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精品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精品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画展中,署名“夏语冰”的多幅绘画作品引起关注。这位创造力不遑多让的“夏语冰”就是以会写诗闻名并且已出版诗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写诗、演唱、绘画、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在进入文艺领域之后,凭借超强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迅捷高效的创作优势,正在拿出越来越多的作品成果。“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创作吗?”正成为一些人焦虑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每当人们谈起人工智能时,往往想到科幻小说中的强人工智能,它们具有人类一样的情感和体验,和人类一样生活,看起来似乎会取代人类。然而,目前我们实际拥有的是弱人工智能,它们具备人类的一些高端技能,但在情感、意识等方面与人类差别较大。即便如此,人工智能的进入依然促使我们反观人类自身创作的特点与优长—越是面临技术冲击越要端正和坚定本体价值,同时在文艺观念和创作实践上越要有新的追求和突破。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想要成为诗人徐志摩,它需要做些什么?首先,它要拥有徐志摩的阅读量,最大限度地接近他的创作素材;其次,它要学习徐志摩同时代其他诗人的诗,因为徐志摩的诗歌特色是在与其他诗人诗歌的关系中呈现出来的,必须掌握当时其他诗人诗歌的特点,才能更好凸显徐志摩的诗歌特质。但这样,它就能创作出徐志摩的诗了吗?并非如此。无论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还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无不来自诗人自身的生平际遇。人工智能只有具备了徐志摩的人生经历,还原了他的所有体验,才有可能真正创作出有徐志摩风格的诗来。没有人生,我们便无法理解诗和艺术。人工智能正是在这里遭遇滑铁卢。据研究,尽管人工智能具有令人炫目的高超技能,却很难模仿人类基本、无意识的直觉,这被称为“莫拉维克悖论”。它可以轻易学会下棋,但一个婴儿都可以做到的感知世界,人工智能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训练,甚至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学会。文艺创作就是这样一座人工智能很难翻越的山峰。创作并非仅仅是遣词造句,它建基于生命体验之上,来自人生际遇和内在情感,基底是整个人生和人所处的整个世界。在形式层面,人类未必会比人工智能厉害,但是将形式与生命体验密切关联在一起、创造出更优美、更有冲击力的作品,人工智能无法与人类相比。这是人类创作的不可替代性,是人类创作的真正尊严。正如有人所说,机器人写诗不是要代替人写诗,而是帮助人把诗写得更好。人工智能和人类在创作上各有优劣,重要的不是孰优孰劣,而是如何发挥人工智能作用,帮助我们提升创作品质和水准,使人类创作如虎添翼。就像以往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将推动艺术创作革新一样,这一次,我们获得了一个比以往所有工具都更强大和更方便的工具。它将重塑艺术创作格局,也将重塑我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从长远来看,这场巨变难以避免。人工智能来了,不仅仅带着它的作品来了。我们刚刚踏上这条道路,刚刚接触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尚未思及深层问题。但毫无疑问,在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会给我们的观念和实践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正视挑战,在挑战中发掘价值、抓住机遇,必将带来文艺创作的新变化新收获。——(摘编自卢文超《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艺术挑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文艺领域促使人类反观自身创作的特点与优长。B.人工智能缺乏生命体验,终究无法创作出优美的、有冲击力的文艺作品。C.根据莫拉维克悖论,人工智能虽然技能高超,但在感知世界方面甚至不如一个婴儿。D.技术革新必将推动艺术创作革新,人工智能技术一定会重塑艺术的创作格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B.文章第三段通过假设论证,证明了情感、意志对于人工智能创作的重要性。C.文章第四段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说明了人类创作的不可替代性。D.文章最后两段阐明中心,指出人类要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艺术挑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了解了强、弱人工智能的区别,就可以消除人们因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带来的焦虑感。B.人工智能如果具备了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就能创作出与他们风格一致的作品。C.面对挑战,人类要有坚定的本体价值自信,也要在观念和创作实践上求新、求突破。D.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弥补人类创作形式层面的劣势,就能提升人类创作的品质和水准。【答案】(1)B(2)B(3)C【解析】【分析】(1)B项,“终究无法创作出优美的、有冲击力的文艺作品”曲解文意。原文“但是将形式与生命体验密切关联在一起、创造出更优美、更有冲击力的作品,人工智能无法与人类相比。”故选B。(2)B项,“证明了情感、意志对于人工智能创作的重要性”分析错误,第三段论证的是人工智能创作的局限性。故选B。(3)A项,“就可以消除”错,只能说“有助于缓解”。B项,“就能创作出”错,根据原文应是“才可能创作出”。D项,“人类创作形式层面的劣势”错,原文是说“在形式层面,人类未必会比人工智能厉害”,并非说人类在创作形式层面是劣势。故选C。故答案为:⑴B;⑵B;⑶C;【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以武侠文学为原型,融舞蹈化的武术技击表演与戏剧化、模式化的叙事情节为一体的类型影片。中国武术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舞蹈艺术的神韵,中国武侠电影在汲取武术的外在形态和神韵的过程中,形成了武打动作的舞蹈化风格,生龙活虎的武术技击在银幕上便演变为一种优美动人武术之舞。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银幕上的“武舞”,即武术之舞。②由于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动作表演,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打斗、单纯的视觉奇观,而是武打与剧情、与情景、与人物性格的相互交融,所以,中国武术进入电影之后,已演变为一种以艺术表演为主、击打对方为辅的武术之舞。观众在欣赏一场技艺精湛的动作搏击时,实际上看到的是一场在“影像舞台”上展开的武舞表演。③中国武侠电影在它极具表演性的武术对打和曲折委婉的故事情节中,隐含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国式的文化伦理,它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包括武侠电影中的人物所皈依的不同武术门派,所采用的各种剑术、拳法,其实都带有特定的伦理色彩,都会与武侠道义和社会道德相联系。