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初中级育婴师保健与护理第4、5、6节
第四节常见疾病的发现与护理•一、常见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初P55.56)•二、基本护理•三、带婴幼儿就医(初P57)•四、婴幼儿的皮肤护理•五、营养性疾病的知识•六、婴幼儿五官保健与护理•七、足月新生儿的护理一、常见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初P55.56)•1、早发现、早治疗•2、注意辨别婴幼儿的啼哭及其原因•3、善于从婴幼儿日常生活表现中发现异常•4、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1、早发现、早治疗•婴幼儿年龄较小,还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病痛,需要育婴师细心观察,尽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治疗。婴幼儿出现异常情况不要盲目处理,需要迅速去医院进行诊治。2、注意辨别婴幼儿的啼哭及其原因•婴幼儿感到不适的主要反映是啼哭。在排除饥饿、便溺等因素后,应仔细检查婴幼儿的全身:从头到颈、到躯干、到四肢,稍用力抚摸一遍,再查看后背、颈下、腋窝、大腿根等部位。如果手触到有病痛的部位,婴幼儿会加剧哭闹或把成人的手拨开、拒按等反复做几次,就可发现病症的部位。3、善于从婴幼儿日常生活表现中发现异常•(1)如果婴幼儿口齿不如同龄儿童那样清晰,应观察是否因舌系带过短影响了发育;•(2)婴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突然出现较大声响反应淡漠,应考虑是否有听力异常;•(3)婴幼儿经常看东西时歪头或靠得很近,应考虑是否有斜视或视力异常、斜颈等,只要细心观察,就可在早期发现疾病。•正确使用体温计测量前检查体温表保证宝宝安静·测量时方法时间测量后读数消毒二、基本护理•1、体温计的使用:•(1)确定使用的体温表:肛表用于肛门,口表用于口腔或腋下。3岁以下的婴幼儿不使用口腔测量体温。•(2)试表前要检查体温计有无破损,甩表时不能触及硬物,否则容易破碎。检查体温计水银柱是否已甩至35℃以下。•(3)由于正常情况下每日体温有波动,一般早晨最低、傍晚最高,哭闹、活动和进食都可以使体温升高。•所以在婴幼儿吃饭、喝水、运动出汗等情况下要休息半小时后再测量体温。•(4)保证在安静状态下测体温,婴幼儿哭闹时应设法让其停止啼哭。•(5)读数:取出体温转动温度表,直到可见到一条粗线为止,从水银柱上读取所指数字。•(6)体温计使用完毕用酒精棉擦拭。•正常体温:•一般皮肤(腋下)测5分钟,为36-37℃;•肛门测2-3分钟,为36.2-38℃;•口腔(舌下)测2-3分钟,为36-37.4℃。•高于上述体温,则为发烧。2、婴幼儿发热的处理方法•(1)定时为患儿测量体温,便于观察体温升降规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每4个小时测一次体温。高烧儿应在用退烧药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各测量一次。•(2)发热婴幼儿的衣服不要穿的太多,要保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流通。•(3)酒精擦浴。如果婴幼儿的体温超过39.4℃,可以用温水不间断地擦身体降温,或用温水加等量50%酒精擦体,并且每隔1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具体做法是:让婴幼儿平躺在床上,用海绵或清洁纱布蘸上温水给婴幼儿擦身。先擦面部,擦躯干,最后擦四肢。温水可以使血管扩张,在蒸发时带走热量,从血液中带走的热量越多,降温的效果就越好。•(4)、用温水降温时不要擦胸腹部,用酒精时也不能溅入眼睛里。擦浴后,一定要擦干皮肤,防止再度感冒。3、给患病婴幼儿喂药的方法•(1)育婴师给患儿喂药时态度要温和,要让婴幼儿感到亲切、比较容易接受。育婴师在喂药之前先摇匀药液,根据医嘱,看准药瓶或量杯上的刻度,倒出来需要的用药量;或喂药片前将药片压碎,溶解于温开水调匀,可将无甜味、婴幼儿不远吃的药加入到浓果汁中。•(2)0-1岁喂药方法。一般0-1岁婴儿的药物是液体,需用勺子或滴管喂。•使用勺子时,把婴儿放在膝上,轻轻扒开嘴,把勺子尖放在下唇上。慢慢抬起勺子柄,使药物流入口中,速度要与婴儿吞咽的速度一样。严禁捏住鼻子灌药。•使用滴管(或针管)时,把婴儿抱在腋窝中,使其头部稍微抬高一些。把要喂的药滴到滴管中,然后把滴管插入婴儿口中,轻轻挤压橡皮囊•(3)1-3岁婴幼儿的喂药方法。