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关于我国民工潮现象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关于我国民工潮现象的问题和对策分析——从联系的观点看民工潮现象社会工作翁培程51133500044摘要: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涌向城市,形成了一股“民工潮”,这种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转移现象,既有历史的原因,同时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民工潮的出现,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在某些方面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民工潮现象表征和成因的基础上,从正反两面分析了民工潮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化解对策。关键词:民工潮;普遍联系;影响;对策(一)民工潮现象的成因1、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导致“民工潮”现象的直接原因——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只因,这种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时,既要认识产生它的原因,又要研究和认识它的结果,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我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它的源头在农村、在我国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其流向则是城市、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主要是由那些率先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的示范效应引发,由一股无数涓涓细流汇集而成一股洪流,并且呈现出越来越迅猛的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民工潮”现象和与致病性的一些列问题需要一个亟待全面认识和妥善的解决方案。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人,随着农村人口的继续膨胀和可耕地的不断减少,将会有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游离出来,这些剩余劳动力一部分就地转入乡镇企业等非农产业,其余相当一部分不可避免地流入城市。此外,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以及这些收入差距的逐年拉大和农业比较利益下降也是导致农民进城物攻的直接动机。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工农产品的不等价变换,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收入。目前,即使是在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的地区,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的收入和城市的职工比起来也是杯水车薪,而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更低。这整个收入链条的不平衡导致了农民收入增长停滞不前,农民渴望进城寻求脱贫致富的机会。正是因为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经济和文化以及环境的差异,才导致了更多的农民强烈渴望进入城市寻找改变自身处境的现状,加速了“民工潮”形成。2、农村的“推力”与城市的“拉力”加速了“民工潮”现象的形成——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和环节是相互联系的;其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最后,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因此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而我国现实的农业生产部门本身又无法对过剩劳动力产生需求,因此便形成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的“推力”;另一方面,城市对农村劳动力也存在一定的“拉力”:首先,城市的结构性失业造成了3000多万个岗位空缺,需要农民来补充;其次城市中房地产行业的爆炸式发展,需要带昂的瓦木工等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一支必不可少的生力军;再次,城市的先进文明以及媒体的宣传等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这几个因素带来的“推力”和“拉力”共同导致了“民工潮”现象的加速形成。农村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普遍的联系,这些因素共同促使着“民工潮”的加速形成。(二)民工潮现象的影响1、“民工潮”现象带来的正面影响首先,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物质保证。农民工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职业劳动力短缺的紧张状况,他们几乎承揽了所有城里人不愿问津的脏、差、重、低收入的工作,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就没有城市的高速发展,就没有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农民工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他们扩大了城市的消费市场,繁荣了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活,刺激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其次,外出打工,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有利于农村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我国人多地少,而绝大多数人口又集中在农村,长期以来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农民收入偏低,城乡差距较大。农民外出进城打工,许多耕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有利于推动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农民把打工挣的钱寄回家乡,以特有的方式弥补了我国农业经济的不足,大大活跃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开阔了农民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一些农民积累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后回乡创办企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对于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再次,“民工潮”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对“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农民到城市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而且直接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洗礼”,接触到了进步的价值观念和全新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其传统观念中那些封建意识、小农意识受到了猛烈地冲击,培育了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观念意识和理性心态,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从而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2、“民工潮”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农村人口的大量涌入,影响了城市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大量的民工流入城市,加重了城市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的负担,导致城市交通拥挤堵塞,能源供应紧张,城市生活质量下降。民工的集聚地大多非常简陋,卫生条件较差,也容易隐藏火灾等不安全隐患,影响市容和公共安全。其次,“民工潮”造成的后方空巢,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四五亿农民离开家乡,涌进城市,他们中挣到钱的人乐不思蜀,而那些没有挣到钱,即使工作不如意也要苦苦支撑不愿回家乡的人也大有人在。于是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农村里的老幼病残以及抛荒的土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无人问津,农业技术推广难以进行,这样势必影响农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最终导致农业生产的滑坡甚至停滞,不利于城乡的和谐发展。(三)针对“民工潮”带来问题的对策1、积极引导,科学分流。对于大量进城的农民,我们既要看到他们对城市社会经济生活所起到的不可低估的作用,也要关注他们对社会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从实际出发,对民工积极引导,合理调节。把流动人口规模纳入城市发展规划,适当扩建一些适合民工活动成所和服务设施,增强城市接纳流动人口的能力,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和多层次公共交通网络,不断满足城市客流日益增长的需要。同时,我们要培育劳动力市场,搞好城乡劳动力转移的牵线搭桥工作,灵活调节劳动力供求矛盾,对过量流入城市的民工,采取适当的经济、法律手段加以调节和控制,使民工的增长与城市发展相适应。2、振兴农业,缩小城乡差距。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缩小城乡差距,振兴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国家应加强农业的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同时开拓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开发利用好悠闲的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逐步提高农民收入,这样才能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3、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通过农村城镇化推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中小城市、县城和中心镇转移,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形成以大中城市为依托,以中等城市为网络,小城镇星罗棋布的城镇化体系。并且通过科学种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治国土等方式广开农民就业门路,也可以通过推进农村非农业化的进城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本文标题:关于我国民工潮现象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62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