作为武侠电影的“主题道具”,刀剑的选择与使用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述功能与文化意义。④中国武侠电影在人物性格的创作上,严格依循着善恶分明、忠奸立判的美学原则,并通过善与恶的尖锐对立,美与丑的鲜明映照来建立影片的叙事体系与价值体系。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即以英雄义士为主体的善的形象和以奸臣贼子为主体的恶的形象。同时武侠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家族为本”的武林道义、“义非侠不立”的精神取向和“善恶有报”的世俗伦理等。⑤中国武侠电影是一种注重武德的电影作品,英雄用掺杂着各类正面因素(如友情、亲情、爱国主义)的暴力行为对反面人物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消灭,最终完成对正义的救赎和对暴力的消解。中国武侠电影特别是在对暴力的表现方面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其中包括暴力的神圣化、暴力的喜剧化、暴力的舞蹈化、暴力的诗意化等消解暴力的有效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武侠动作片的“国际化”正在改变世界电影中暴力影像的存在方式。⑥武侠电影所蕴藏的商业潜力,已经成为电影未来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的武侠电影因其无可比拟的武艺和神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世界电影界的青睐,从而使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国际化进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摘编自贾磊磊《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及其文化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武侠电影以武侠文学为原型,其武术打斗具有高度艺术化、表演化的特征,被称为“武舞”。B.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技巧将武打与剧情、情景和人物性格相互交融,以艺术表演为主。C.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和情节中,隐含着文化伦理,它是支撑整个武侠王国的精神构架。D.中国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从而也影响了武侠电影的叙事和价值体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论述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武舞”和文化精神两方面内容。B.文章①②段先介绍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概念,后着重对“武舞”进行了阐述。C.文章③~⑥段从四个角度对中国武侠电影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了论述,层次清晰。D.文中第②段运用因果论证,着重阐述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打其实就是武舞表演。(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打斗和现实中的武术打斗都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优美的动作奇观。B.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门派设定、剑术、拳法,甚至“主题道具”等等都有特定的文化含义。C.中国武侠电影对暴力的表现取得了成功,中国武侠电影的“国际化”改变了世界电影的存在方式。D.中国武侠电影的武打及情节等渗透着深刻的文化意义,而且特别注重对世俗伦理观念的阐释。【答案】(1)D(2)C(3)B【解析】【分析】(1)D项,“中国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从而也影响了武侠电影的叙事和价值体系”颠倒因果关系,原文第四段中说“由此,中国的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可见是武侠电影的“叙事体系和价值体系”导致“中国武侠电影划分为两个最基本的人物谱系”。故选D。(2)C项,“文章③~⑥段从四个角度对中国武侠电影蕴含的文化精神进行了论述”错误。梳理文章内容发现,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武侠电影所蕴藏的商业潜力”,不是对文化精神的论述。故选C。(3)A项,“中国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打斗和现实中的武术打斗都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优美的动作奇观”错误。根据原文“由于武术打斗在电影中是高度艺术化和表演化的动作奇观”可知,“都是”判断错误。C项,“改变了世界电影的存在方式”分析错误,文章第五段说的是“正在改变世界电影中暴力影像的存在方式”。D项,“特别注重对世俗伦理现念的阐释”于文无据。故选B。故答案为:⑴D;⑵C;⑶B【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和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考生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在把握每段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主旨的基础上,逐项去原文找对应句或对应段;对比选项时既要扣住准确的词意,尤其注意限定词和关联词,又要注意把握整体的语意;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合理分析。⑵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首先整体把握全文,逐段概括段意,对文章形成整体印象;第二步,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找到相关答题区域,仔细阅读,提炼出关键句进行信息整合。本试题是分段分析各段论证的思路,因而要整体把握全文,整体感知论证中心,然后理清论证思路,概括各段中心,和选项比较即可得出答案。⑶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准确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将文章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清哪些内容是观点,哪些内容是材料,观点和材料是怎样的关系。概括时,要始终关注上下文,弄清上下文内容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戏剧和小说一样,在当代人的探索和实验中,出现过淡化情节、不要故事的倾向,但在外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似乎很难找到没有故事和情节的伟大小说或经典戏剧。英国小说家佛斯特曾强调“小说是说故事”。王国维曾断言:“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高尔基说:“对戏
本文标题: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精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49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