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媒体记者的法治思维与风险防范
2019/8/251媒体记者的法治思维与风险防范在鲁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培训授课课件山东康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李树森2014年10月31日课件目录一、媒体记者与“法治思维”二、时代呼唤《新闻法》出台三、媒体记者的法律风险与防范2019/8/25一、媒体记者与“法治思维”2019/8/25一2019/8/251、从法律视角看公交车让座小故事:今年7月16日,重庆276路公交车上,一名老人把空座位给自己16岁的孙子坐,并要求旁边的女大学生给他让座,见对方没让,老人便大声抱怨其没教养。整个过程中,老人的孙子一直坐着玩手机。1.1你认为这名大学生不让座给那位老人,合适吗?1.2假如是老弱孕妇专座,该不该让座?1.3假如故事改写一下,女生把座位让给老人,老人自己没做,让给16岁孙子坐,女生可否主张要回座位?一2019/8/25道德评判标准: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b让座是自愿行为,不应强制他人。法律评判标准:a合同法(债权)乘客与公交公司的交通运输合同法律关系。b物权法(物权)座位的物权性,所有权在公交公司,乘客享有占有、使用、处分等权利。收益、出租一2、人治与法治公元前5世纪,世界文明史巅峰: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一起诞生。孔子比释迦牟尼小14岁,孔子死后10年苏格拉底诞生,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岁,比庄子大15岁,阿基米德与韩非子差7岁---中华文明之哲学家:人和人的关系;古希腊文明之哲学家:人和物的关系;古印度文明之哲学家:人和神的关系。2019/8/25一2.1儒家人治观《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亡政息,人存政举”。这句话可谓典型地反映了一种人治思想,也代表了先秦儒家关于人治问题的共同看法。先秦儒家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其人治思想经历了从德政到仁政再到礼治的发展过程。孔子关于德政的思想纲领体现在《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019/8/25一同类的记载还有:《论语·颜渊》“季康子患盗,问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季康子是鲁三桓之一,手中掌握着鲁国军政大权。由于自身言行不端,而致盗贼四起。于是他来征求孔子意见,想用杀一儆百的办法来制止偷盗。孔子反对季康子这种想法,强调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这是因为:“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见《论语集注》)可见,使民无讼正是德政的最好体现和最高境界。2019/8/25一2.2法家韩非子的法治观法家明确提出了“以法治国”的命题:“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韩非子认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说明,“以法治国”是法家的基本国策。先秦法家所谓“法”主要包含三个含义:其一,法是一种规则的成文形式;其二,法在最基本的意义上等同于刑;其三,法是帝王治民之具。由此可见,法家所谓“法”,它的主权不属于公民,而在于帝王;它的制订不是为了保护公民权利,而是为了保护帝王权利。所以,法家所谓“法治”实质是帝王人治。2019/8/25一2019/8/25《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达维特(或称雅克-路易·大卫)在178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苏格拉底之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他是西方历史上(或许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因为思想和言论而被处死的哲学家。一2.3古希腊人治与法治观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但却与当局统治相向。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以后,他的学生已经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视死如归。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2019/8/25一这不是悲剧的声音,这是一个智者在用生命诠释法律的真正含义——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与社会正义的存在。苏格拉底为了正义死了,但他的死是值得的。其政治思想主要是一种道德政治论、贤人政治论,强调统治者必须懂得政治技艺,换句话说,必须由知识渊博而又富有道德的贤人来做执政者。这表明了苏格拉底政治思想中的一种人治倾向。2019/8/25一柏拉图关于人治与法治问题的看法,经历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强调哲学王统治,这显然意味着人治,只不过这是一种理想化的人治观。在《政治家篇》中虽然还是认为人治比法治好,但已开始认识到自己心目中的政治家实际上是很难产生的。到了《法律篇》,柏拉图认为统治者能不能服从法律乃是决定城邦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因此,必须使法律的力量高于统治者的权力,而不能让统治者的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这表明柏拉图实际上已经意识到理想化的人治是很难实现的,因而只能实行法治。2019/8/25一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不但述及法治的应然性(即必然性),而且还详细阐述了法治的实然性,他从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各个环节论述了如何在一个城邦国家实行法律统治。亚里士多德首创了法治理论的完整而系统的体系,其深远影响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为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实践提供了积极的思路。当代法治理论中的权力制衡说也可以从其论述中找到源头。在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中,法律才是最终、至上的权威。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是与他的民主思想紧密相关的。民主思想是他的法治观的重要基础。2019/8/25一3、何为“法治思维”十八大四中全会决定解读: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央第一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概念。法治体系和法律体系最大的差别,就是法治体系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有机完整的体系,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都纳入其中;而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文本体系。