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7级一轮1894至1919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含辛亥革命)阶段7
【时空坐标】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4——1919一、政治:二、经济:三、思想:1894-1919年间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宏观知识结构】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894——1919)高2017级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阶段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中日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课时11894-1919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知识分布:必修一专题二第一、二课P24—34《创新设计》P92--84考点范围考查角度考频考情说明政治文明(2019·全国Ⅱ,28)戊戌变法的影响(2018·全国Ⅰ,28)甲午战争的结局及成因(2017·全国Ⅲ,41)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政治变化(2016·全国Ⅱ,40)考查近代海外移民及华侨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4年4考政治主要从近代化角度考查重要历史现象的影响;近年全国卷考情分析考纲复习目标1.1894至1919年前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探索2.辛亥革命1.列举1894年-1919年间列强侵华主要史实;2.比较《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3.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4.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5.历史概念:大陆政策、辛亥革命【考纲及复习目标】课时1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2017年新课标: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机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2019·全国Ⅱ,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解析:根据材料“慈禧太后在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体现的是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支持光绪的变法,D选项符合题意。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清政府进行排外活动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列强借口干预中国内政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部分西方人支持变法,C选项排除。故选:D。【预习检测】2.(2016年上海历史19)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预习检测】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189469.496.2624.25190062.9911.2025.81190555.7114.0430.25191050.8916.1432.97191448.3120.3931.303.(2016年江苏历史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预习检测】解析:据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贸易的数字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A正确;英国对华贸易呈下降趋势并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C错误,1894—1914年中国国际地位比较低下,D错误。考点:1894—1914列强侵华史实及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态势4.(2015四川文综)图1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D.《辛丑条约》签订【预习检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片中的“美国国旗”、“使馆”、“外国兵”,即可以判断这次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的时间与图片描述时期不一致,均不正确,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知识结构梳理】要求:1.利用教材和辅导资料,将本课知识结构梳理在积累本上。2.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大胆表达自己对教材的理解。3.学生展示,教师或学生点评。4.时间:5分钟【知识结构梳理】阶段五专题十二近代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894—1919(一)甲午中日战争(二)瓜分狂潮(三)八国联军侵华(背景、结果、影响、中国败因)1.三国干涉还辽2.划分势力范围3.门户开放(一)维护主权的斗争(二)救亡图存的探索1.维新变法2.辛亥革命一、列强侵略(背景、结果、影响)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黄海海战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3.义和团运动【知识结构梳理】示例1近代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894—1919(一)甲午中日战争(二)瓜分狂潮(三)八国联军侵华(背景、结果、影响、中国败因)1.三国干涉还辽2.划分势力范围3.门户开放(一)维护主权的斗争(二)救亡图存的探索1.维新变法(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依据必3的P49—51和选修《改革史》概括指出)2.辛亥革命(背景、经过、影响)一、列强侵略(背景、经过、结果、影响)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黄海海战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3.义和团运动导致(依据必1教材P31概括指出)(依据必1教材P31—32指出)(依据教材必1P33—34指出)(依据必1教材P31指出)(依据必1教材P32指出)(依据教材必1P50—53概括指出)大陆政策:大陆政策也称大陆经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以华制华:华:中国人;制:控制。意思是用中国人牵制中国人。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知道如果强制推行殖民统治,势必会造成极大反抗,有感于此,便决定扶植中国政府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来镇压它们的人民。清朝灭亡后,列强又相继扶植袁世凯、各地地方军阀、蒋介石、汪精卫伪政权等势力,以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现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台湾问题上,不支持“台独”,也不对中国统一台湾发表态度,以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发展,谋求在全球的战略利益。“以华制华”也称“以台制华”,是我国台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概念理解】理解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重难点突破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急需侵略扩张,并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大陆政策日本中国台湾朝鲜中国东北蒙古中国亚洲中国为中心名称时间结果(不平等条约内容)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年清败,签订《南京条约》1、割地2、赔款3、五口通商4、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清败,签订《马关条约》1、割三地2、赔两亿3、开四口4、允设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清败,签订《辛丑条约》1、赔:4.5亿2、划:东交民巷3、禁:反帝4、拆:炮台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约中哪些能体现外国侵略中国进入了新阶段?第四条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第三条条约还体现了列强侵华的什么新特点?以华治华【重难点突破2】依据材料归纳列强侵华的趋势【重难点突破2】讨论1894到1900列强侵华的特点和趋势?特点: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从瓜分狂潮到以华制华,列强间相互争夺与勾结,主要控制清政府。趋势:1、列强在华享有的特权逐步扩大,以经济侵略为主逐步转向控制中国政府,实行以华治华。2、争夺焦点转向由中国南方转向北方。3、侵华国家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两国为主,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其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战争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深;结果大都以中国失败而告终。19世纪末正当中国被列强肢解得体无完肤,美国出台了“门户开放”政策。美国为何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是大发善心吗?你来晚了,已经有人先到了美国总统麦金莱对国会的咨文中说:“对中华帝国沿海省份的一些地方被几个欧洲强国控制的非常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袖手旁观者。”【重难点突破3】理解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⑴原因:⑵内容:⑶目的:美国企图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排斥其他西方列强,从而独占中国市场。⑷实质:⑸影响:①对列强: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②对美国: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即开始独立制定侵华政策。③对中国:中国面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对点训练1】关于对甲午战争的认识材料一《日本史》:1894年,朝鲜发生了以东学党为核心的农民暴动。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要求出兵,并按照《天津条约》照会了日本。为了对抗清政府出兵,(日本)立刻向朝鲜出兵,两国一出兵,农民军就和朝鲜政府议和,中日两国围绕朝鲜内战以后政治改革的分歧不断加深,7月中日突然发生军事冲突。同年8月,日本对清政府宣战,日清战争爆发。材料二大象版《历史.必修一》:经过明治维新,日本成为东方强国,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1894年5月,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援助,日本乘机派兵入朝。起义平息后,日本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同时撤兵的建议,反而继续增兵。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突袭中国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提取材料中两本书关于甲午战争爆发叙述的不同信息,并予以说明。据此,你认为历史记载受哪些因素影响?(提示:可以从日本出兵朝鲜的认识、战争的原因、战争的性质等角度)(1)不同:①日本出兵朝鲜的原因表述不同:《日本史》强调出兵的合法性,中国教科书认为是日本乘机出兵,具有非法性;②战争原因表述不同:《日本史》认为是围绕朝鲜内战后政治改革的分歧不断加深所致,中国认为是日本拒绝撤兵,反而继续增兵,并率先主动袭击中国的运兵船;③战争性质表述不同:《日本史》认为是中日矛盾激化下的军事冲突,中国认为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2)影响因素:作者的立场、对史料掌握的丰富程度、时代背景等。学法指导:史料是了解历史的基础,史料的多寡会影响历史认识。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叙述和解释是主观的。一、什么是史料?史料有哪些类型?概念:史料是研究历史的根据,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主要来源有实物的(如古迹、文物、地下发现的遗物等)、文字的(如各种著作、文献、铭刻等)和口传的(如传说、访问、民歌等)类型:口述史料、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历史纪录片等;二、史料的分类:1、根据载体来分:(1)文字史料文字史料的地位:文字史料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在所有史料中,这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可称浩如烟海。但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均会影响其价值。历史素养、能力提升:历史史料的分类与鉴别原则①史书: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②学术著作: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③档案文书类:尤其对政治史及社会史研究颇有帮助。④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⑤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⑥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2)实物史料: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
本文标题:2017级一轮1894至1919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含辛亥革命)阶段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099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