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
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作文简而言之,作文就是写文章,就是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它可以是一种经历。是一种压力。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心声。作文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思想。是我们了解别人和世界的工具。2;作文评改方常见方式:(1)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教师评、学生听的作文评改方法。(2)学生之间,找到合作伙伴互相改作文的评改方法。3;作文评改方式研究:(1)传统的教师全批全改批改,现在占到创新评改方式的学生数四分之一左右。要求:老师从好种差不同水平的学生中抽评。(2);学生互评,由单一的全班互评,到占全班的四分之一左右,要求:至少三人为一组,有两人的评语,注上日期,给上分数,且每次互评的人应有变化,便于加强交流。(3)与父母亲戚沟通交流,让他们评改。要求:写上名字,和联系电话。以便老师检查,交流。(4)让网友评改,将文章写到日志或是微博,或是博客。与网友交流,评改。要求:在作文本上写上网友的网名和评语。并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一般约有五分之一左右。(5)朋友评改。要求:非本班的同学,或朋友,加大与外课题名称的界定界的交流。学生一般选择的有平行班级的同学或者有跨级的朋友。(6)请不是带本班的部分和解读老师参与。要求:有礼貌,有智慧与其他老师交流。(7)放一放再修改,对写过的作文。一段时间后在引导学生去修改。要求;能对以往作文提出至少一点不同的评改意见。4;评改作文的基本步骤。第一步:语言文字的修改,包括标点符号、字、词、句、格式等方面的修改,要求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第二步:内容上的修改,包括主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感情是否真实、健康,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切实、典型等,要求在后面的评语中写明确,修辞有没有借鉴的地方;可以参考中考的作文评分标准。第三步:结构上的批改,包括开头、结尾安排得怎样,过渡、照应如何,段落划分是否合理,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楚等;第四步:总评,包括小组评、教师点评等。一;解决什么问题?1激发学生写作文,评改作文的兴趣;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的方式,时间一长,学生大多缺课题研究的步骤乏应有兴趣。应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作文,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兴趣得到提升。和举措2引导学生从多渠道的评改中,了解自己作文的的得失,从而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3.对所有评改中一一进行审查,全局把握,对学生本次作文发现问的问题进行总结。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在训练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应做到这些:。4.评改方式要以引导为主。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尽可能创造成功的机会,鼓励和帮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的评判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点滴的成功,会使学生心理立即兴奋,激起喜悦之情。这样就能调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的写作积极性。预想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多角度的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发现自己作文的优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与他人,外界进行作文交流、不断提高作文水平。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培养高年级学生评改作文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博兴县第三小学培养高年级学生评改作文能力的研究课题组四.课题有关概念的界定所谓多元化、交互式批改法,就是学生写完作文后,学生自己批,同桌批,小组合作批,家长协助批等等,最后,教师重点批,写总结评语.考虑到学生和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可以给那些觉得不会评价的学生或家长一个大概模式.如自评:1、写这篇作文用了多长时间。2、你认为写得最顺的是哪一部分。3、用一句话谈谈写完这篇作文的感受等等。小组评、家长评:1、写出本文的一个优点。2、写出本文的一个缺点。这样任何学生和家长都不至于无话可说,至于同学间互评,可以采用一对一和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一对一是指每两个学生一组互相批,此方法的优点是针对性强,但对某些作文底子较差的同学有一定困难.因此,也可以采用小组互批的方式,如4-5个人一组,选一位组长,组员量力而行,各司其职.如可以一个人找错字和病句,一个人看中心和材料,一个看语言找亮点,大家交流讨论,然后由组长综合写出评语,最后由老师在学生的作文中用文字或符号表达自己的意见,作文发回去后,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做出反应,并通过文字转达给教师,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不间断的文字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并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五.实验研究假设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爱好,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六.课题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爱好,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七、课题研究内容1、欣赏的引导。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2、修改的引导。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目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3、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4、对学生习作的形成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研究。5、“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对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八.课题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对比实验法、个案发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九.