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读书心得-做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践行者
做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践行者——读《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有感这个学期又在日常的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渐渐地接近尾声。每天都这样的忙碌着,有的时候,也会感到身心疲惫,可是一想到孩子们,我的全身立刻充满了力量,心中充满了快乐和幸福的感觉。有的时候我又有些惴惴不安,担心和害怕自己的工作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我很希望能够找到可以给我信心和动力的经验、理论或是方法,由此在工作之余,我重新研读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希望可以在知识的大海里汲取养分,让自己在知识、经验和能力方面可以继续成长。一直以来,我心中都有一个困惑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是我们当前学前教育所倡导的尊重幼儿发展规律,这个发展规律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在教学中提供丰富的玩教具及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我们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在哪里?通过此次读一本好书的活动我找到了这个答案——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阶段理论。下面我介绍一下我对这个理论的理解。首先,从认知的机能和构造上来分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是“人”这个主体与“环境”这个客体之间绵延不断的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具有同化和顺应这两个机能。所谓“同化”就是一种吸收摄取的过程,指的是儿童在与外界环境的作用中把外界事物的概念吸收到自己的心理结构中,从而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它的基本活动是“看”,通过“看”这个过程把其他的事物吸收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恰恰,幼儿时期最典型的同化活动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会把树枝当成螺丝刀,会把气球当成水果,会把月光当成灯光等等,幼儿通过象征性的游戏打开认知之窗,建立属于他自己的认知体系。而“顺应”就是为了顺应外界环境而改变自己的过程。为此他会为了理解一个自己未曾认识的事物将自己原有的知识机构进行调整。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的幼儿模仿行为就是“顺应”的典型表现。孩子时而会模仿大人,时而会模仿老师,时而模仿同伴,时而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如奥特曼。我们对孩子的这些模仿行为都非常的熟悉。虽然同化和顺应看起来是两个相反的认知过程,但是它们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不管是顺应还是同化都是儿童为了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而进行的认知活动,而这个过程恰恰很好的证明了人(特别是儿童)所具有的良好的适应性和生命力。其次,从认知的发展结构上分析,皮亚杰把儿童的智慧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从而建立了他的儿童智慧发展阶段理论。他认为儿童智慧及心理发展可分为几个具有质的差异的连续阶段;各个阶段的先后顺序恒定不变;认识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面阶段的发展又同时为下一个阶段打下基础。同时每一个发展阶段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儿童的智慧发展在每个阶段上都会有所重叠,且每个阶段都有准备期和完成期。发展阶段对应年龄相关阶段具有的发展特征感知运动阶段0-2岁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图式功能;由本能性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的活动;对物体认识具有客体永恒性的概念。前运算阶段2-7岁能使用语言表达概念;但有自我中心倾向;能使用符号代表实物;能思维但不合逻辑,不能全面认识事物。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能理解可逆性的道理;能理解守恒的道理;自我中心程度下降,提高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能抽象思维;能按假设验证的科学法则解决问题;能按形式逻辑的法则思考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出,0-2岁是儿童的感知运动阶段,是其由本能性的反射动作到目的性活动的发展阶段。2-7岁则是儿童可以进行简单思维的阶段,虽然其思维并不完全符合逻辑,不能完全正确反映所认识的事物,而这个阶段的年龄范围也正对应了我们的学前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也是我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目标群体,也是我所有工作的中心对象。同时皮亚杰儿童智慧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智慧发展可分为不同阶段,每个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也是不同的,所以学校和幼儿园的课程设计应依据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课程内容不应明显超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同时所设计的课程应具有衔接性,前一阶段应为后一阶段奠定基础,后一阶段应是前一阶段的继续,重视游戏和活动,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对这个理论的再次思考和领会让我顿悟,眼前忽然豁然开朗,而后是欣喜若狂,因为我知道这正是我要寻找的。同时也是正确的方向,这不正和我们的《指南》精神相一致,一脉相承吗。《指南》明确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而且《指南》把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划分的更加明晰,3-4岁、4-5岁、5-6岁这几个年龄段各个方面的发展目标都做了精确的界定以及为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教育建议。我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应该把每一名幼儿当成一个发展的主体,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不能低于幼儿的发展阶段,这样虽然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过低的教学目标对于幼儿的成才并无什么益处,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同时如果目标制定的过高,以至于脱离了幼儿的发展阶段,只能起到物极必反的作用,更加不利于幼儿的身心成长。最为典型的就“小学化”倾向,过早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其目标脱离了幼儿心理发展所处阶段。就是没有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知道,幼儿是身心发展并不成熟的个体,他们行为的有意性处于较低的水平,所有的学习活动基本都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被周围的事物吸引,才能引起他们注意,而且所维持的时间并不长,当周围再次出现其他事物是他们的注意又被吸引到其他的地方去了。而游戏环境就有着幼儿无法抵挡吸引力,具有神奇的魔力,是幼儿天生的伙伴。在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也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育的社会的价值,向儿童传授具体知识,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并不关注;他指出,教育的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为儿童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习。这个观点也与《指南》不谋而合。《指南》非常明确的指出: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对于我所处在的学前教育阶段,我要做的就是把我的教学内容植于游戏之中,用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的始末。认真设计游戏环节,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让幼儿动手操作,帮助幼儿了解和解决在认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关注所提供的材料是否合适,并做及时增减。为幼儿成长创造条件,尊重幼儿的活动权和创造权,做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践行者。非常感谢能有这次读书活动让我“折返”书中,并找到了心中期盼已久的答案,用一句诗句表示我此时的心情,“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通过这次的读一本好书的活动,我最大的领悟就是人的发展是自然发展规律的一种,“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生命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她的本质和规律就是一种自然,让教育像呼吸一样自然。”再次感谢区教育局组织这次活动!东湖碧水湾幼儿园2014年6月12日
本文标题:读书心得-做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践行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4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