官组织发炎、坏死和肉芽肿的形成,引起流产、不孕、睾丸及关节炎症等症状。14本属细菌主要分为6个生物种20个生物型,6个种即:1、马尔他布氏杆菌(Br.melitensis),也称为羊种;2、猪布氏杆菌(Br.suis);3、流产布氏杆菌(Br.abortus),也称为牛种;4、沙林鼠布氏杆菌(Br.meotomae);5、绵羊布氏杆菌(Br.ovis);6、犬布氏杆菌(Br.canis)。15•其中1、2、3三个种危害最大,羊种天然感染羊、猪种天然干扰猪、牛种感染牛,但1、2、3可相互感染,同时对人、马等动物都能致病,人类对布氏杆菌的感染以羊种最多见,且毒力最强,猪种次之,牛种最弱;人感染后表现波浪热、高烧、疲劳等。•布氏杆菌病原体可通过胎盘、羊水、流产胎儿、乳汁、阴道分泌物、精液等排出体外,通过皮肤伤口、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交配等途径感染。16一、形态学特征布氏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即柯氏染色法);本菌为球杆状或短杆状细小的G-菌,多单在,短链较少,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通常,病料中或初次分离的细菌形态较小,但经过继代培养后,猪种和牛种逐渐变为杆状,而羊种仍呈球杆状。经柯氏染色后,本菌可染成红色,而其他组织细胞与杂菌均呈绿色或兰色。17Brucellaabortus-Gram-negative,coccobacillusprokaryote;causesbovinespontaneousabortionduetoitsrapidgrowthinthepresenceoferythritol(producedintheplancenta).SEMx29,65018•Brucellaovisinepididymis1920二、培养特性1.本菌为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生长pH是6.6~7.2;2.本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贫瘠,通常用肝汤琼脂、马铃薯浸汁琼脂或胰蛋白胨琼脂,或加上一些营养如马血清、血液、葡萄糖、甘油、胰化酪蛋白大豆胨等,都可促进本菌生长。3.初次分离时,牛布氏杆菌必须在含有5~10%CO2环境中才能生长,但在人工培养基上移种几代后就不需要CO2。21菌落特性:1)在肝汤琼脂或胰蛋白胨琼脂上,培养4天后,呈细小、柔软、湿润、圆形隆起、透明和闪光的露滴状菌落,菌落大小不等,小的0.05~0.1mm,大的0.5~10.mm。2)在血琼脂平板上产生灰白色、隆起的细小圆形菌落,无溶血性。3)本属细菌不能在麦康凯上生长。4)必须注意的是:布氏杆菌常易发生光滑型→粗糙型变异(即S-R变异),有时还会出现过度型(I型菌落)。22三、抵抗力本属菌在自然条件下的抵抗力较强,但在阳光直射和干燥的条件下抵抗力较弱,对湿热很敏感,100℃很快即被杀死,对一些消毒剂也很敏感。23四、抗原性•主要有属内抗原和属外抗原。–1、属内抗原:包括A、M、R等表面抗原。•A抗原和M抗原是细胞壁表面的脂多糖蛋白复合物;•R抗原是细胞壁中的低蛋白含量的脂多糖复合物,为R型菌的共同抗原决定簇,当光滑型菌株发生S-R变异后,丧失A、M抗原,即可暴露R抗原。–2、属外抗原:是指布氏杆菌能与巴氏杆菌、变形杆菌、弗朗西斯菌、弧菌、弯曲杆菌、钩端螺旋体、假单胞菌、沙门氏菌、耶尔森氏菌以及大肠杆菌等菌属发生交叉凝集反应的抗原。24五、致病性1.本菌不产生外毒素,仅有内毒素,且毒性很强。内毒素是细胞壁内的一种磷脂多糖。2.本属菌通常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成为细胞内寄生菌,可在淋巴结中生长繁殖;由于赤藓醇可促进本菌的生长,因此布氏杆菌对动物的睾丸组织有一定的嗜性。3.由布氏杆菌引起的疾病称为“布氏杆菌病”,母畜通常表现为不孕、流产,公畜主要发生附睾炎。25六、微生物学诊断•检定程序如下:261.用于本菌血清学检查的方法很多,通常有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荧光抗体染色等。例如:对于微生物诊断中分离的细菌可用已知的诊断血清,通过凝集试验来检测;在临床上可已知的诊断抗原通过凝集试验检测家畜的血清中是否存在有布氏杆菌的抗体。2.临床上还可用变态反应协助诊断。2728第三节波氏菌属(Bordetella)本菌属有3个正式种:1.支气管败血波氏菌(B.bronchiseptica)2.百日咳波氏菌(B.pertussis)3.副百日咳波氏菌(B.parapertussis)另外还有一个不定位的“支气管败血样波氏菌”(B.bronchiseptica-like)——现定名为“禽波氏菌”(B.avium)。支气管败血波氏菌主要引起动物的疾病,在兽医中比较重要;百日咳波氏菌、副百日咳波氏菌主要对人致病,引起人的百日咳。29本节主要讲述:支气管败血波氏菌。30一、形态特征•支气管败血波氏菌为G-细小球杆菌,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胞,表面有微荚膜存在,单在或成双,很少成链。31二、培养特性本菌为严格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1.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圆形、隆起、光滑、闪光的细小菌落;2.在血琼脂平板上出现β溶血;3.在马铃薯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形成湿润、闪光、牛奶咖啡样融合性菌苔,并使马铃薯变成棕黑色;4.能在麦康凯上生长。
本文标题: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微生物学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294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