如果药物是液体就用勺子喂。如果是片剂,捣碎,加一勺蜂蜜或果浆。不管婴幼儿怎样啼哭,喂药时一定要保持镇定的情绪,坚持让婴儿把药吃完。•(4)严格遵照医生要求的药量和间隔期喂药。因为药物必须达到一定水平的血液中浓度后才有效。•(5)滴药的方法•1)滴眼药水时,向下拉开婴儿的下眼睑让药液滴落在眼球与眼睑之间,用药时应尽量使婴儿安静下来。•4、滴鼻药水时,让婴儿平躺下来,使其头部略向后倾,把药剂轻轻滴入鼻内。•5、滴耳药水时,让婴儿躺下来,头偏向一侧,把药剂轻轻滴入耳内。4、患病婴幼儿的饮食照料•发热期间要让病儿好好卧床休息。•必须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鼓励孩子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吃一些米汤、稀粥、豆浆、牛奶、面条等流质饮食。饮水、饮食都要少量多次,千万不可暴饮暴食。三、带婴幼儿就医•1、就近就医,避免路途劳顿,延长就医时间。•2、看病时要向医生说明就诊的原因,包括主要症状和发病时间,而不能做“下诊断”式的叙述。例如,你可以说“我的宝宝咳嗽,而且还有痰”,而不要说:“我的宝宝感冒了”。叙述病情要实事求是,切不可夸大病情。•3、再次就诊时要带全上次患病过程的就诊记录。•4、及时告诉医生婴儿的过敏史,并要牢记新的过敏史。•四、婴幼儿的皮肤护理1、婴幼儿湿疹的预防和护理•多发生在1个月左右时发生,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好转。•(1)湿疹形成原因:•(2)表现:•发疹部位:先天过敏体质湿疹过敏原食物、化学物瘙痒、红肿、脱皮、破损面颊部、颈部、腋下、腹股沟或全身关节屈位凹陷处••(3)预防和护理的方法•1)积极找到过敏的原因,并及时排除。•过敏原:食物添加剂、粉尘、洗洁精、肥皂、洗发水、海鲜、牛奶、鸡蛋等,味精易加重敏感情况。•2)婴幼儿的衣服宜用纯棉制品,宽松、透气,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粗糙的衣服边角造成机械性摩擦,禁用化纤和羊毛织物。•3)在湿疹部位涂抹药膏。如湿疹膏,紫草膏。情况严重可中西结合治疗。•4)湿疹发作时不要进行预防接种,避免接触其他病人2、痱子的预防和护理•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痱子一般出现在婴幼儿的颈部、胸部、腋下和背部等汗腺集中的部位。痱子是一个个红色的小丘疹,连成一片。有的还会引起瘙痒。•预防方法:保持房间的凉爽,并保持婴幼儿皮肤的清洁。衣服是棉质、透气的,出现痱子后一般不用药物治疗,在出汗后及时清洗皮肤、更换衣服即可。3、尿布疹的预防和护理•尿布疹多见于新生儿至1岁的婴儿。•护理:平时注意婴儿屁股的清洁、干燥,大小便后及时洗屁股、粉扑、换尿布,不要给小便产生粪毒的时间。发生尿布疹后需要用药膏外涂进行治疗。尿液、大便尿毒素细菌腐蚀性物体细菌感染损坏皮肤尿布疹4、虫咬皮炎•夏天和秋天多见,当被虫子咬伤后,在被咬的地方会出现许多像小豆一样大小的丘疹,有些硬还有些痒。•预防措施:外出时穿长袖和长裤;注意室内卫生,及时灭虫。管理好小动物防止跳蚤传给婴幼儿;喜好的义务晾干后,收衣服时注意衣物上是否有虫子。•发现被咬伤后注意不要让婴幼儿用手抓挠,避免引起感染。情况严重的尽早治疗,以免恶化一、患病婴幼儿的家庭基本护理•婴幼儿用药的知识和技能•1、按体重计算的公式:•6个月前体重(千克)估计:月龄X0.8+出生体重(千克)•7-12个月体重(千克)估计:出生体重(千克)+6X0.8+(月龄-6)X0.25•1岁-10岁体重估计:年龄(岁)X2+7或8(千克)•药物剂量(每日或每次)=药量/千克X估计体重(千克)•2、按年龄计算的公式•以成人剂量折算婴幼儿用药量•家庭药箱的配置•测量体温的用具•外用药物•内服药物•测量体温的工具及其使用•便秘和肠绞痛的护理•开塞露导图•肠绞痛的护理五、营养性疾病的知识•1、营养性疾病指由于营养物摄入不当(不当包括摄入不足、摄入过多或摄入比例失调)所造成的疾病。2、营养性疾病的原因、特征•病因:由于食物进食量不足;喂养不当,蛋白质摄入不足;使婴幼儿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特征:•1)、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身高、体重、胸围大大低于同龄儿•2)、个子矮小,消瘦•3)、严重时皮肤发亮•4)、毛发稀疏、干枯无光泽、面色发黄•5)、食欲减退,抵抗力低,极易患病•6)大便不好,有时拉稀,有时便秘•7)情绪不稳定,哭闹烦躁,对周围事物或哄逗无反应•8)血色素低,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肝脾肿大•9)智商低下,七种语言发育影响最甚•3、营养性疾病的预防:•(1)合理安排饮•(2)补充食品多样化•(3)婴幼儿喂养切莫“填鸭式”。