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东亚银行中国区发展战略分析
东亚银行中国区发展战略分析作者:吴文佳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彭发.恩科.竹青大华银行东进深圳--访大华银行集团中国区主管梁宝吉先生-银行家2002,(2)从1982年1月18日南洋商业银行入驻深圳起,深圳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已20年了.20年来,深圳经济持续增长和金融业蓬勃发展,外资银行功不可没.2002年1月18日,在深圳举办的引进外资金融机构2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记者趁机采访了新加坡最大的银行集团--大华银行集团中国区主管梁宝吉先生.2.期刊论文康健我们也是龙的传人--与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黄远辉一席谈-银行家2001,(1)其实,外资银行能具有一定规模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最终非但不会冲击中资银行,相反,完全可以达到三赢的结果.这是记者在采访时,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黄远辉先生所讲的开场白.这番话大出记者的预料,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呢?3.期刊论文郝京打造独立高效的银行网点销售渠道——访德利多富中国区市场开发总经理梁溢全-中国金融电脑2007,(1)伴随着外资银行在中国扩张步伐的加快,国内商业银行对网点渠道的竞争日益加剧.4.期刊论文姚珏入世后中外资银行竞争分析及稳定性评价-国际经济合作2006,(2)对在中国的外资银行经营情况的研究表明,同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一致,尽管受到种种制度约束,中国的外资银行总体而言经营情况较好,经营效率较高.例如,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作为在中国内地经营最成功的外资银行之一,不仅在人民币、外币、网上银行等多个新业务领域进展顺利,还率先介入了国内银行股权市场和信用卡市场.2003年,汇丰旗下的20家在华分行实现了3.2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比2002年增长了108%.渣打银行中国区2003年全年净利润为1.36亿元人民币,较2002年同期的1.04亿元人民币增长了31%,其总资产达到152.7亿元人民币,增长了39%,存款净增72%,达到113.7亿元人民币,贷款净额较2002年同期上升51%,达到114亿元人民币.经营利息收入由2002年的2.03亿元人民币增至2.75亿元人民币,增幅达35%,呆坏账率进一步下降至1.55%.5.期刊论文张铭跨境交易借力外资银行-新理财2010,(1)战略扩展目前,大部分走出去企业需要借助国内母公司的雄厚实力进行海外市场投资,企业的海外经营与国内业务的联动性较强.因此,广大走出去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既熟悉企业本土经营特点和市场环境又具备很强的海外金融服务能力的银行,为其境外投资活动提供境外融资、跨境资金管理、财务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金融支持.外资银行凭借其全球网点、跨境联动、管理架构、团队经验等方面优势,将成为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军.那么,走出去的企业如何在跨境交易中更好地借力外资银行?针对这一主题,法兴银行商业银行中国区总监姜云生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6.期刊论文夏峰外资银行摩拳擦掌备战本土注册-金融博览2007,(1)渣打银行英国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曾璟璇表示,渣打银行已于2006年11月16日向上海银监局递交了筹建设立本地子银行及个人人民币业务牌照的申请.据我所知,渣打是首个递交申请的外资银行.她表示,渣打希望申请尽早获得批准,但具体时间取决于监管层.7.期刊论文胡慧平扩张前夜的人才争夺战-国际人才交流2005,(11)从2001年到2005年,各大外资银行纷纷大力扩张,争取开展新的业务项目.2004年12月1日,北京、昆明、厦门、西安、沈阳五地的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开放,这将是外资银行在华的又一次深度扩张机遇.目前在华外资银行的总资产市场占有率还不到2%,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发展将是巨大的.渣打银行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彭海涛这样形容即将到来的3年:你下过围棋吗?对于外资银行来说,2005年的主要工作是布局,把关键的‘棋子'布好,随后的2006年、2007年,外资银行将迎来他们的用人高峰期.8.学位论文文庆能基于新金融安全观的银行业控制权研究2008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基于对国际政治经济与金融经济理论的分析,提出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安全观。本章的重点是阐述金融安全的内涵、观念、研究视角和理论渊源。金融安全问题是一个综合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重大课题,如何树立金融安全研究框架本身就是一个理论问题。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是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金融安全的维护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它一方面与系统性风险、金融危机等命题相关;另一方面牵涉到资源配置的权力、金融主权等方面的内容。中共中央在新世纪颁布了“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本文基于“全球化”和“以国家为中心”的现实,提出了“新金融安全观”的认识原点。金融安全的研究应该从经济与政治两个方面来分析。金融经济的效率与稳定需要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而金融权利的博弈与斗争则要用到政治学方面的分析工具。经济学视角的研究重点在于分析金融风险和危机给安全带来的威胁。一方面表现为金融财富安全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这意味着金融安全是金融本身的稳定和会融发展的安全,这也是对金融安全最基本的理解。另一方而,基于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金融风险的累积和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会影响到实质经济层面,可以说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没有严格的分界线,金融安全也是经济安全的核心。政治学视角的研究重点在于分析受金融因素影响的国家“非经济核心价值”,金融安全可以表现为国家政治和军事等领域的安全受金融因素的影响程度,这意味着我们把金融主权看作是对国家安全的支撑。在全球化的今天,金融领域的政策手段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工具。金融开放决策是利益与安全的权衡,在拓展世界影响力的舞台上,金融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是一个重要的砝码。各国对广义金融安全的解读尤为重要。总的来说,金融安全的关键在于对金融核心价值的维护,而金融核心价值主要体现金融机构通过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功能上,而一国对关键资源的支配和控制问题又衍生出金融权力的问题。金融体系的高效稳定和资源控制权配置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看待的。如果只是牢牢掌握着金融资源的控制权,而体系内部存在诸多弊端和风险隐患,金融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足够支持,那么这并不是真正的金融安全;反之,仅仅片面考虑金融业的市场环境与经济效益,而导致金融资源的控制权旁落,这肯定也会威胁到国家金融安全。