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变废为宝》--市级公开课课教案主备教师陈建勋协备教师\课题《变废为宝》课型造型·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废弃材料(旧报纸等)进行平面拼贴和立体组构练习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废弃材料的特征,创作出不同的艺术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废弃材料进行平面拼贴和立体组构。难点:根据不同材质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制作,制作方法和步骤比较复杂。教学准备废旧报纸等,胶水,尺子,铅笔,道具教学时数总共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2个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个性思考部分1、导入课堂——对话导入“同学们,上午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变废为宝》,学会搜集生活中的废弃物,将它变成不一样的小宝贝。说到生活中的废弃物,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最常见的都有哪些废弃物呢?”(请学生走上讲台来回答问题)“同学们的回答真不错!大家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而且很有创意!”播放PPT“废弃物是指是……”1、学生回答:“一次性杯子、筷子、水瓶、易拉罐、旧电池……”废弃物随处可见,它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为我们后面的“动动手”环节做充足的准备。”(播放PPT)2、“分享时刻”:请同学们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谈谈这些艺术品是用那些废弃材料制成的,这些材料分别有什么特点?”(要求每个小组派一位同学来回答)观看了这些图片以后,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废弃物具有……等特点”人类的大脑是如此的聪慧,艺术家们赋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啊!3、引入“教学目标”——运用废弃材料(废旧报纸等)进行平面拼贴和立体组构练习。那么,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将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制作出属于我们的不一样的艺术品。通过教师成品展示和PPT图片放映,将平面拼贴与立体组构进行对比,分别由学生来辨别,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探究出每幅作品的制作工具会用到哪些,举例说明。(教师走向每个小组进行提问)4、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反问:“同学们回答的很具体,大家想一想,如果由你来制作,给你同样的主题,你会选择什么材料来表现?怎样表现才更有新意呢?”(播放PPT,主题:飞机模型。)5、根据主题的带入,由小组讨论,2、同学们纷纷认真观看大屏幕。3、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4、学生明确学习目标。5、学生分辨出哪些作品是平面拼贴,哪些是立体组构。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6、将每个小组讨论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来分析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材料来表现?7、“练一练”进一步了解了平面与立体的区别,学生进入动手环节。将基本的制作方法通过教师展示让学生了解。示范“编、卷、剪、贴等方法”。(讲授法、演示法)8、评价学生作品先学生互评、再进行师评。9、总结看到大家的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会了如何用废旧报纸来制作平面和立体的艺术品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将更多的废弃物运用起来,让我们的生活更富艺术感!6、小组讨论7、学生分析讨论结果。8、学生根据桌上的废旧报纸进行创作。9、成果展示,学生互相评价他人的作品。板书设计变废为宝一、生活中的废弃物有哪些?二、废弃物的特点有哪些?三、运用废弃物进行平面拼贴和立体组构练习。教学反思
本文标题:变废为宝-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48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