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浅析纪录片故事化的不同手段
龙源期刊网浅析纪录片故事化的不同手段作者:车贯来源:《活力》2015年第20期一、纪录片故事化要将镜头要对准人人物,对于纪录片中的故事来说是第一位的。“讲述”一个好的故事,没有对人物的深刻纪录是不行的。纪录片一代元老陈汉元先生曾说:“电视纪录片纪录的是人的生命轨迹,是人的一段历史,是对人的尊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学院的钟大年先生也曾说过:“人的生存意识,生命意识所孕育的文化精神在许多电视纪录片中成为一种境界。”笔者认为:纪录片创作中最有意思,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拍人物,因为人物是映射一个时代和现实世界的最典型的代表。可以这样说:人,是纪录片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行为、人的真善美、人的假丑恶、人的环境、人的社会意识……已经成为今天电视观众强烈渴求看到的主题。他们渴望看到“老百姓的故事”,渴望看到人在社会生存中的价值,渴望看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正成为纪录片创作者关注的主角,人的内心世界正成为纪录片探索的重要内容。二、纪录片故事化要定位好故事性怎样才能寻找到故事性的完美定位?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连续播出了35年不倒并为几代人所共同喜爱的栏目《60分钟》的观点是:冲突的情节和有趣的人物是构成好故事的基本要素。由此可见,一个富有故事潜力的选题就是看选题中有没有矛盾,能不能形成冲突。人是纪录片故事化的主角,纪录片千奇百怪的事件,各式各样的故事,都是因人而产生的,讲述一个好的故事,没有对人物的深刻纪录是不行的。纪录片关注人,人的行为经历从一种状况到另一种状况的转变,就是事件,事件是纪录片故事化不可或缺的载体。事件从发生、发展、高潮一直到结束,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有了过程才有故事性,才有动感。纪录片中往往是感人肺腑的事件构成了作品的灵魂,它将观众带进了大自然、带进了现实生活,使人看过一遍后久久难以忘怀,并从中受到启迪。三、纪录片故事化要挖掘拍摄中的故事性“纪录片的故事化,强调表达形式的情节叙事因素,不仅以‘讲故事’的方式代替自然主义的刻板记录,而且在题材选择和表现内容上偏向人文世界的深度挖掘。”纪录片需要有一定持续的时间展示其真实的故事,以带给观众真实的视听震撼。“我们看到一个人眼睛逐渐湿润,眼角上慢慢出现泪花,我们会与落泪者共时体验到他那难以抑制的悲伤或感动,而一场没有起始的直接的嚎啕大哭就显得突兀甚至莫名其妙。……我们要尊重客观情感原生态和观众心理体验情感的心理过程,就要尊重纪录情感的铺垫、积累与释放的动态过程,而且唯有在这有起有落的过程中,我们才有时间揣摩、了解、体味那引起心灵震颤的情感的真谛……”由此可以看出龙源期刊网纪录片的故事性是需要在创作阶段就要挖掘与发现的。我们可以这么认为:纪录片拍摄者的洞察力,是建立在对生活本身或事件进程的全方位研究基础之上的准确预测,或者是经过长时间观察等待的结果。故事片中的故事可以“创作”,而纪录片中的故事则只能“挖掘”———创作者必须凭自己的经验和敏感去把握在眼前晃过的生活,从中挖掘故事、发现故事并抓住故事。四、纪录片故事化要注重剪辑故事性为什么面对同一件事,有的人讲得绘声绘色、听的人兴致趣盎然,而有的人却讲得平淡无奇、听的人亦味同嚼蜡?关键就在于讲故事的方法。纪录片讲故事的方法体现在后期编辑上,就是对素材进行选择和组合,选择和组合得当,原本好的内容可以变得更精彩,某些一般的内容也能发挥得较出色。纪录片编辑的过程同故事片一样可以设置悬念、人物铺垫、交叉叙事、加快节奏等创作方法,在剪辑技巧上都需要采用蒙太奇处理。为什么有的片子在看素材的时候兴奋不已,可是编出成片看的时候,却不过瘾,原因就在于编导不会安排故事情节的兴奋点。对于纪录片的兴奋点的把握,是从选题开始的。一个富有矛盾、富有戏剧化冲突的选题,已经具备了作品兴奋点的雏形。我们都知道,有矛盾才会有戏剧化冲突;有了戏剧化冲突就会有兴奋点。兴奋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看点”,有了“看点”,才会有“播点”和“卖点”。因此,一部纪录片里必须具备许多“兴奋点”,使观众觉得好看并且能看下去。中央电视台《纪事》栏目要求45分钟的节目至少不低于12个兴奋点,纪录片需要好看,需要有兴奋点,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而纪录片应该如何把故事编辑的更好看、更有戏剧化冲突,则是个技巧上的问题。因此决不能忽略在“二次”(后期)创作中,形成更多的兴奋点。这些兴奋点要像过山车一样起伏错落,富有刺激性,调动观众的收看情绪和兴趣,一直到片子结束。让故事的开始充满力量夺人眼球,当然对于整个故事还要求开头直接明快。“兴奋点”就是能引发观众在观看时产生情绪变化的情节或细节,它可以是情感的、悬念的、幽默的,也可以是深思的、富有启发性的;它可以是画面的,也可以是言语的;它可以是娱乐的,也可以是悲情的……著名的纪录片人时间先生对“兴奋点”进行了概括,提出了一个“三点学说”的理论。包括悬念点、疑点和争议点这三点,所谓“悬念点”,就是让观众好奇和着迷的点,通俗地讲,就是卖关子的点,因为一切都处于未知的进行状态中,除了编导外(编导掌握全盘素材),谁也不知道在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虽然编导知道但就是不告诉你;“疑点”,就是有多种说法的点,通常来说就是打“问号”:比如多种可能哪个是答案?多种解释哪个最科学?一个问题解决了是否又产生新的疑问?在提出问题、拆解问题、找到答案的过程中,完成对节目段落的表述;“争议点”,就是两种不同观点的交锋点,谁是谁非?谁正确谁谬误?将激发观众参与判断的愿望和兴趣。总之,纪录片的故事是靠兴奋点来支撑的,在后期编辑中,通过搜寻和安排兴奋点,可以把故事编得丝丝相扣,合情合理,更有戏剧冲突,像故事片那么好看。通常一部50分钟时长的纪录片至少不低于12个兴奋点,一部20分钟时长的纪录片也需要6个左右的兴奋点。龙源期刊网要讲好故事,就是抛弃过去那种平铺直叙的创作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编排出一个相对完整和连续的矛盾冲突过程,因果关系、开端、发展、高潮都有较好的关照,这种故事化的编辑方法使纪录片的可视性远远高于那种“原生态纪录”。纪录片学者任远先生将“一个主题、一根主线、一个故事”称现代纪录片的“三一律”。“三一律”的实质,就是将事件组织成一个故事的问题。不仅以“讲故事”的方式代替自然主义的刻板记录,而且还将观点巧妙地隐藏在故事的背后,达到传播的效果。美国探索频道曾这样说过“我们节目长盛不衰的奥妙在于我们知道怎么讲述一个好的故事,而我们的方法和经验全部在我们的节目里面了。”“故事不能只是故事而必须形成主题……它需要创作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方式来纪录生活、纪录社会,通过故事的展现来传达深刻的思想。因此讲故事本身并不是目的,故事背后的意义才是纪录片最终追求的。”纪录片的故事化就要创作者,通过镜头、立意、挖掘、剪辑来全面把握。(编辑/刘佳)
本文标题:浅析纪录片故事化的不同手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26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