在金融国际化的大背景下,金融的开放必然伴随着开放国对金融运行效率改善的期望与金融控制权丧失的风险之间的艰难平衡。金融开放的过程也是金融非核心主权不断被分享的一个过程。第二章通过综述文献研究了银行业开放的动因与效应,并运用国际比较分析了各国银行业开放中控制权的博弈案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规模巨大的银行业兼并重组浪潮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这一切正在悄然改变着国际银行业的格局。我国也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开放银行业市场。为什么国际银行业会出现如此激烈的变动?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会给东道国带来怎样的宏观效应和控制权威胁?本章从跨国银行与东道国的角度分析了银行业开放的多种理论假说,并对外资银行进入效应研究进行了系统评述。从银行业开放的宏观效应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正通过地缘经济政策和操纵国际组织等手段促使其他国家开放银行业市场,试图获取其银行业控制权。一些中东欧与拉美国家由于经济转型或经济危机开放银行业,导致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外资所控制;反倒是各个经济大国对外资进入银行业进行严格监管,并将银行业牢牢地控制在本国企业或政府手中。第三章是全文的重点。本章从银行个体和产业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关于银行业控制权的理论研究框架,并建立了评判银行业外资控制程度的指标体系。银行业开放带来的控制权威胁是东道国政府和人民要面临的严重困扰。对研究者来讲,谈银行控制权已经非常困难,要给银行业控制权的分析建立一个框架更是难上之难。然而我们要从理论上说清楚一家银行的控制权和一国银行业的控制权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基于公司治理与产业控制理论的研究,从特殊性和核心竞争力构成出发,解析了银行的控制性要素。本文认为,对于一家现代银行,控股权仍然是基本的控制性要素;另外通过占有某些非资本的控制性要素也能在一定程度取得相对的控制权。银行业控制权不是控制银行资本总量和家数的简单加总。其核心是控制银行市场的经济利益,以及控制银行业资源对国家经济与安全局势的辐射能力。银行市场的经济利益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是控制权争夺的动机或结果,外国经济体可能通过扩张经营性机构和参股并购这两条途径来侵占东道国银行市场,控制金融资源。产权、人才、信息、网络系统、核心技术都可能成为争夺的要点。另外,东道国银行业结构决定了外资控制的途径和策略;提高银行体系国际竞争力、促进金融稳定是东道国保障控制权的根本措施;而政府的规制和监管是反制外资渗透控制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本章初步建立了衡量银行业控制程度的指标体系我们将通过政府规制能力、东道国市场状况和外资银行控制力三个方面来刻画一国银行业被外资现实控制的程度和可能的发展趋势。根据上述指标体系,我们引入我国银行业开放的实证数据,对我国银行业外资控制程度做一个初步的判断。第四章通过分析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全球发展战略、国际并购行为和中国区发展态势,阐述了战略投资者引入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举措。虽然中资银行的股权开放抱着合资共赢的良好初衷,然而外资银行的战略动机和行为对我国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压力。跨国并购扩张是跨国银行整体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一些国家银行业开放进程中,跨国银行总是扮演了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的角色,因此,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和在中国开设营业性机构,都是其全球战略框架下的一枚棋子,外资在中国的并购行为只是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的一个局部。其中汇丰、花旗等国际活跃银行在中国市场具有相当大的战略雄心,需要引起我国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第五章重点研究了国际政治因素对我国银行业开放战略抉择的影响。金融开放并非一个单纯的经济学问题,在抉择过程中往往必须考虑国内利益集团之间以及国家之间争夺权力与利益的博弈。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领域呈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结构。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会给不同国家的金融安全带来显著的差异。本章对中东欧、拉美和近代中国等金融开放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出对于当今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来说,保有银行业控制权一定是保障金融安全必要条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大国的金融安全观念与小国存在显著差异。因而大国制定银行业开放战略时会更多地考虑到国际地位、国家影响力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本章通过对国际政治因素的分析,提出我国银行业开放战略充分体现了于中美两国之间国家战略层面的角力。非对称性的相互依赖与必然的战略冲突使得中美之间建立了经济战略对话机制,而在银行业开放博弈中,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了“以我为主,循序渐进”的原则。第六章是论文的基本结论与展望。本章归纳了前文的研究结论,并基于对未来银行业控制权与安全形势的判断。本文提出现阶段所有证据都不足以支持困外势力通过控制我国银行市场进而威胁金融安全的说法;并且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我国银行业控制权也是能够得到保障的。本章最后通过对未来我国金融安全威胁可能爆发点的分析,提出了关于制定我国银行业开放与安全维护战略的政策建议。9.期刊论文王喜.WANGXi母国客户、东道国区位优势与外资银行进入——来自中国的证据-当代财经2008,(7)通过研究外资银行母国客户及中国区位优势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影响,显示外资银行进入国内的规模同FDI和出口正相关,同进口负相关.中国的区位优势对外资银行具有一定吸引力,国内银行业竞争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外资银行进入.10.期刊论文昝慧昉渣打: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将是一件能够实现三赢的事情-中国新时代2007,(1)跃跃欲试我们非常高兴看到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我们认为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将是一件能够实现三赢的事情.一方面这将给外资银行带来巨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将大大促进中资银行的成熟和进步,有利于中国金融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同时,更多中国客户能够享受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曾景璇对中国新时代表示,渣打银行一直期
本文标题:东亚银行中国区发展战略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4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