•(4)合理安排婴幼儿的生活起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习惯、排便习惯及清洁的习惯。4、营养性疾病的护理:•(1)缺铁性贫血•原因:婴幼儿生长发育快;体内储存的铁已经基本用完;奶类、谷类食品含铁量不足•特征:很多酶活性降低导致各种代谢紊乱、智力发育障碍、免疫功能低下极易感染•预防措施:•1)及时给婴幼儿添加补充食品•2)要根据婴幼儿的消化吸收能力,在膳食中注意补充一些含铁比较丰富的食品,可多吃动物肝、血、瘦肉等•3)如发现婴幼儿有精神不好,食欲差,经常乏力,面色、口唇、甲床皮肤黏膜苍白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4)确诊后要积极配合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铁制剂•(2)营养素缺乏性病症:P56维生素B2缺乏••主要表现:口角炎、舌炎、口唇干裂、发红、疼痛;舌面光滑、肿胀、舌色红紫;眼疼、怕光、发痒、流泪。••家庭防治:多吃奶类、蛋、肉、鱼、豆类和绿色蔬菜•维生素C缺乏••原因:长期不吃新鲜蔬菜、水果或高烧造成维生素C缺乏。••主要表现:虚弱、无力、面色苍白、脾气急躁、爱哭闹、牙龈出血、全身骨头疼。••家庭防治:加强母乳喂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叶酸缺乏•原因:偏食、挑食、拒食新鲜蔬菜或水果;长期服用抗生素、抗癫痫药;长期腹泻造成叶酸缺乏。牛奶加热也容易破坏叶酸。•主要表现:嘴唇、眼结膜、指甲发白;毛发稀疏而黄、皮肤蜡黄;没精神;出现贫血症状,常伴肝脾肿大,严重者有出血点和瘀斑•家庭防治:平常多吃绿叶蔬菜、水果、谷类、蛋黄、动物内脏。•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原因:晒太阳少;吃乳、蛋、肉少;长期腹泻;生长发育较快。•主要表现:早期表现没特殊症状;烦躁、哭闹;睡觉不安、夜里时常惊醒;汗多有酸味;后脑勺有一圈头发稀疏或脱落,头发发黄、脆、易折,囟门增大、边缘变软,头颅呈方形;出牙晚,牙齿不整齐,釉质不好;鸡胸、漏斗胸、罗圈腿、肌肉软、无力;说话晚,吐字不清楚。•家庭防治: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吃乳、蛋、肉。按规定服用伊可新或贝特灵。也可额外补充其他钙镁维生素D维生素E缺乏••原因:非母乳喂养婴幼儿、早产儿生后长得过快,造成维生素E缺乏。••主要表现:嘴唇、眼结膜、指甲发白;没精神、出现贫血的症状;全身水肿、大腿、会阴、眼睑、下肢较严重。••家庭防治:加强母乳喂养;要多吃乳、蛋、肉、谷物、干果等。•维生素K缺乏•原因:母亲营养不足;孕期健康状况不好;孕期服用过抗凝血药、抗惊厥药、抗结核药;母亲吃蔬菜、水果少,新生儿长期吃母乳,未及时添加辅食、蔬菜水果;婴幼儿有慢性腹泻或肝脏病等造成维生素缺乏。•主要表现:新生儿生后各部分出血,以消化道储蓄多见,以消化道出血多见,常见于出生后2-5天,吐血、便血、皮肤出血或瘀斑,脐部、皮下、口腔慢性渗血。早产儿偶见颅内出血,病情严重。•家庭防治:婴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并及时添加多样化辅食。•碘缺乏•原因:母亲孕期没吃或吃含碘的食物少,造成体内碘缺乏;婴幼儿生下来后一直缺乏或没有吃含碘食物。•主要表现:甲状腺肿大,可以不对称,无结节;婴幼儿体格和智力发育受到妨碍、迟缓;甚至身材矮小、智力低下;语言和听力障碍。••家庭防治:紫菜汤、海带。碘盐避光、密封、不能高温加热过久维生素A缺乏••主要表现:皮肤干燥、角膜溃疡、夜盲畏光•家庭防治:天然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如:动物肝脏、蛋类、奶油和鱼肝油中;植物所含的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可在肝中转变为维生素A。•所以可以口服维生素A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原因:多见于母乳喂养者,尤其母亲以精白米、面为主食者••主要表现:起病急,突然面色苍白,阵发性哭砂、夜啼,食欲下降、呕吐,腹胀、便秘。••家庭防治:谷物的外
本文标题:初中级育婴师保健与护理第4、5、6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6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