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333复习资料)
1说明根据教育部的有关决定,2010年起开始实施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这是自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的决策,有效引导教育硕士培养院校的相关工作,切实保障生源质量,从而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2009年8月,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举行专项工作会议,决定组织专家编写《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并委托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斌贤教授具体组织实施该项工作。根据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决定,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于2009年8月上旬成立了由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张大均教授,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杜成宪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等组成的编写组,负责编写《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编写组完成了大纲和指南的初稿。为保证大纲和指南的编写质量,2009年9月中旬,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石中英教授、伍新春教授、于述胜教授和河北大学贺国庆教授对编写组提交的大纲和指南初稿进行审定。此后,编写组又参考他们的意见做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本书教育学原理部分由涂艳国教授组织编写;中国教育史部分由杜成宪教授组织编写;外国教育史部分由北京师范大学王晨副教授和张斌贤教授编写;教育心理学部分由张大均教授和郭成教授组织编写。张斌贤教授负责全书统稿。其他参与编写人员为吴小玮(华东师范大学)、郭军(华东师范大学)、王鑫强(西南大学)、刘传星(西南大学)、周海霞(西南大学)、高淳海(西南大学)同志。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得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魏运华、吕达、刘立德编审和韩华球编辑为本书的编写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为教师命题和考生复习提供了依据和参照。希望各高校创造性地使用大纲和指南。考生在阅读使用本书时,要正确理解和领会指南的内容,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而决不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09年9月2目录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教育综合科目)……1一、考查总目标……l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三、考查范围……1四、样题……18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指南(教育综合科目)……19第一编教育学原理……19第二编中国教育史……93第三编外国教育史……150第四编教育心理学……2013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教育综合科目)一、考查总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人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如下。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心理学: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题,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题,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题,每题20分,共80分。三、考查范围教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2,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3.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二)考查内容1.教育学概述(l)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42.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含义、地位和作用。(3)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4)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3.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的含义;人的发展的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2)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4.教育与社会发展(l)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2)教育的社会功能①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②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含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③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5.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2)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3)我国的教育目的①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②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56.教育制度(l)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3)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7.课程(1)课程概述课程及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概念;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2)课程设计课程目标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3)课程改革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8.教学(上)(1)教学概述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意义;教学的任务。(2)教学过程①教学过程的性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②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传授/接受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③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3)教学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发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9.教学(下)(4)教学方法①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概念;教学方法的选择。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的含义和要求。(5)教学组织形式①教学组织形式概述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辅助组织形式6③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6)教学评价①教学评价概述教学评价的概念;教学评价的意义;教学评价的种类。②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③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④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10.德育(1)德育概述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点;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务和内容。(2)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3)德育原则理论和生活相结合、疏导、长善救失、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因材施教、在集体中教育、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等德育原则的含义和要求。(4)德育途径与方法①德育途径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劳动与其他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心理咨询、班主任工作等途径。②德育方法说服、榜样、锻炼、修养、陶冶、奖惩等方法的含义和要求。11.班主任(1)班主任工作概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班主任素质的要求。(2)班集体的培养班集体的教育功能;班集体与学生群体;集体的发展阶段;培养集体的方法。(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导学生学好功课;组织班会活动;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组织学生的劳动;通过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评定学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12.教师(1)教师劳动的特点、价值与角色扮演①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②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的劳动。③教师的权利与义务④教师职业的角色扮演教师的“角色丛”;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7势。(2)教师的素养高尚的师德;宽厚的文化素养;专门的教育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3)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教师的培养和提高的紧迫性;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过程;培养和提高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13.学校管理(1)学校管理概述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2)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3)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4)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学校管理法治化;学校管理人性化;学校管理校本化;学校管理信息化。主要参考书: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2.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教育史(一)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二)考查范围1.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2.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人讲学的兴起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樱下学宫。(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3)孟柯的教育思想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8(4)荀况的教育思想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培养“大儒”为教育目标;以“六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教育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6)法家的教育思想“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
本文标题:《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333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59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