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挂罥沉塘坳布衾俄顷(1)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3)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读懂大意秋风破屋群童抱茅长夜沾湿心愿祁盼读出疑问杜甫当时的处境如何?心情怎样?仿照示例,联系诗歌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示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的住的只是一间茅屋,而且茅屋极不牢固,大风一吹,房顶就被掀掉,居所如此简陋、破败,可见杜甫当时的生活非常穷困,已经到了潦倒的地步。读出疑问造成杜甫穷困潦倒的社会根源是什么?拓展与探究结合杜甫所写的其它反映安史之乱的诗歌,你能从中发现这场“丧乱”带给国家百姓的苦难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石壕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读懂内涵诗中第三节说:“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处境之下,他在想些什么呢?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诗人形象?拓展延伸你能从他们身上发现与杜甫的共同点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简历诗歌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至33岁漫游各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4岁至43岁困守长安,穷困潦倒。后终得参军一职,一月后因安史之乱爆发而丢官。44岁至47岁到处流亡,其间被乱军俘虏半年,后又做过左拾遗,又被贬参军。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8岁至53岁迁至成都,求亲告友得一草屋安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护天下寒士俱欢颜。54岁开始出川,流落湖北、湖南等地,59岁死于长沙至岳阳的一条船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丘墟”,“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经济凋敝,物资短缺,物价飞涨,仅米价就比开元时高涨三百多倍,可谓斗米万钱。全国人口从五千多万锐减至一千多万。北自河北,南到安徽,叛军所过之处,人民不死於兵祸,则流亡他地,数百里内荒无人烟。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本文标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PT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5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