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受欢迎型与被拒绝型幼儿交往行为的差异及教育研究
龙源期刊网受欢迎型与被拒绝型幼儿交往行为的差异及教育研究作者:陈红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年第04期【摘要】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的社会化顺利进行、道德品质的发展以及良好性格的形成都起着独特作用,是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学前儿童由于个体差异性及其他各种因素导致幼儿同伴交往行为及策略不同,在同伴交往中所处的地位也不同。受欢迎型与被拒绝型幼儿交往动机都积极主动、喜欢与人交往,但是两种交往类型的幼儿在交往行为策略上有很大差异。文章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归纳出受欢迎型幼儿和被拒绝型幼儿的交往行为差异,并从家长和教师两个方面提出改善被拒绝型幼儿同伴交往地位的教育策略。【关键词】被拒绝型幼儿;交往行为;教育策略【基金项目】本文系池州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儿童视角下幼儿喜欢的幼儿园”(编号:2015RW005)的科研成果。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0-0060-03一、问题的提出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相近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在其人际关系当中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是幼儿积极情感的后盾,同时有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自我意识的发展。同伴关系在幼儿社会化及其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不同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其交往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同伴对他们的交往反应也不同,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不同交往类型。庞丽娟根据“同伴现场提名法”对4~6岁幼儿同伴社交类型进行研究显示:幼儿的社交地位已经分化,主要分为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4种基本类型。在受欢迎型和被拒绝型幼儿中,交往动机上两者都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是两种交往类型的幼儿在交往行为策略上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两种交往类型的幼儿被同伴的接纳程度不同。本文着力于从动态维度来对学龄前阶段的受欢迎型幼儿与被拒绝型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差异进行研究,对被拒绝型幼儿提出改变其同伴交往的交往行为策略,以改变其在同伴交往中的不利地位,促进其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以利于其社会化的发展。龙源期刊网二、研究设计1.研究对象依据方便性和就近性原则进行抽样,选取兰州市某所幼儿园(为了保护幼儿园、教师和幼儿的隐私,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幼儿园名称、教师和幼儿姓名均为化名或代号)大、中、小3个班,用现场提名法(同伴提名法)选择受欢迎型幼儿(正提名最高)和被拒绝型幼儿(负提名最高)各1名,共6名被试:3名受欢迎型幼儿,3名被拒绝型幼儿。现场提名法,在学龄前幼儿集体活动的场所,挑选一处能使幼儿看到班上其他所有同伴,又不至于使幼儿为别人所干扰、分心的地方,逐个向每一位幼儿提问:“你最喜欢班上哪3个小朋友?”(正提名)和“你最不喜欢班上哪3个小朋友?”(负提名)。根据被试提名结果进行加权积分,第一提名记5分,第二提名记3分,第三提名记1分。统计每个幼儿的总得分。在班级老师的帮助下,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同伴提名法,选出研究需要的3名受欢迎型幼儿和3名被拒绝型幼儿。2.研究方法(1)观察法。为了保证观察的客观性,本研究使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短期非参与式观察,自制观察记录表,对研究对象的幼儿园一日生活进行跟踪观察,每周任意选择2天时间对1名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记录被试在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交往行为策略,并对受欢迎型幼儿和被拒绝型幼儿交往行为策略进行总结和归纳。在观察预备期,首先和教师达到一致的合作性,和各个班级的幼儿相互熟悉,让幼儿熟悉自己的所在,并且让幼儿适应观察者的所在并自然地活动。(2)访谈法。由于非参与式观察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不能像参与型观察那样遇到疑问时立刻向被研究者发问,因此选择访谈法进一步了解研究对象交往行为的差异性:①对幼儿的访谈。对与受欢迎型幼儿和被拒绝型幼儿交往的幼儿进行访谈,了解为什么喜欢与他玩,或者为什么不喜欢与他玩,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受欢迎型幼儿与被拒绝型幼儿交往行为的具体差异;②对教师的访谈。对教师进行访谈,一是为了了解该班受欢迎型幼儿与被拒绝型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差异,二是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针对被拒绝型幼儿实施的教育策略。三、结果与分析受欢迎型幼儿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且多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受到同伴的接纳和喜爱;而被拒绝型幼儿和受欢迎幼儿一样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是在交往的过程当中,采取了不友好的交往行为及策略,因此常常受到大多数同伴的拒绝和排斥,在同伴中地位低、关系紧张。通过总结观察和访谈得出,受欢迎型幼儿和被拒绝型幼儿表现出明显的交往行为差异。1.受欢迎型幼儿的交往行为龙源期刊网位大、中、小班受欢迎型幼儿的观察和访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受欢迎型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交往行为表现最多的就是能用请求、礼貌用语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或者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游戏,这种语言表达的行为被大多数小朋友接纳、喜欢,受欢迎型幼儿很快便加入了同伴的游戏当中;在游戏过程中受欢迎型幼儿多表现出建议、协商、合作、分享、帮助的亲社会性行为,并能积极得到同伴的回应和赞成;在户外活动中,能积极地帮助老师收拾玩具,也经常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玩具主动和其他小朋友分享。2.被拒绝型幼儿的交往行为被拒绝型幼儿的交往行为表现不乐观,在交往过程中出现推、打、踢、抢等身体侵犯行为频次最多,但是这些行为并不能代表被拒绝型幼儿的交往动机。例如,在访谈被拒绝型幼儿A时,问他为什么要用手打小朋友,他说:“我没有打他,我是想和他一起玩。”但是同伴的反应却是“你打我”。