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课时:复习简单应用题一、复习内容: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二、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根据四则运算的含义,选择适当方法熟练地解答简单应用题,为解答复习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复习过程:引入课题。简单应用题是一切应用题的基础,无论多么复杂的应用题都要通过一步一步的计算来解答,也就是都可以看作是若干个简单应用题组成的。所以我们复习应用题的第—节课就是复习简单应用题。出示课题“复习简单应用题”。(一)、简单应用题的含义1、什么样的应用题称为简单应用题?(先由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概括)(只含有一组基本数量关系,只用加、减、乘、除法一步运算来解的称为简单应用题。)2.教学例l。出示例1: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91人。这个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这道题是不是简单应用题?为什么?可应用哪一种运算意义来解答?(提问后,让学生自己独立解答。)根据上面例题中的两个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编成“求差”、“求几倍”、“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儿”的简单应用题吗?(学生口头编题并说出算式;教师板书。)问题算式(1)这个厂的男工比女工多多少人?364—91=(2)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倍?364÷91=(3)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分之几?91÷364=练习题:一堆小麦108吨,分给6辆汽车运,平均每辆运多少吨?(让学生口头解答,并讲出这是一道怎样类型应用题。)(二)、简单应用题的类型1、练习。应用例1的内容给下面的应用题补上条件,使它成为一道分数简单应用题。给应用题补充完整后,要求全班解答,然后讲评。(1)、某工厂有男工364人,女工有多少人?(2)、某工厂有女工91人,,男工有多少人?(三)、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1、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下表中每组数量的意义,并写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式。2、根据基本数量关系式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学生口述,并根据每一道基本关系式编出三种不同的应用题。)(1)收入-支出=结余收入-结余=支出支出+结余=收入(2)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3)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总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4)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5)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时间=工效工作总量÷工效=时间(6)本金×利率×时间=利息利息÷利率÷时间=本金利息÷本金÷时间=利率小结:牢固拿握应用题的结构和基本数量关系,熟悉四则运算的基本应用情况才能熟练解答简单应用题。(四)、巩固练习1、同学们植树,每人植树6棵,5名同学共植树多少棵?2、一辆汽车6小时行352千米,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五)、课内外作业1、学校建校舍计划投资45万元,实际投资40万元。实际投资节约了百分之几?2.学校五月份计划用电480度,实际少用60度。实际用电节省百分之几?3、新光小学书画班有75人,舞蹈班有48人,书画班人数是舞蹈班的百分之几?4、一件衣服打八折出售卖100元,实际90元卖出。实际几折卖出?第二课时:复习复合应用题一、复习内容:一般复合应用题。二、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一般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地、熟练地用分析法解答一般复合应用题。三、复习过程:上一节课我们复习了简单应用题,为复习一般复合应用题打好基础。现在我们来复习一般复合应用题。板书课题:“复习复合应用题”。(一)、一般复合应用题1、复合应用题的含义。(1)什么样的应用题称为复合应用题?(先由学生回答,然后教师归纳概括。)(含有几组数量关系,要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来解的称为复合应用题。)2、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步骤。谁来说一说解答应用题的几个步骤:教师按学生回答,板书解题步骤,并说明要点。(1)、审题,理解题意。(明确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它是解题的基础。)(2)、分析数量关系。(运用已掌握的常见数量关系,结合题目条件和问题加以分析。它是解题的关键。)(3)、列式计算。(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它是解题的重点。)(4)、验算。(是解题正确的保证)(5)、作答。(是解题完整的必须)3、练习例2。[让学生在课本中练习,然后指名学生讲出例2中的(1)、(2)、(3)的分析思路。]例2:(1)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2)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3)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2.5小时走完原定路程,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4、从上面的三个分析图不难看出三道题的联系与区别。请同学口述比较三道应用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教师可根据学生口述,列成下表比较。验算:以例2(3)为例。①可把得数当作已知数,先求出2.5小时多走的路程。0.75×2.5=1.875(千米)②再求原计划速度走2.5小时所行的路程。3.75×2.5=9.375(千米)把①、②两项相加应该等于行军训练的总路程,若与总路程11.25千米相同,说明上面例2(3)的解答正确。1.875十9.375=11.25(千米)小结:以上是用分析法的解题思路进行,它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思考,找出解答问题所要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再判断这两个条件是否已知,如一个条件已知,另一个条件未知,应把这个未知条件当作问题再推下去,直至两个条件都是已知就可列式了,验算一般不宜用倒推来验算;而应把已求得的得数当作已知数,从另一条思路进行计算来验证,这样才能确保正确性。(二)、巩固练习1、出示课件练习题。(让学生单独练习,教师巡视辅差。)(三)、课内外作业1、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3小时走完,实际每小时走4.3千米,实际多少小时走完?2、某工厂有煤160吨,原来每天烧1.5吨,烧了20天后,由于改进了锅炉,每天只烧1.3吨。剩下的煤还可以烧多少天?