课题实施步骤及研究过程按照实施方案,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分四个步骤进行:2009年9月至2009年10月为准备阶段,组建课题实验小组,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通过图书、计算机网络了解国内外关于习作批改模式的运用情况,形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假设,并对课题全面论证。2009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为课题实践阶段,通过编制问卷调查表,对部分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师生对习作批改的态度以及学生习作质量基本情况,对高年级学生习作批改情况及效果进行摸底调查,并作出理论数据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4月为探索提高阶段,通过实验,了解几种习作评价模式在小学习作评改中的实施情况,积累原始数据和调查资料,边调查、边实施、边修改,逐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2010年5月至2010年9月为结题评估阶段,汇总各阶段研究报告,收集各小专题研究的原始材料,系统处理分析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得的材料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践检验,得出结论,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最后申请结题,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运用实验研究成果。十.实验结果分析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特别在学校教研室的具体指导的帮助下,我们对作文自改互评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和实验工作,使实验工作,逐步沿着正规化、科学化的道路健康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实验课效果来看,学生已经越来越适应和认可这种互评方式,实验课的效果也日趋向好的方面发展。我们曾对学生进行了两次“适应作文评改方式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上次比较如下表:对适应作文评改方式的问卷调查统计对比主要参考文献:(1)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在谈到作文评价时,提出国外一些学者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评价理论,将作文评价分作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2)《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张庆著)(3)《语文课程标准》(4)《张化万作文教学》(张化万著)(5)《走进新课程》(朱慕菊)、课题提的背景和依据:“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自古至今人们异口齐呼的声音。“文章不厌百回改”,“树木不剪不成材,文章不改不精彩”,宋朝王安石曾说:“捻断数茎须,方得‘春风又绿江南岸’”。我们语文老师似乎就由此为学生习作的“改”而忙得不亦乐乎了,老师们“精批细改”、“眉批旁批”、“点面俱到”,期望着“好作文”因此出炉。结果的局面是:学生对作文写完了事,教师桌上“文山文海”,语文老师们埋怨“批改作文胜似愚公移山”,老师们成了愚公,但又不能体会愚公移山“大功告成”后的愉悦——因为大多学生接到批改后的作文本只“瞥一下等级”,教师的繁忙工作成了“无用功”。这根本原因在哪呢?我们作了些简单的分析得出,这便就是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包办统治文章修改的结果:其一,老师们批改一次作文,按每班40个学生的作文量来计算,作文本从上交给老师到批完发放给学生,最快也得一周时间,而此时学生写完文章时的那种企盼评价的激情早已冷却,对发放下来的作文本,大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等级,有的甚至连本子都懒得翻开!老师的辛劳,大多付之东流;第二,老师们如果真正做到“精批细改”,确实能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事实是,面对目前大班教学,广大教师们往往难以做到全面的“精批细改”,有些作文只能“粗看略写”,写出的评语自然避免不了概念化、形式化,大同小异,久而久之,眉批总评成了习作的装饰品,学生根本就不爱看。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基于以上认识,有感于当前作文教学的状况,我们在作文批改这一环节作了一些探索。概括起来说,就是把作文评改的权力交给学生,提出来了“培养高年级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的课题方案。通过这一形式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通过作文评改培养他们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生动求知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人格。课堂至今仍没有建构起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教学体系,更没有对此进行持续系统的实践探索与深入的理论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经久不治的痼疾。因此,还作文评改的自主权于学生,深入开展培养学生自主评改作文能力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是我国中小学作文教改中的当务之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教好作文,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下足了功夫,可为什么依然收效甚微。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现代作家赵树理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写好作文,离不开“修改”过程的严格锤炼。对于作文创作有了定基础的中学生来说,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忽略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谈到:“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事隔30多年,这种“徒劳无功”的现象依然在不断上演。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导致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一)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深感无论老师如何煞费苦心地指导、训练,又是方法技巧的传输,又是身体力行,下水作文的示范,又是精批细改,学生的作文能力就是不见明显提高。的确,作文的批改历来就存在着这一现状。记得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
本文标题: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796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