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对佛教的产生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理解佛教的教义、信仰,在佛教流行的历史时期,佛教信仰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2、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艺术鉴赏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感受佛教的历史文化价值,能发现佛教对我们的影响,正确对待佛教艺术。2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头脑中对于佛教的认识和一些佛教本生的了解能力都是非常浅的层次的,所以需要老师多用一些有趣的的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来增强他们对于佛教的认识。3重点难点重点:佛教教义、信仰及其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难点:佛教对美术创作产生的影响,理解佛教的一些本土化现象。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视频欣赏一、导入2005年的春节晚会上,曾经有一个感动和震撼了很多人的舞蹈节目,是由一群聋哑姑娘给我们表演的,现在,我们就一起再来重温一下那个经典的舞蹈。播放视频《千手观音》。问:这个美轮美奂,精彩绝伦的舞蹈灵感来自哪里?学生回答。这些舞者不仅舞出了自己对于舞蹈和生活的热爱,更是展示了我们宗教中一个美丽的佛形象。在远古时代,人们受科技思想各方面的局限,以及对于大自然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就相信在世界中有一个超乎于自然力量的存在,这样才会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和踏实感,这就是宗教带给人们心灵上的一种慰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心灵的慰藉》。活动2【讲授】进入新课:心灵的慰藉——中国佛教艺术(一)、世界的三大宗教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宗教是哪三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我国的主要宗教是哪种?(佛教)既然中国的主流宗教是佛教,那佛教是不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呢?知识点: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有感于人生无常,有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遂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创立佛教。后在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由于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传入中国后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二)、有哪些代表性艺术遗迹?最著名的佛教遗迹,中国四大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各石窟简介1、《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2、《麦积山石窟》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3、《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4、《云岗石窟》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如此高难度、大规模的石窟是由谁来组织开凿的?看图片《西方净土之变》图片分析:画面中除了佛(阿弥陀佛)两位菩萨(观世音、大势至),还表现了极其壮观的楼台亭榭、飞天散花、杂鸟莲池、奏乐跳舞的仙女、出行、宴会等。与其说是天上佛国,还不如说是人间帝皇贵族生活的再现。佛像象征着统治者,场景也是按照统治者的生活来创作,以此说明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由统治者组织开凿石窟。活动3【活动】佛教故事(四)、佛教教义信仰1、佛教有什么样的信仰,能让统治者如此重视,能让黎明百姓如此虔诚追随?佛教教义讲求转世轮回说,教化人们一心向善、做好事。教化人们一心行善,只有行善、尽善,默默的接受人世间一切苦难,才能换得三界安宁,才能有美满的来世。2、佛教的信仰是如何影响当时所作艺术的?中国石窟艺术又体现着一些什么佛教思想?下面介绍几幅生动的佛本生故事壁画及经变故事造像。