这也是性格活泼开朗的被拒绝型幼儿的一种表现,在观察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性格开朗的幼儿用摸摸小女孩的头发来表达想和她一起玩儿的想法,但是与其交往的幼儿经常认为这是“攻击”自己;同时在户外游戏活动中,这些孩子表现最多的是向教师告状、给同伴起绰号、喊同伴绰号,这样遭到同伴的不接纳和拒绝;总结中被拒绝型幼儿在其他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不参与、破坏其他幼儿游戏活动的交往行为。由观察和访谈可以得出,受欢迎型幼儿与被拒绝型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交往行为存在差异:受欢迎型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较多,被拒绝型幼儿身体攻击性行为较多,这是最明显的区别,但是两者的交往动机是相同的。受欢迎型幼儿与被拒绝型幼儿的交往行为存在差异的因素包括幼儿个性特点、家庭教养方式、园所环境氛围,等等。但是,每一位幼儿的发展特点及规律各不相同,所以每一位幼儿都拥有被尊重、发展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针对受欢迎型幼儿与被拒绝型幼儿的交往行为的差异进行梳理,进而提出教育建议。四、教育建议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学前教育更注重家园共育。而同伴关系是继亲子关系之后的又一重要社会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质、性格的形成,也是幼儿社会化良好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积极采取教育策略,家园合作改善被拒绝型幼儿的社会交往地位,以利于被拒绝型幼儿良好社会化的发展。1.家长的策略(1)树立正确教育理念,选择合适教养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将影响孩子的终生。据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同伴关系与其社会行为、母亲教养方式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家长应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并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能意识到4~6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应该尊重幼儿的各项权利,提倡“民主型”的家庭龙源期刊网教养方式。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是其他方面无法取代的,每一位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自己的孩子,用适合自己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养方式来抚养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以利于孩子同伴关系的发展。不能因为自己工作忙,而把孩子完全交给隔代家长抚养,或者是忙自己的工作而请保姆,对孩子疏于管教。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抽时间陪孩子玩社会性的游戏,利用外出的机会,结识幼儿园以外的同伴,并积极鼓励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发展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在家庭中孩子的交往对象大都是成人,为了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应鼓励家长带孩子结识新的同伴,并给孩子提供和新同伴交往的策略;节假日时间尽量让孩子和同伴一起玩,扩大孩子的交往机会和交往对象。(2)家长榜样示范,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原则。学前儿童通过模仿进行学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如交往的礼貌用语、行为方式等直观形象性的交往行为都是学前儿童模仿学习的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同伴交往用语和交往行为。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应用礼貌用语交往,多用“你好,请”等礼貌用语;不要吵架,多一些和睦相处的行为表现,示范良好的交往行为举止,让孩子受到正面的影响而不是负面的影响。三代以上同堂的家庭在对待孩子同伴交往态度上和行为上要保持一致养成性原则,即主要表现在长辈对孩子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应当有一致的认识,采取一致的态度、要求和做法。所以在孩子的同伴交往关系的处理上家长要坚持一致养成性原则,对待孩子良好积极的交往行为给予及时一致的表扬强化,否则给予一致的批评指导。儿童对同伴的态度和行为特征会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的交往态度、语言、行为等均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家长除了坚持一致养成性外,更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社会交往行为的榜样,以满足孩子良好同伴关系的发展需求。(3)家长正确引导,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心理学中,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一般来说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所以,家长可以应用“抽象诱导语”的暗示策略产生暗示效应,和孩子避免负面话题的交流,运用正面引导的策略。比方说,每天接孩子回家的时候,有的家长就会这样与孩子交流:“今天在幼儿园里老师有没有骂你?有没有小朋友打你?”这样负面话题的交流直接给予孩子负面的暗示,让孩子在脑海中留下“骂”或“打”的印象,无形中引导了孩子的交往行为。因此,家长应该这样和孩子交流:“今天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或者比较快乐的事情?哪个小朋友今天和你做好朋友了?和小朋友共同完成什么事?”这样进行正面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交往的行为方式上给予了正确的引导。2.教师的策略(1)端正对被拒绝型幼儿的教育态度。“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教师在对待被拒绝型幼儿的态度时应该避免“刻板印象”,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是权威的代表,教师对待幼儿的一言一行是命令,会给幼儿的言行带来重要的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特点具有可塑性,性格特点没有定型,孩子犯错误是一龙源期刊网时的,此时重要的是看教师怎样对待和纠正幼儿的错误,以期达到孩子良好行为的塑造。教师不能冷言冷语地对待被拒绝型幼儿,这样更不利于幼儿友好行为的发展。教师应该及时表扬、鼓励被拒绝型幼儿身上的优点,具体到幼儿所做的每一个值得表扬的行为,让幼儿知道老师在关注他,老师是喜欢他的,从而慢慢鼓励发展被拒绝型幼儿友好交往行为的产生,为其创造分享合作的环境。(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同伴交往的技能。对上述观察得出被拒绝型幼儿的各种交往行为,教师应该留意观察,并对被拒绝型幼儿的交往行为特点、表现等进行记录和分类,反思其交往行为,分析被拒绝型幼儿的交往行为背后的心理理论发展,并运用角色游戏、合作游戏让幼儿学会并运用与
本文标题:受欢迎型与被拒绝型幼儿交往行为的差异及教育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10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