第三课时:平均数问题【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法指导】1、求平均数的应用题是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特征是已知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最后所求的想等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2、计算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铺垫练习一、填空1、平均数=()÷();路程=()○()2、小明语数英三科的总分是288分,那么三科的平均分是()。3、买两本书和三支钢笔,共用去10.40元,已知每本书2.80元,每支钢笔()元。二、判断1、平年平均每个月是30天。„„„„„„„„„„„„„„„„„„„„()2、小熊一家一天摘果子90千克,小熊一家每人摘果子30千克。„„„„„()三、选择1、求平均数一般是用()计算。A、加B、减C、乘D、除2、小红平均每天看电视60分钟,那么小红一周共看了()小时的电视。A、42B、420C、5D73、一辆汽车一次可运白灰5.5吨,用同样的汽车12辆8次可以运白灰多少吨?4、8只青蛙半小时大约能够吃176条害虫,那么,每只青蛙每小时大约能够吃多少条害虫?5、3台拖拉机4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典型例题分析1、某钢铁厂前3天平均每天每天炼钢851吨,后四天共炼铁3600吨。求这一周平均每天炼钢多少吨?2、某班有50名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有2名学生因病缺考,这时全班平均成绩是95分。后来这这两名学生补考,分别得98分和92分。这个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3、一个工人计划做302个零件,做了16小时后,还剩下14个零件没有做,这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做多少个零件?基本技能训练1、张强期末语文、数学考试平均分是96.5分,英语得了92分,张强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多少分?2、某修路队要修一条长3770米的公路,开始每天修580米,两天后,每天比原来多修290米,修完这条路共用多少天?3、五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一班42人,平均每人植树5棵;二班45人,平均每人植树6棵。五年级平均每人植树约多少棵?4、刘梅读一本书,前8天共读248页,剩下的准备9天读完,这本书有590页,后9天平均每天必须读多少页?5、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50,甲数是48,丙数是乙数的2倍,求乙数是多少?6、李军期末语文、政治、数学三科的平均分是87分,如果加上英语和自然,五科的平均分是89分,其中英语比自然少12分,那么英语和自然各是多少分?7、小红和小军的年龄和是42岁,小军和小东的年龄和是36岁,小红和小东的年龄和是48岁,它们三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第四课时:归总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归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迅速地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2.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3.训练学生有条理地分析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教学难点学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以旧引新.1.请你根据学过的乘除法数量关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提问.①单价×数量=总价②路程÷时间=速度③工作总量÷工效=工时学生可能举例:①一个足球50元,3个足球多少元?②我家到姥姥家相距大约120千米,坐汽车行了2小时,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③王师傅用小推车为食堂运菜,每小时运80千克,240千克的菜要几小时运完?2.改编: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________?求什么?(求这条路长多少米?)为什么?如果去掉这个问题,改成“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应该如何解答呢?此时,学生可能会答也可能答不出.如果有答对的,请他说说是怎样算的;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就要先求出什么?(工作总量)根据哪一数量关系求工作总量?教师导入: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问题.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1)出示例题: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学生们自由读题,理解题意.教师谈话:通过读题,你想到了那些问题,提出来供同学们思考.学生可能提出:题目中已知几个条件,它们各是什么?要求什么问题?线段图应该怎么画?这道题可以先求什么?(中间问题)为什么?求出总数量后,再求什么?为什么?经同学们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解决.全班重点讨论下面的问题:a.线段图怎样画?题中什么数量变了,什么没变?使学生明确:为了清楚地反映数量关系,最好画两条线段,两条线段要同样长,表示同一条路(说明工作总量是固定不变的).b.要求几天修完,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看图分析:可以从条件出发,已知每天修12米(工效),又知道修了10天(工时),就可以求出这条路全长多少米?(工作总量)还可以从最后的问题出发,要求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必须知道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题目里没有给工作总量,所以要先求出工作总量.]共同解题,说出解题方法.(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这条路全长多少米?12×10=120(米)几天修完?120÷15=8(天)综合算式:12×10÷15⑤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2)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改成“每天修20米、每天修30米、每天修40米”,问题不变,仍求几天修完?应该怎样列式?12×10÷20=6(天)12×10÷30=4(天)12×10÷40=3(天)(3)教师提问:如果将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应该怎样解答呢?订正:这条路长多少米?12×10=120(米).每天应修多少米?120÷6=20(米).综合算式:12×10÷6全班共同订正,说说你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的含义.(4)教师提问:再将第三
本文标题:应用题复习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94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