(1)《九色鹿本生图》学生角色扮演给同学们讲解故事。故事:恒河旁边,住着一头鹿,它的毛有九种颜色,它的角像雪一样白。九色鹿每天到河边吃草喝水,这儿有它的一个好朋友,那是一只乌鸦。有一天,一个人不小心掉进了河里。九色鹿看到了,赶快跑到河边,不顾危险,掉进河里去,把那个人救上岸来了。那人要谢九色鹿,九色鹿摇摇头说:“我救你,不是为了叫你谢我。你回去吧,只要你不告诉大家。”说完话,就回去了。那个人说:“一定、一定,我什么也不告诉人家。”说完话,就回去了。这个国家的王后,一天夜里做了个奇怪的梦,看见一头鹿,它的毛有九种颜色,他的角像雪一样白。她醒来对国王说:“我要九色鹿,拿它的皮做坐垫,您快给我找来。要不,我就要死了。”国王告诉全国的老百姓:谁能找到九色鹿,就分给他半个国家,还给他满满一盆金子。可是谁也没见过九色鹿,谁也不知道九色鹿在哪儿,只有一个人,就是九色鹿救了他的那个人知道。他想:“这下可好了,我可以有满满一盆金子,还分到半个国家呢!”他跑到王宫里,让国王带上兵马和他一起去捉九色鹿。这天,九色鹿正伏在地上打瞌睡,它的好朋友,就是那只乌鸦,站在树枝上,看见国王及所带兵马,远远问那个人:“九色鹿救了你,你为什么反而要害他呢?”那个人说不出话来。国王知道事情经过后,叫他的士兵让开一条路,把九色鹿放了,并且下了个命令:“以后,谁也不许来捉九色鹿。”那个人呢?他没有拿到满盆的金子。也没有分到半个国家。国王叫士兵把他绑起来,仍到恒河里去了。真可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本故事体现了对于负义与负心的谴责。(2)、《尸毗王割肉救鸽》学生角色扮演给同学们讲解故事。故事:右印度大国阎浮提的国王名叫尸毗,是个心地善良、治国有方的贤德君主。一天,他理完朝政,坐在凉亭休息。突然,飞来一只雪白的鸽子惊慌失措地大叫:“救命呀!救命呀!’’一只凶狠的老鹰在后面紧紧追赶。尸毗王忙将飞来的白鸽放进怀中,眨眼工夫,老鹰也飞到了眼前,瞪着血红的双眼说:“快把鸽子交出来,我现在饥饿难忍!”“那不行。”尸毗王说,“我曾发过誓愿,要普度一切生灵。鸽子求救于我,岂能让你活活吃掉?“说得好听!”老鹰恶狠狠他说:“你既爱惜一切生灵,为啥只救鸽子不管我的死活?要知道不吃它,我就得饿死!”“这好办。”尸毗王对待者说:“快去端一盘上好的生肉来,让老鹰饱餐一顿。”“且慢,大王。我只吃刚杀的、带血的新鲜肉。”这下尸毗王左右为难,救了白鸽,老鹰饿死,这不是救了一命又害一命吗?怎么办呢?一拍大腿,有了主意,自己腿上是鲜肉,割下来既救了白鸽,也救了老鹰,不是两全其美吗?便下令让侍从拿刀端盘,立即割肉。“还有一件。”老鹰阴险他说,“既然大王愿代鸽子割肉,请拿秤来称吧。割下的肉必须和鸽子一样重。“好,我答应你的要求。”尸毗王令仆人拿来一杆天平秤,将白鸽放在秤盘内。但奇怪的是国王割尽了腿上的肉,不够鸽子重,割尽了身上所有的肉,还不够鸽子重。怎么办呢?为了救鸽喂鹰,履行诺言,他忍着巨痛站了起来,想坐于盘中,献出全身。但体力难支,昏了过去。王后和大臣们的哭声惊醒了尸毗王,他挣扎着站起身,强忍疼痛,坐进称盘,刚好和白鸽一样重。这时,奇迹出现了——大地震动,宫殿摇摆,飞天洒下五彩缤纷的鲜花,老鹰和白鸽眨眼都不见了。尸毗王割下的肉全部长在身上了,完好如初,不觉疼痛。原来,白鸽是帝释天变的,老鹰是毗首翔摩变的。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考验尸毗王对佛、对普度众生的坚定至诚。以上这两个故事都讲述了乐善好施获得了好的回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3)、《悉达多太子舍身饲虎》一天希达多佛祖到野外游玩看到7只小老虎围绕在一只饿得奄奄一息的母虎前,他顿生善心,舍身饲虎。粗野狂放的画风,深刻含蓄的寓意,是佛本生壁画的一大特点。表现佛的壮烈的善举。还有很多同样类型的佛本生故事,同学们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来共同分享。(4)、《举棺葬父》所谓百善孝为先,佛教造像的内容吸收了儒家的忠孝伦理思想,行孝也是在为自己积德,积福。活动4【活动】交流、欣赏(五)、活动让同学们把眼睛闭起来,静待五秒钟,然后双手合十放到胸前,回想自己所能想到的做过的善行,并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坚持行善。(六)、其他流派佛教的简介(以藏传佛教为主)。不管哪个流派的佛教,它们根本上是一样的,都是教化人们积极向善。藏传佛教也是一样,也是讲求行善、尽善,强调人与众生平等,生命是短暂的,再繁华绚烂的人生,最终都跟佛跟众生一样归于自然。看一组图片,加深大家对藏传佛教所宣扬思想的了解。图片:两位藏传佛教僧人在美国进行的一个行为艺术展。(七)、总结在古代,佛教是人们解决生命中痛苦与疑问的法宝,是进行心灵慰藉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很多人都已经没有了信仰。但是即使没有了信仰,我们依然应该像个虔诚的信徒一般,积极向善,好好孝敬我们的父母长辈。
本文标题: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三课-心灵的慰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45808 .html