法治体系的5大具体内容,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2019/8/25一看点一明确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制度看点二建立领导干预司法、插手案件记录看点三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看点四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看点五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判权与执行权分离,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申诉案件律师代理制度看点六编纂《民法典》,授予企业拒绝权(企业有权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法律依据的要求)2019/8/25一1997年十五大,即已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在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上,对依法治国都有进一步的表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首次提出:“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2019/8/25何为“法治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法治思维是通过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对法律现象的反映、认识和思考;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法治思维就是按照法律的逻辑(包括法律的规范、原则和精神)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按照徐显明的阐释(从“法制”到“法治”—解读十八大报告):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为判断起点而以公平正义为判断重点的一种逻辑推理方式。法治思维可以归纳为四个主要方面:2019/8/25二3.1合法性思维是规则思维,也是制度思维,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事管人管权,就是这种思维的表现。3.2程序思维要求权力必须在既定程序及法定权限内运行。通俗说法“把权力关进笼子”。3.3权利与义务思维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在法律上是权利义务主体,而不是可以随意侵犯的客体,对他们的权利应予以尊重、维护和保护,漠视、蔑视其权利,任意剥夺、侵犯其权利,就不是法治思维,而是典型的人治思维。2019/8/25一一3.4公平正义思维指在决策工作中不应忽视公众意见和利益,不能刻意袒护个别利益群体,在行政执法中不能随意执法、选择性执法。4、如何培养法治思维?4.1关键在于培育对法律的尊重与敬畏之心2019/8/25一2019/8/25法律名言:“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是一句被广为引用的名言。它出自英国的一位首相威廉·皮特。皮特用它来形容财产权对穷苦人的重要性和神圣性。Thepoorestmanmayinhiscottagebiddefiancetoalltheforcesofthecrown.Itmaybefrail-itsroofmayshake-thewindmayblowthroughit-thestormmayenter-therainmayenter-buttheKingofEnglandcannotenter.一原文:“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道出了一个基本常识,那就是公权力和私权力有明确的的界限,必须恪守“井水不犯河水”的原则。当然,不是说公权力不能进入私领域。公权力进入私领域有一个原则,那就是“非请莫入”。2019/8/25一法律故事:磨坊主与国王的故事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当年在距柏林不远的波茨坦修建了一座行宫。有一次,这位皇帝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视线却被紧挨着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了,这让他非常扫兴,于是派人与磨坊的主人协商,想买下这座磨坊。不料,磨坊主人就是不卖。威廉震怒,派警卫把磨坊给拆了。第二天,磨坊主竟把威廉告上了法庭,判决结果居然是皇帝败诉,判决皇帝必须把磨坊复原。后来威廉一世和磨坊主都死了,磨坊主的儿子希望把磨坊卖了,就给威廉二世写了一封信。威廉二世回信道:“亲爱的邻居,你说要把磨坊卖掉,我以为不可。毕竟这间磨坊已经成为我德国司法独立之象征,理当世代保留在你家。随信送上3000马克”。2019/8/25一一个倔强得近乎刁民的德国老汉,一名英武得近乎独裁的千古一帝,因一座已成废墟的磨坊相会了。普通得近乎无闻的法庭,用朴实但确切的语言,述说着法律圣洁而荣耀的光芒。2019/8/25一2019/8/254.2关键在于执政者依法行事习近平:“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一2019/8/25李克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全国人大十二届二次全会答记者问)二、时代呼唤《新闻法》出台2019/8/251、法制与法治2011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式形成。但是,著名法学家江平曾不止一次评价,中国的法律体系再加上一部《新闻法》,那才真正算是形成体系。二中国历史上是有新闻法的,只是1949年以后没有。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或者说清朝最后几年中,是做了一些努力的。有《大清出版物专律》,有《大清报律》。1908年的《大清报律》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新闻法”。后来在北洋时期有出版法,国民政府时期有出版法,就是管图书报刊的。所以并不是中国从来没有新闻法,而是1949年以后没有新闻法。2019/8/25二2019/8/252.230年坎坷立法路建国后新闻立法的动议始于1980年。由于所有的新闻、出版、广播机构从1953年起全部转为国有,特别是新闻传播机构,基本上是党政机关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社会行业,故不存在制订新闻法的需要。1980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代表和委员提交新闻立法的提案。1984年,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新闻立法工作开始启动。二1989年,时任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的杜导正正式宣布,新闻法的“正式草案”将力争于年底前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此次
本文标题:媒体记者的法治思维与风险防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1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